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地球並不存在爆炸或解體的內外部條件,我們仍然可以在這片人類生存的樂土上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
這是一個奇妙的、令人興奮甚至害怕的感覺:當你凝視星空時,你問自己是否也有某個人或者某種東西正望著你。光是這種想法就足以使你毛骨悚然。但是直到現在,盡管對這個問題人類已經思考了幾個世紀並主動尋找了數十年,但仍無法知道答案。
不過這或許也是因為人們沒有問對問題。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隻知道在某一個地方有著一種形式的生命。尋找生命的念頭遇到了一係列根本不確定的因素的阻撓。我們該到哪裏去尋找?我們是否能夠確定自己到底在尋找什麼?或者我們如何尋找?
這一係列問題正是肯·尼爾森試圖解決的。尼爾森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地理生物學家,他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製定尋找地外生命的策略上,而他的首要目標是將自己和自己的同事從對生命形式先入為主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對我而言,尋找生命的最差人選就是生物學家。因為他們會十分可恨地自認為生命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不同形式的生命出現時,他們就會讓它溜掉。”美國國家宇航局、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的資深科學家尼爾森說道。
而現在,我們對地外生命的理解也正在改變。近來,科學家在美國愛達荷州的熱泉深處發現了一個繁榮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是名為古細菌的古代近親。它們能從岩石中提取氫元素與二氧化碳結合製造能量,這是一種完全脫離太陽的存在形式,是一個在地殼中完全獨立的生物圈。
於是有部分研究者開始猜想,在其他行星地殼上由於地質活動提供了足夠的能量,因而也可能存在著同樣的生命形式。但是要真正通過太空探測和開發去尋找這樣的生命,在近期的可能性卻比較渺茫。雖然如此,這一發現再次重申了生命探詢者的口號:期待不可期待之物。
不過這對生物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容易接受的觀點。因為最困難之處就在於不要用你在過去所學到的任何東西去尋找生命。
而由於人的先入為主觀點,尼爾森認為機器人或許是比人類更好的生命探索者。他說:“機器人是一個非常好的信息收集器,由具有智能但不持自見的機器人係統運轉,很可能要比人類的係統做得更好。”
對於尼爾森的火星探測計劃,外星智能探索學院的行星科學家克裏斯·契巴表示出相當的好奇心。但他將自己的重點瞄準了另一個十分吸引人的目標——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從“伽利略”飛船上傳回的照片顯示,該衛星表麵的冰殼下可能存在液態水海洋。木衛二距離地球6億多千米,並位於木星強大的射線帶中,對任何飛船都是有危險的。因此,目前科學家隻能尋求其他替代方法對其進行探測。不過,真正令科學家感到興奮的事是——太陽係中有可能存在著第二個海洋。
無論是在火星、木衛二還是太陽係的其他地方,發現哪怕是最簡單的生命形式其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因為這能夠給科學家關於外星生命自然性的一個參考。
除太陽係外,科學家也試圖將眼光轉向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尋找與太陽係情況相似的類太陽係,或許那裏也有一個跟地球相似的行星存在。
然而,在一切都沒有出現明晰的線索之前,人類不知道自己在宇宙到底隻是眾多相似性中的一個,還是真的在孤獨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