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三條線(上)(2 / 2)

這些“幕布”,包括“節點”,大都能夠與現實世界形成對應關係。特別是後者,就近找了個幾個,基本上都是周邊荒野的“大佬”,與羅南另一種形式的感知結果匹配無誤。

武皇陛下也在其中。

如其所說,她那邊真的就是由三股“線條”簡單打了個結,似乎難度不大,特別清晰幹淨。

但給羅南的感覺,要比周圍那些紛繁複雜的“節點”高明太多。就像是她曾經公開發布的“凝水環”,看似簡單的結構之下,不知有多少“減法”設計在裏麵。

武皇陛下的細節且不論,對於這整套情境,其實羅南並不陌生。

開發者模式嘛!

在羅南的精神感應層麵,當精神海洋的迷幻絢爛褪去,便會還原成這樣看似單調又無比複雜的多層幕布結構。

羅南一開始觀照精神世界,純粹觀察模式之下,就是這等模樣。但為了更好與他人交流,便主動加強幹涉力度,轉換成人們更熟悉的精神海洋模式。

但這種多層幕布模式,還是更好地呈現了某種底層邏輯,故羅南戲稱其為“開發者模式”。

如今,在爺爺恍惚昏沉的“指引”下,這模式自動回歸。又有武皇陛下事先的提醒,羅南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

是神明披風,還是天淵靈網?或兩者皆不是?又或者兩者皆是?

有關神明披風、天淵靈網,除了武皇陛下的表述,羅南也知道一些:

專業曆史文本中,有大量天淵靈網的描述,神明披風差一些……畢竟新神古神有別,禮祭古字在這領域不算專精。

可看到是一回事兒,理解是另一回事兒。

對這樣的問題,他可以猜測,可以胡思亂想,但最重要還是觀察和驗證。既然如此,就必須要選擇工具:

禮祭古字?

內宇宙模擬器?

似乎都能靠上點兒邊,但羅南並沒有將它們作為第一選擇。

原因還是武皇陛下。

武皇陛下的“簡單”表述,他確實聽懂了,而且把握住了那邊傳遞過來的最關鍵信息:

時空線、本我線、趨近線。

三線歸攏,羅南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大坐標係。

大坐標係觀想法,是伴隨著“我”字秘文而生,從誕生那刻起,就與格式論,與羅南一直以來恪守的理念高度契合

大坐標係的建構,對羅南明確自我邏輯,洞徹內外之別,感知複雜時空,有著裏程碑式的意義。

正是因為有了大坐標係,使羅南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有效運用自我邏輯,解析幹涉時空結構,擊穿層層虛空壁壘,實是他獨立實現“虛空挪移”的最大依仗;這樣的解析幹涉,也是他能夠立足連基本時空秩序都不存在的“霧氣迷宮”的根本支持。

所以,支開的大坐標係,幾乎可以算是羅南的超凡領域——他確實是以大坐標係為框架,以自我的規則為核心,整合了霧氣迷宮、地球本地時空乃至血魂寺場域之類的虛空規則,建構了專屬於自己的“羅氏領域”雛形,與歐陽會長的“邏輯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目前最關鍵的是,大坐標係與開發者模式的多層幕布結構也非常契合。

在羅南首場震驚世界的授課中,他小試牛刀的血意環結構演示,就隱約同大坐標係的結構邏輯相匹配,實現了幕布的扭結交織——這也可能是血意環本身就屬於天淵文明經典構形的緣故。

不管怎麼說,大坐標係與幕布的結構邏輯,似乎存在了某種直觀對應,實是研究“工具”的首選。

但在應用之前,羅南還要做一下修正。

關於大坐標係的“原點”;

關於“我”。

逾限神文的那個“我”字,仍在羅南精神層麵盤轉,從各個方位和角度,呈現其主體與周邊八枚符文的種種結構細節。

或清晰、或模糊。

羅南沒有糾結這些細節背後的邏輯,因為那未免有些不自量力。目前他隻是想對“我”的意涵,做一些小小的擴充。

正如武皇陛下所言——你還不是你自己,隻是背負著魂靈或意誌存在的容器。

對此,羅南表示讚同。

他本來就是繼承了爺爺、父母思維邏輯的人。他並沒有一個純粹出於“自我”的核心邏輯。

但那又如何?

他並不準備做出切割,“我”便是“我們”,“我們”便是“我”,一並加進去,不好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