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挪威和瑞典一帶生活。它們屬於小型哺乳動物,最大的身長也不過15厘米。它們平時居住在高山深處,以樹根、草莖、苔蘚為主食。在遇到食物極度缺乏的災年裏,它們就會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地大規模地遷移。可人們迷惑的是,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偏偏要拚命地奔向大海,走向死亡呢?
據史料記載,早在1868年這種奇怪現象就已被注意到了。那是一個陽光燦爛、晴空萬裏的春季的一天,一艘滿載旅客的輪船正航行在碧波蕩漾的海麵上。突然,船上的人們發現一大片東西在遠離挪威海岸線的大海中蠕動,後來知道這是一大批在海中遊泳的旅鼠。它們從海岩邊一群接一群地向大海深處遊去,那些遊在前麵的旅鼠精疲力竭時,便溺死在大海裏。但令人不解的是,跟隨其後的旅鼠卻仍奮不顧身、繼續前進,直到溺死為止。數以萬計的旅鼠就這樣溺死了,海麵上漂浮著大片大片黑色的屍體。
1985年春季,一群旅鼠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向挪威山區挺進,莊稼在其所到之處被吃得一塌糊塗,草木也被洗劫一空,它們甚至還把牲畜也咬傷了。一時間,成災的旅鼠使當地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人們日夜為此煩憂。但是,不知為什麼,旅鼠大軍在4月份的時候卻突然每天前進50千米,直奔挪威西北海岸。一旦在行程中受到河流阻擋,那些走在前麵的旅鼠便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用身體為後來者架起一座“鼠橋”;一旦遇上了懸崖峭壁,自動抱成一團的旅鼠們就會形成一個個大肉球,勇敢地滾下去。一路下來,盡管傷亡慘重,但活著的仍會繼續前行。就這樣,它們遇水涉水,逢山過山,前仆後繼,勇往直前,幾乎沿著一條筆直的路線向大海挺進。來到海邊後,它們紛紛跳下大海,毫無懼色並且奮力往前遊去,直到所有的旅鼠都在水中溺死。
旅鼠要集體“自殺”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至今還沒有一個解釋能夠讓人信服。
有一種解釋是“生存壓力說”。根據這種說法,由於旅鼠的繁殖力過強,導致數量太多,無法得到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所以它們必須另找生路。但是它們為什麼非得自殺呢?而且為何隻有在北歐生活的旅鼠,才會有這樣的舉動?一些生物學家因此又進一步解釋說,幾萬年前的挪威海和北海比現在要窄一些,因此旅鼠很容易便能遊過大海,從此旅鼠遷徙的習性就作為一種本能遺傳下來。可是如今的挪威海和北海比過去寬得多,而旅鼠仍在起作用的遺傳本能下照樣遷移,淹死在海中便也不足為怪了。可這也不是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原因在於旅鼠一般以北寒帶所有的植物為食,按理說,即使它的數目達到每公頃250隻的密度,也不會有“吃飯”問題。再說在遷移過程中,旅鼠通常也會遇到食物豐富、地域寬廣的地帶,但是這並不能使它們停住不前。所以認為旅鼠集體自殺是因為缺少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才向外遷徙的說法不是很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