正文 第22章 健康(1)(3 / 3)

注意:如果病人雙臂受傷,可將折疊的毛毯墊在額前,舉臂時可握住腋下部位。如果肋骨或肩部嚴重受傷,這種方法就不切合實際了。

在呼吸恢複之後,將病人按前敘的恢複態位置放置——但如果脊椎骨受損就不能這樣了。

四、危險的失血

成年後平均每人有625升血液參與血液循環。失血05升隻會引起輕微頭暈,失血1升引起虛脫——心跳和呼吸頻率加快,失血15升就會倒下,超過224升會引起死亡。應立即采取果斷步驟進行止血。少量失血時,血液總體積在體液的補充下會維持平衡——也許會導致輕微貧血,但並不嚴重。體液需要通過飲水來補充。

血液中攜帶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氧,呼吸暫停時如果伴隨著出血,應分別同時采取救護措施。既要使病人盡快恢複呼吸,又要能夠盡快止血。

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時,可通過簡單壓迫止血。無論是否脫去衣服,微動脈出血都可通過傷口部位包紮來止血。傷勢嚴重時可運用施壓包紮法。

許多應急方法都可以止血——手帕、罩衫布都可用來包紮——應盡可能選擇潔淨的包紮材料,迅速包紮完畢。包紮材料攜帶病原菌會有引起感染的危險。但是,如果情況非常緊急,也就無法考慮包紮材料是否經過消毒處理了。

連續在傷口部位的周圍施壓5~10分鍾,可能會止住流血。要抵禦忍不住想鬆開看看的欲望。如果血液浸透包紮的紗布,可在上麵再包紮一塊布。

有著脫脂棉的衣物,用來止血是很理想的。你的醫療盒中也帶有脫脂棉。

用繃帶縛緊,維持所需的持續壓力。

1動脈失血

動脈管壁厚,血液流速快,血壓高。一旦動脈破裂失血,將是很危險的。必須及時止血。動脈血管常伴隨骨骼延伸,選擇合適位點施壓,能暫時控製住流血。

施壓位點

在動脈靠近皮膚表層的部位施加壓力可以切斷血流。特定體位的動脈出血應采取相對應的施壓位點。觀察傷口,如果流血沒有明顯減少,移動施壓手指,直至產生明顯效果。

a.太陽穴或頭頂出血:耳前上部

b.眼下麵部出血:下頜邊

c.肩部或上臂出血:鎖骨上方

d.肘部:上臂內側

e.前臂:肘部彎曲

f.手部:腕前部

g.大腿:股動脈上部/腹股溝中部

h.小腿:膝部內側

i.足部:踝前

在傷口特殊、無法施展壓迫法止血,比如嚴重截肢時,可以找出斷裂的動脈,加以捆紮。

未受過訓練的救助者從事這項工作,可能會給病人帶來傷害——動脈常伴隨著神經,夾住或捆紮了神經會引起永久性損傷,比如肢體喪失正常功能等。

臨時性止血帶可以幫助止血——但是要每間隔一段時間鬆開一下,以便及時找到動脈。

釣魚線、棉線或細繩沸煮或者浸泡在酒精中消毒。清洗是必須的,有機會要沸煮所有的繃帶和包紮布。手先要洗幹淨。

清洗傷口

用無菌水(沸煮後的水)清洗傷口,幹淨的指頭輕輕找出深層的動脈,用消毒線小心紮住。

如果動脈斷裂很徹底,末端可能會萎縮,尋找會很困難。當你確信動脈在某小塊組織中時,可以用大號針將整個組織區縫紮起來。

檢查手術是否成功的同時,盡快鬆開止血繃帶,弄清流血的是否僅是包紮完畢的一條血管。如果發現仍會流血,應立即重紮止血帶,繼續尋找破裂的血管。組織中其他的小血管會提供肢體維持生理代謝所必需的血液,維持循環。

止血帶

需用止血帶的隻有兩處:前臂和大腿。選擇寬至少5厘米的布帶。如果被迫用更窄的線,必須墊上折疊多層的布料,以減少不適感,避免損傷神經或肌肉。

將止血帶沿肢體捆繞3圈,係成半結,在結上放上一根輕便短棍,再捆成雙結。

止血帶必須捆緊,以阻止血液供應,但應有間隔地鬆開,上述捆紮方法可以方便鬆開。

血管捆紮好後,應完全解開止血帶。

警告:止血帶會切斷血液流通,捆紮時間過長會嚴重損傷組織——甚至於導致肢體壞死。

止血帶隻能用於捆紮四肢,絕不要捆紮頭、頸或軀幹部。

別用其他物品覆蓋住捆紮在肢體上的止血帶。

檢查血艘循環

繃帶包紮完畢後,應經常檢查腳趾或手指末端是否有烏紫斑及該處體溫下降等現象。如果這樣,應鬆開布帶,否則時間一長會引起組織壞死。

同樣,不能長時間利用止血帶捆紮肢體,除非是在施行動脈結紮手術時迫不得已。一般應先嚐試用施壓法止血。如果傷口位於肢體末端,可以將傷處抬高。

推薦裝備

止血鉗類似可鎖式剪刀,可以夾住血管,阻止血液流動,便於進行動脈結紮術。止血鉗還有許多其他用處,在救生寶盒裏應有它的位置。縫紮時它可以幫助拉線。要避免夾住神經。

2輕微出血

靜脈破裂

靜脈出血沒有動脈明顯。暗褐色靜脈血流速也相對較慢。你有時間選擇合適的包紮材料。如果傷口很深,止血鉗難以找到適合位點,可使用大塊布墊,在較大範圍內施壓,以達到止血目的。大約不會超過10分鍾,你會找到確切的位置——用鞋帶或布條紮緊傷肢,布帶越寬越好,不至於勒緊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