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 / 3)

101.能從一個人的臉型看出他是否會打呼嚕嗎?

一個人打呼嚕,說明他的氣道要比正常人的狹窄。白天,人處在清醒狀態時,咽喉部肌肉收縮,令氣道保持通暢和開放,不會發生堵塞情況。但在晚上睡覺時,神經的興奮程度降低,肌肉鬆弛,咽部受到堵塞,使得上氣道塌陷,當氣體通過狹窄部位時,引起了震動,就會發出鼾聲。

研究人員發現,我們能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臉型來看出他是否會打呼嚕。鼻翼較厚,鼻子大、嘴巴像外側咧開、嘴唇較厚的人,晚上睡覺時打呼嚕的可能性很高。上下牙長得不齊、有雙下巴、脖子較粗、體型較肥胖的人,也容易打呼嚕。

很多人認為打呼嚕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因此不重視,還認為打呼嚕是睡得香的表現,實則不然。打呼嚕對身體是有害的,它會造成大腦、血液缺氧,誘發高血壓、心髒病等疾病。如果有打呼嚕的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如何減輕打呼嚕的症狀?選擇一個合適的枕頭,將虎口向上握拳,枕頭的高度等於豎著的一拳高為宜;睡覺采取側臥位,這樣鬆弛的肌肉會傾向一邊,比較不會堵住呼吸道;睡前盡量不要飲酒,不要喝濃茶、咖啡,也不要服用安眠藥以及抗過敏藥物,因為這些物質會使呼吸變得淺而慢,並使肌肉比平時更加鬆弛,導致咽部軟組織更容易堵塞氣道;養成定期鍛煉的習慣,減輕體重,增強肺功能。

102.換了床,人就睡不著覺了嗎?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體驗,外出旅遊住在賓館,或是到親戚家留宿時,會有失眠的情況,大家認為這是因為換了床,所以睡不著。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些情況下,人睡不著的原因其實跟床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為換了枕頭的原因。

枕頭的高度會影響到人的睡眠,人若是躺在比較低的枕頭上,背部肌肉能得到放鬆,但喉嚨的肌肉會變得緊張;若是枕頭較高,則背部肌肉變得緊張,喉嚨的肌肉得到放鬆。每個人都習慣於自己長期睡的枕頭,枕頭的材質、觸感、高度、氣味都熟悉了,一旦換了不一樣的枕頭,就很容易出現失眠的情況。因此,要想換了地方也能睡得好,最好將自己的枕頭帶上,這樣可以免受失眠的折磨。

真的是高枕無憂嗎?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不然,高枕使頸椎過於前曲,頸部軟組織過度緊張、疲勞,易發生落枕,久而久之還會造成頸部的骨骼出現形態上的改變。使用高度合適的枕頭更利於頸部的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足夠的氧氣,睡醒後大腦更清醒,精神更飽滿。

103.裸睡和穿著衣服睡覺,哪種更暖和?

很多人喜歡裸睡,尤其在冬天,覺得裸睡要比穿衣服睡覺更暖和,這是錯覺還是事實呢?實驗證明,裸睡確實比穿衣服睡覺要暖和。

穿著衣服睡覺,被窩裏的溫度比較穩定。若是裸睡的話,被窩裏的溫度會在一段時間之後開始上升,其原因在於,棉被會將被子裏的水分和人體散發出來的熱氣吸收掉。人在裸睡時,體溫的熱氣會被棉被所吸收,棉被的溫度就會升高。人要是穿著衣服睡覺,人體的熱氣會被衣服吸收,衣服不會將熱量散發出去,因此被窩裏的溫度比較穩定。

如果你睡覺時怕冷,那麼可以嚐試裸睡,而且裸睡能使身體自然放鬆,令血流通暢,還可以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能幫助人進入深層睡眠。

什麼樣的睡眠才是最好的?睡眠應該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睡眠時間因人而異,成年人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8小時,但其實足夠的睡眠不是從時間上的多少來分別,而是視乎能否達到熟睡的狀態。專家建議的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視個體差異而定。如果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無夢或少夢者,睡6小時就可完全恢複精力;而入睡慢而淺,睡眠多、常多夢者,即使睡上10個小時,精神仍難清爽,應通過治療,以獲得有效睡眠,單純延長睡眠時間對身體無益。

104.人體內真的有瞌睡蟲嗎?

