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地球的秘密(6)(3 / 3)

然而,隨著人們對火山研究的深入,有人發現,火山活動時釋放的水,並不是新生的水,而是滲入地下的雨水。科學家是通過測定這些水的同位素以後才認識到這一點的。因此,這種有根有據的說法無疑對“地球之水與生俱來”的假說是一種挑戰。

為了尋求地球之水的淵源,有人把眼光投向了宇宙。他們認為,地球之水的主要來源是在地球形成之後,從宇宙中添加進來的。

1961年,有一位叫托維利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說。他說,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傑作。

太陽風顧名思義就是由太陽刮起的風。當然這種風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叫做帶電質子流。太陽風的平均速度達450千米/秒,比地球上的風速高萬倍以上呢!當太陽風向近地空間吹來時,絕大部分帶電粒子流被地磁層阻擋在外,少量闖進來的高能粒子馬上被地球磁場捕獲,並囚禁在高空的特定區域內。

托維利認為,太陽風為地球做出了有益的貢獻,那就是為地球送來了水。這話該怎樣理解呢?

托維利經過計算指出,從地球形成到今天,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的氫總量和地球上的氧結合產生的水與現在地球上水體的總量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氫和氘含量之比為6700∶1,這與太陽表麵的氫氘比也十分接近。因此,他認為地球之水是太陽風的傑作。

但是,反對這種觀點的人提出了質疑:水雖有可能來自太空,卻也在不斷地向太空散溢。這是因為大氣中的水蒸氣分子會在陽光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分解,變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氫原子由於很輕,極容易擺脫地球的束縛,飛向星際空間。據計算,它的逃逸數量與進入地球的數量大致相等。因此,他們認為,如果地球之水光靠太空供給,而自身沒有來源的話,地球不可能維持現有的水量。

地球上每天都在接納天外來客——隕石。這些來自太空的不速之客大部分是石隕石和鐵隕石,但也有一些是冰隕石。加入地球“家庭”的冰隕石究竟有多少?它們對地球之水的貢獻如何?人們從未注意過,也許認為它們的數量微乎其微,無足輕重。

不久前,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科學家弗蘭克提出一個論點。

原來,弗蘭克在研究人造衛星發回的圖像時,對1981~1986年以來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圖產生了興趣。他發現,在圓盤形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存在2~3分鍾。這些小黑斑是什麼?經過多次分析,在否定了其他一些可能之後,他認為這些黑斑是由一些看不見的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撞入地球外層大氣後破裂、融化成水蒸氣造成的。

他還估計,每分鍾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這種冰球墜入地球。

若每顆化成100噸水,則每年即可使地球增加10億噸水。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6億年曆史,這麼算來,地球總共可以從這種冰球上獲得4.6×1018噸水,是現在地球水體總量的3倍以上。即使扣除了地球曆年散失掉的水分,和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為礦物和岩石所吸收以及參與生物體組成的水分之外,仍然綽綽有餘。

地球之水來自天外冰球的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受到了挑戰。一些研究者在對“旅行者”2號航天器拍攝的大量照片研究之後,否定了大量冰球飛入地球的看法。因此,地球之水從哪裏來還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