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潛能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對人的尊重,充分的精神關懷,給人提供各種成長與發展機會,注重企業與個人的雙贏戰略等等。

人性化管理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是對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表現形態進行有序組織和改造的過程,也是企業文化與員工個人意識或文化意識進行整合的過程。

在當今這個以人為本的社會裏,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應得到充分的尊重。企業管理不應忽視人的存在價值,而管理的人性化不僅凸現了管理者的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更主要的是,這樣的管理符合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需求,也符合作為個體的人的心理期望。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所要努力的就是為員工提供或創造愉悅的工作環境,讓員工體會到工作的樂趣,使員工滿懷信心與希望,使他們深切感受到企業與自己息息相關。人性化管理讓員工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奉獻自己的熱情和汗水,為企業的振興、發展、從優秀到卓越做出盡可能多的貢獻。

另一方麵,隻強調人性化顯然是不夠的,企業管理要靠製度來延續,建設合理的製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礎,隻有合理的製度才能在實踐中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同時,企業的製度建設又是一個動態過程,好的製度可以將人性化的、隨機的管理理念沉澱下來,隨著宏觀形勢的變化和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失去了製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話,就是領導天馬行空式的隨意決斷。

尊重人性、“以人為本”等管理理念在我國盛行已有一段時間,但真正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的企業還不多,大多流於形式,變成口號。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國傳統的等級體製對企業影響很深,“官本位”現象在企業中很是嚴重;二是很多企業與市場接觸的深度不夠,“政治企業”、“政績企業”在我國十分盛行,企業領導者追求短期政績,以求個人的升遷發展,因此就很少考慮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問題。

也就是說,我國還有很多企業漠視員工的存在,漠視企業的價值源泉,近年來一些企業爆發群體性事件、發生員工暴力反抗事件就是這樣的證明,比如“通鋼事件”、“劉漢黃刺殺台商案”等。這些沉痛的教訓告誡我們,我們的人性化管理仍然任重道遠。

人性化管理的理論內容並不深奧,就是要求以人為本,以員工為中心,把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出發點。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人所從事的,企業的興旺發達,歸根到底要依靠廣大員工的努力。隻有通過對員工的尊重、關懷、理解、信任等才能充分挖掘員工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實施起來卻多麼的艱難,一些企業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