影視作品《西遊記》中,孫悟空隨手拔下幾根毫毛就可以變出許許多多的瞌睡蟲,這些瞌睡蟲附著在誰的臉上,誰就會在短時間內呼呼大睡。那麼,世界上真的有瞌睡蟲存在嗎?那些容易犯困的人是因為體內有瞌睡蟲嗎?

人體內也有“瞌睡蟲”存在,隻不過它不是什麼蟲子,而是一種潛藏在人腦內特殊的物質——睡眠肽。當人感到疲倦時,體內組織就會分泌出睡眠肽,睡眠肽和腦的特定部位結合後,就會發出要睡覺的信號,人就會睡著。而在我們熟睡的過程中,睡眠肽又會被腦細胞分泌的酶所分解,人就會醒過來,這樣反複循環後,就形成了人晚上睡覺、早上起床的作息規律。

科學家研究發現,睡眠肽不僅存在於人體內,很多哺乳動物的體內也含有睡眠肽。當科學家將人工合成的睡眠肽注入實驗動物的體內時,就算動物處於清醒狀態,也會在短時間內呼呼大睡。

打瞌睡有危害嗎?一般人都有過打瞌睡的經曆,除了因為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長期睡眠不足等原因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打瞌睡除了會讓人精神無法專注,記憶力減退之外,甚至會造成安全上的隱憂,如果邊開車邊打瞌睡,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打瞌睡的頻率過於頻繁,就要及時找醫生診治了。

105.站著打瞌睡為什麼不會摔倒?

很多上班族會有這樣的體驗,早晨上班途中,因為還有困意,會在公交車或地鐵上站著打瞌睡。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就算是站著打瞌睡或看上去已經睡著的人,即便身體隨著車搖晃得很厲害,也不會突然摔倒在地上,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人的耳朵深處的內耳中,有一個被稱作“半規管”的器官,名字奇怪的它具有維持人身體平衡的重要作用。人體內耳中有三個半規管,當人體失去平衡的那一瞬間,三個半規管會馬上發揮其作用,令身體本能地恢複到安全的姿勢上。三個半規管相互垂直,三度空間可謂麵麵俱到,所以任憑你的身體或頭部處於任何姿勢,三個半規管都可以照顧得到。也正是因為有了三個半規管的存在,人們在公交車或地鐵上站著打瞌睡時,才不會摔倒。

內耳在哪裏?內耳位於耳朵的最深處,被顳骨包圍著。內耳可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叫做耳蝸,是聽覺器;另一個叫做前庭,是平衡器。因此內耳又叫做平衡聽覺器。

106.人為什麼會打哈欠?

打哈欠是人類的一種正常反應,特別是在深夜或是勞累時,我們常常會哈欠連天,那麼,人為什麼會打哈欠呢?關於打哈欠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釋。

有人認為打哈欠是為了給大腦降溫。原來,當困意來襲時,人的大腦思路會漸漸變得遲鈍,為了調整人體的這種狀態,大腦就會下達打哈欠的命令。人在打哈欠時會吸入一些空氣,這些空氣能降低鼻腔內的血管溫度,當相對來說溫度較低的血液進入人的大腦時,大腦會在低溫血液的刺激下保持清醒的狀態,以達到良好的運作效果。

也有人認為打哈欠是表示身體缺氧了。人體通過打哈欠的深呼吸運動使血液中增加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提高大腦的活動能力,使人精力更加充沛。同時,打哈欠也是提醒人體,表示大腦已經疲勞,需要休息了。

還有人認為,人打哈欠是原始祖先傳下來的,是為了露出牙齒向別人發出警告。蜷伏在草叢裏的蛇,常常打完哈欠再行動;水中的河馬也會先打個哈欠,之後再從水中走出來。

無論哪種說法是對的,總之,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它像心跳和呼吸一樣,不受人的意誌所控製。打哈欠對保護腦細胞,增加腦細胞的供氧,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打哈欠時為什麼會流眼淚呢?人在打哈欠時嘴會張得很大,而此時麵部、舌頭和咽喉部位的肌肉收縮,口腔和鼻腔的壓力隨之增大,鼻腔內壓力的升高會阻止鼻淚管排泄淚水。等人們打完哈欠時,麵部就會放鬆下來,這個時候鼻淚管會再次通暢,於是眼淚就流出來了。

107.人一直不睡覺的話會怎麼樣?

