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是康熙定的,胤禟無法更改,不過,在他的關照下,那老先生把講解重點放在了詩經上,另外還加了曆代著名的詩詞。
小孩子背背詩詞倒不是壞事,也不會感到很難。對這一點的改變,我是十分欣喜的。
小米打著嗬欠聽著老先生講解《三字經》,有口無心地跟著念“周轍東,王綱墜,逞幹戈,尚遊說。”
挺有趣的一段三字經典故,隻被老先生講成“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周朝法製就逐漸衰敗。各諸侯間相互打仗,謀士們奔走遊說。”
如此平淡無趣,小米又聽得似懂非懂,念起來自然也沒什麼興趣。一邊念,一邊眼睛看著窗外樹上正在掏鳥窩的一隻花貓,忽然,她把一張紙團起,趁老先生不注意,對著花貓一下子扔了出去。
那花貓已經爬到了鳥窩跟前,伸出爪子正要抓裏麵的小鳥,卻正在這時被小米扔出的紙團砸中。那花貓嚇得“喵”的一聲大叫,急慌慌地逃下樹去。
“嘻嘻”,小米得意地笑了起來,看了個滿眼的大米也忍不住“撲哧”地笑了一聲。
本來背對著他們搖頭晃腦地念著三字經的老先生聽到聲音,猛地回過頭來,發現兩個孩子臉上未褪的笑容,知他們剛才沒有認真聽講讀書,滿臉的氣憤。
“大阿哥,小格格,你們兩個在笑什麼?”老先生生氣地問道。
大米小米兩個小家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吱聲。以往這種時候,都是大米主導,小米附和的。可這次大概是因為惹禍的是小米一人,大米不願替她背這個黑鍋,便也不出聲,隻低了頭裝作看書的樣子。
小米無奈,隻好自己想詞兒。她轉了轉眼珠,黑珍珠般的瞳孔忽的一亮,立刻笑逐顏開地說道:“回先生的話,剛才是一隻貓兒上樹掏鳥窩裏的小鳥,大米心軟,就用紙團砍了貓兒,救了小鳥。”
這小米,我服了她了,當麵撒謊,自己幹的事,竟然全都編到了大米身上!
“你!”大米氣恨恨地瞪著小米,一副“這樣你也敢”的表情。
小米對大米使勁一咧嘴,同時把眼睛眯成一條縫,一副討好獻媚的樣子。
大米無奈歎氣,大概從小替小米背黑鍋已經背成了習慣。
老先生問大米道:“大阿哥,是不是這麼回事?你為什麼要向貓兒砍紙團?”他的語氣平靜,並未有生氣的跡象。
大米看了先生一眼,看不出老先生的想法。他想了想,隻好說道:“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夫子言‘仁、義、禮’,把‘仁’排於第一,說明仁的重要。剛才看到那貓兒上樹掏鳥巢中的雛鳥,立時想起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那貓兒不仁,我卻不忍看雛鳥被貓兒所傷,故丟紙團驅趕貓兒。”
好個“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語出大米正在學習的《論語》,是說孔子釣魚不拉大網,射鳥不射歸巢之鳥,表明孔子的仁。這話用在這裏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難怪大米被人視為天才,小小年紀麵對先生的質疑,竟然能引經據典地說出這麼一番條清晰的言語,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這孩子真的隻有四歲?我這個當娘的都開始懷疑。
大米的一番之乎者也不僅讓我驚詫成分,就連最了解他學問的老先生都懵了一懵。他聽了大米之言,目光猛地一亮,定定地注視著大米,半晌,才用手捋了下自己全白的長髯,哈哈大笑。
“孺子可教,後生可畏!孺子可教,後生可畏……”老先生連連重複這兩句話,停都停不下來。
他的誇獎讓我這個當娘的甚是驕傲,隻可惜大米這次是在為砍紙團事件辯解,讓我有些哭笑不得。這孩子才智如此卓著,若是把這份聰明錯用於歪門邪道上,那他一定是一個極品壞蛋。對這孩子倒要小心教導,我心中暗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