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魂驚華清池(4)(3 / 3)

蔣介石實在無話可說,垂下眼簾:“我後悔,殺人太多了。”

宋美齡見氣氛不對,連忙打圓場:“周先生說過去的事不提了,以後,不要‘剿共’就是了。”

周恩來說:“我們黨一貫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各黨派無論過去有什麼舊怨宿仇或不同政見,都應該摒棄前嫌,組成抗日統一戰線,去赴國難。我這次來西安,不是來算舊賬,而是來商談今後的救國大計。”

宋美齡拿胳膊碰碰好像睡著蔣介石:“周先生和你商談救國大計,你聽清沒有?”

她不等蔣介石開口,又轉朝周恩來說道,“你們本是同校故交,今日見麵,要互相諒解。此次委員長在西安出事,多虧周先生親自前來斡旋,實在感激得很啊!”

在輕鬆的氣氛中,周恩來和蔣介石拉起家常:“蔣先生,好些年沒有見過經國了吧?如果想見,我們可以設法向斯大林交涉,將滯留蘇聯的經國接回來。”

蔣介石在生死未卜的情況下,最掛念的要數經國、緯國兩兒。周恩來一說,蔣介石馬上鼻子一酸,要落下淚來,許久不說話,最後壓低嗓音說了句:“恩來,我們再也不要打內戰了。我回南京後,你可直接來找我談。”

周恩來見蔣介石困頓不堪的樣子,便起身告辭:“蔣先生休息吧,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再談。”

蔣介石連連說好好。

這一夜,蔣介石和宋美齡安安穩穩地睡了一覺。醒來時,蔣介石望著窗外射進來的朝陽,禁不住笑了。這是他被扣留以來的第一次。所以蔣介石的顧問端納後來說:“周恩來……實際上是使委員長在1936年西安禦駕中能夠安然無恙地離開的人。”

這一段,周恩來睡得很少,所有預定的交談進行完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向延安的毛澤東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毛澤東擔心放蔣放出毛病

毛澤東得知要放蔣的消息,不免擔心起來。雖然他與蔣介石打了幾年仗,但是直接謀麵的機會極少,所以對蔣介石個性方麵的了解很少。他隻有去電詢問周恩來:

“蔣說話算不算數?”周恩來體會到毛的緊張心情,回電說:蔣一向自命英雄,他曾答應過的事,大致不會全部反悔。毛澤東接到電報,無疑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他把電報拿給張國燾看,張國燾嘴上不說什麼,可心裏也不得不承認:一個毛,一個周,一個在內策劃,一個在外周旋,二人配合得何等默契!他驚奇:毛氏能如此徹底地向周吐露心中所想及所盼;周又哪來的那麼大本事,竟能根據外麵如此複雜的實況,逐一實施……毛澤東也感慨:“恩來同誌辦外交所受的氣,比我1926年3月20日事變以後,在廣州受的氣還要多。”

可是周恩來並沒料到張學良會如此快捷地把蔣介石送走,並由此釀成了張、楊的曆史性悲劇!直到1946年國共再次和談,周恩來對此還是耿耿於懷:一天下午,討論團結問題時,周恩來站起來發言,剛說了幾句,降旗的時間到了,響起“達達”的立正號音,全場肅靜,禮畢後,周恩來繼續說下去,他在發言前先感慨萬千地長歎一聲,然後以動人的感情說出下麵的一段話:“在剛才一刹那的沉默中,我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是我的朋友,也是在座各位的朋友。今天我們討論團結問題,這個人在促成團結方麵貢獻最大,卻因為促成團結而失去了自由。這個人就是張漢卿先生……”

周恩來回公館不到十分鍾,張學良的衛隊營營長孫銘九急匆匆來找:“少帥到機場送委員長回京,你知不知道?”

周恩來大驚:“不知道,幾時走的?”

“有十來分鍾了。”

“你怎麼不早來告訴我?”

“我也是剛剛從衛士那裏知道的。”

周恩來抬腕看看表:“走,快到機場。”

趕到西郊機場,已是下午4點多鍾,飛機早已消失在高天深處。這位頗具燕趙豪情的張學良發動了引擎,親自駕機送走了蔣介石。

“晚了。”周恩來感歎不已,“漢卿中了‘連環套’了,竇爾墩不但擺隊送天霸,還要負荊請罪呢。”

“這件事楊虎城知不知道?”周恩來問孫銘九。

“不清楚。”

原來蔣介石下午3時要去機場,張打電話請楊去,等楊到達時,張隻低聲告訴他,現在就放蔣走。楊虎城雖感突然,但他向以張學良的意見為主,當著蔣的麵更不便爭執,隻好陪同張到機場去送蔣。蔣到飛機場後,在上飛機前對張、楊還說:

“今天以前發生內戰,你們負責;今天以後發生內戰,我負責,今後我絕不剿共。

我有錯,我承認;你們有錯,你們亦須承認。”蔣介石再一次重複了他的六項諾言,最後說了句:“西北交給你們了。將來設一個西北五省統一的軍事機構,由你們負責。”

放蔣的消息傳遍了西安,人人驚訝。十七路軍總部軍法處長米暫沉將信將疑,去問楊虎城:“蔣介石走了嗎?”楊嘴皮一嘟囔:“走了一個不算,還跟了一個去。”

周恩來急電毛澤東:我們隻認為在(蔣)走前還須有一政治文件表示,並不同意蔣今天走、張去。但通知未到張已親送蔣、宋等人飛往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