科學家通過實驗得知,如果人一直不睡覺,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對身體非常不利。睡眠對於人來說非常重要,人的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人為什麼要睡覺呢?其原因在於,人在睡覺時會分泌生長激素,能夠修複白天受損的細胞並製造新的細胞,使人的身體再次處於活力之中。此外,睡眠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令聚積在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為迎接第二天的學習和工作創造條件。如果人一直不睡覺,就如同一台一直在運轉而得不到保養和休息的機器,隨時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故障。

新生兒每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嬰兒睡眠時間逐漸縮短,至2歲時約睡9至12個小時。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通常為6至9小時不等,一般認為7小時至8小時是合適的。

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的狀態下會加快,這是因為在睡眠中,血漿生長激素可以連續幾個小時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兒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健康地成長。

應該如何午睡?午睡可以消除疲勞,調節心情,是人體保護生物節律的一種方法。午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要飯後立即午睡,長期這樣會引起胃病,也影響睡眠質量;午睡以右側臥的姿勢最好,這樣可以減輕心髒負擔,利於食物的消化;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鍾至1小時為宜。

108.人在睡覺時為什麼會流口水?

口水在醫學上被稱為唾液,它是無色透明、有泡沫、稍渾濁的液體。人的唾液分泌量和尿量差不多,每天平均約為1500毫升。人在睡覺時流口水可能與以下情況有關:

(1)睡覺姿勢不當,如趴在桌子上睡覺、側臥位睡覺等都會引起流口水。

(2)口腔內如果有炎症,會促進唾液的分泌。如果口腔被細菌感染了,感染處有很強的痛感,就很容易流口水。

(3)牙齒畸形也是人在睡覺時容易流口水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凸麵型牙齒畸形的人,睡覺時嘴部很容易張開,進而流出口水。

(4)口腔內不衛生,牙縫和牙麵上有食物的殘渣,容易發生齲齒等疾病,這些不良因素會在人睡覺時刺激口腔分泌唾液。

(5)神經調節障礙也是在睡覺時流口水的誘因。唾液分泌是靠神經反射來調節的,但如果神經調節發生障礙,就會出現睡覺時流口水的情況。

如何防治睡覺時流口水?要想防治睡覺時流口水,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也可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采用潔治療法,去除牙石,服用維生素C及B2等藥,消除牙齦炎,減少不良刺激等。

109.為什麼睡“回籠覺”會感到舒服?

周末休息時,很多人在起床後喜歡回到床上再睡上一覺,這就是睡“回籠覺”,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睡“回籠覺”很舒服呢?

實驗證明,早上的“回籠覺”屬於淺睡眠,它不同於深度睡眠,兩種睡眠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深度睡眠時,人可能什麼都感覺不到,但“回籠覺”這種淺睡眠,人的聽覺和視覺可感覺到周圍的環境,讓身體處在一種遊走於夢境和現實之間的快感中。晚上睡覺不正常時,如晚睡、加夜班、失眠等,睡“回籠覺”是必要的,會讓人覺得很舒服。

但“回籠覺”睡多了對身體是有害的。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在晨練後最好不要睡“回籠覺”,這樣會使身體感到不適;睡“回籠覺”會打亂人的正常作息規律,使人的生物鍾發生紊亂,造成“白天不好睡,晚上睡不好”;經常睡“回籠覺”會降低人的記憶力,容易造成反應遲鈍,體質也會變差,使人容易生病。

什麼是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是睡眠的一部分,是指入睡以後大腦不進行活動的深度休息,也被稱作“黃金睡眠”。在人睡覺的這一個晚上,先進入淺睡眠然後自然進入深睡眠,然後又是淺睡眠然後又是深睡眠,來回交替直到醒來。人在淺睡眠時可能會做夢,但深睡眠時不會。

110.感冒是因為衣服穿得少嗎?

很多人認為感冒和穿衣服多少有關,但其實穿衣多少隻是患感冒的影響因素之一,人會感冒大多是因為病毒在作祟。科學家發現,感冒和鼻子有很大的關係。

鼻子的主要功能是給即將進入肺部的空氣加溫。人體內的血管將血液導向鼻腔內,會使鼻子吸進的冷空氣變得溫暖。但當氣溫變得較低時,身體便會調整狀態以抵禦低溫,血液就會從鼻腔流到身體各處,以此避免熱量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