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婆婆丁(2 / 3)

那一回,老李頭將林民關在家裏的牛棚裏餓了整整兩天。放出來時,林民活蹦亂跳地跑出去跟隔壁解家滿軍下河摸魚去了。

老李頭進牛棚一瞅,好家夥,棚頂上被捅出一個半米見寬的大窟窿,牛棚邊上那棵酸杏樹上的杏子被這混小子糟蹋了一大半。老李頭氣得腦袋發懵,覺得自家這大兒子就是個魔障,當年一出生克死了老牛,長大了又克他弟,早晚得克死他們兩口子。

老李頭這念頭在腦子裏一生成,心裏便擱了塊事兒,整日尋思著如何處置這克人的大兒子。過了幾日,還別說,真讓老李頭琢磨出了個一舉兩得的法子——將大兒子送去他姥娘家寄養。

寄養這種事兒在鄉下不少見,哪家孩子多了淨女娃子,或是覺得孩子在自個兒家老生病招地底下老祖宗惦記了,便可以用寄養的法子將孩子送出去,每年再奉送上孩子的口糧,就當孩子是被奉到土地爺窩裏被照應了,是以,這能罩住寄養孩子的人家通常也被看作是土地爺照拂的信子信女家,這樣的人家也算是福祿雙全人家。當然,這種寄養不同於過繼,孩子早晚還得回自己家的。

老李頭不待見他嶽丈老鍾頭,就跟不待見大兒子林民一樣。老李頭覺得嶽丈家沒一個好東西,各個都是那狗眼看人的貨,尤其是林民他大舅,削尖兒的臉上長了一雙三角眼跟一張薄皮兒大嘴,統共沒一處好地方。老李頭信兒子克自己,卻不信什麼寄養能送福,他覺得將林民送到老鍾家著實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眼不見為淨不說,還能順帶克克那一家子扁毛渾人。

就這樣,一個太陽挺毒的晌午頭兒,老李頭借了輛自行車,綁了一隻瘦蔫蔫的掉了半身毛的公雞和半麻袋陳年苞米麵,就載著一臉興奮的林民去了二十裏外的鍾家村。

那時林民還小啊,坐在雙鹿車大梁上,正沉浸在頭一次坐車子的興奮中呢!見到幾個正在樹下乘涼的小夥伴,還頗為得意地衝他們打了幾聲招呼。

小夥伴們其中一個問:小李子,你這是踩著筋鬥雲去哪裏哩?

林民吸了吸快到上嘴皮的鼻涕,挺起胸脯來仰頭抬下巴道,俺老孫要去老鍾家打妖精去!

老李頭聞言,一巴掌糊在龜兒子的腦門子上,讓你胡咧咧!

老李頭不待見嶽丈一家,給兒子說起鍾家村時,不外乎是滿山遍野的黑水老鬼,跟吃小孩兒不吐骨頭的綠毛妖精。林民信以為真,往年過年回姥姥家時都慫著膽子不敢去,最近晚上聽了大隊喇叭裏放評書《西遊記》,頓時覺得自己就是那上鬧天庭下打龍王的孫悟空,打小不招人待見不說,還俠肝義膽地一路上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其實,雖然教科書上記載著六十年代“三年饑荒”,可經曆過的人都知道,當年那饑荒鬧了可不隻三年。大隊裏實在是沒多少口糧,曬裂了口子的莊稼地裏又扒拉不出糧食來,老支書便見天兒放廣播,希望大家可以轉移注意力,學習毛主席思想,用意誌戰勝饑餓,與西方腐蝕資本主義抗爭到底。哪裏想到,小屁孩林民竟能從廣播裏找到了自己的英雄寫照。

轉回正題,卻說林民就這樣被丟在了鍾家村姥娘家,一住就是四五年。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全國都在鬧革命,小紅衛兵林民覺得自己身懷使命,且有了打倒“黑九類”的實力。於是,他也選了個太陽挺毒的夏天,攛掇著一群差不多大小的紅衛兵,抗著旗子,舉著大字報,浩浩蕩蕩地回到了丁槐村,將老李頭拉到大隊場院裏,戴上套頭紙帽,很是批鬥了一番。

林民帶人轟轟烈烈搞了一場批鬥會,晚上還招呼著大家夥兒去自己家裏猛吃了頓地瓜葉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