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中國外交官誓死不跪(2)(2 / 3)

蔣介石、馮玉祥露宿郊野,仰麵寒星

逃出的是蔡公時的勤務兵,他在4日上午跑到總司令部來報告。總司令部的幾個人就商量著趕快提抗議,宣布日軍此種野蠻罪狀。蔣介石就叫戰地政務委員羅家倫先寫個草稿,大家議論修改後,當天發出。這時,忽然來了一架飛機,在總司令部上空投彈,一個就投在總司令部辦公室後麵的池裏,但沒有爆炸;另一個炸彈落在宿舍後麵的一個四合院的中間,一下死傷19人,其中有官長2人。這架飛機標誌不明,很可能是日方的飛機,或是由日人駕駛為張宗昌作戰的飛機,因為張宗昌殘部還沒有這種新設備和駕駛員。

日軍在濟南的所有暴行,身為總司令的蔣介石都耳聞目睹,卻隻是陰沉著臉,在房間裏來回走動。似乎他所能做的事,隻是發布撤兵令,不斷派“日本通”去與日本人談判。5月3日派黃郛、陳韜,4日改派熊式輝,5日換成趙世暄,6日再派王正廷、崔世傑,期冀其中能有一個為日本人賞識的外交使者,進而達成某種妥協。

可日本人按自己的方針辦,根本不領蔣介石的情。這些“日本通”皆遭日本人耍笑,先後碰壁而歸。

到了晚上,蔣介石在一個大廳裏和前敵總司令朱培德、總參謀長楊傑、高參熊式輝,重新部署軍事,定下退出濟南,北伐軍兵分五路渡過黃河的計劃。在這個大房間裏,軍用地圖釘滿壁上,又鋪滿地上,由熊高參拿了各種顏色的粉筆和一大塊橡皮,脫了皮鞋在地板上的地圖間行走,擬定各路渡河後進兵的路線。每次畫到一條線之後,在場的人從各角度加以考慮,然後更改或修正,如此弄到深夜。蔣介石要羅家倫擬一個給英美兩國在濟南總領事的函件,通告他們北伐軍要退出濟南,僅留少數維持治安部隊,使濟南成為一座不設防城市,此後一切外僑生命財產之安全,應由日本負完全責任。羅家倫問:“我們就這樣退出濟南城嗎?”

蔣介石望著地上的地圖:“等我把軍事擺開以後,再同他們說話!”

在日本,日參謀總長於4日上午10時10分,向第六師團下達了電令:“對中國軍隊的停戰,必須以顯揚國軍威信和根絕禍因為條件。”根據參謀本部的命令,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於當日中午12時11分,向參謀總長彙報了第六師團的進軍意圖:

“3日晚,兩軍代表會晤,取得暫時解決,但目前南方中國軍(即北伐部隊)在濟南附近駐紮者至少有四萬人,態度逐漸對我懷有惡意……我們確信,目前正是日本對南方(軍)進行斷然懲處,以進一步解決中國問題之良機。”

已經在日本遊說的張群,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在日本的決策人物中間進行乞和活動。張群在上一年裏,曾陪訪日的蔣介石去見田中義一首相,已經從田中那時的態度覺察到日本是反對北伐的。但北伐必須經過濟南。有過日本第一次出兵山東之舉,所以蔣介石非常擔心發生衝突。所以在濟南事件發生前,國民革命軍曾通過日本友人要求日軍由濟南移駐青島,此項軍費由蔣方全部負擔。因為張宗昌的部隊已向北撤走,隻要日軍不在那裏駐紮,則無須流一滴血,可日軍拒絕了這個提議。張群被蔣介石派到東京後幾個小時,濟南事件就發生了。5月4日,張群往訪日參謀本部第二部部長鬆井石根中將、外務省次官出淵勝次和軍部伊藤安之助少將等。結果,乞和未成,日軍方依然叫囂以戰爭手段摧毀北伐軍;次日,張群徑訪田中義一首相,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再擴大事態,希望通過外交途徑,經和平方式解決濟案。

但田中拒不接受,且日本政府已於張群往訪田中的當天,決定增兵山東了。

在濟南,到了4日下午,日軍司令的態度忽然轉變,福田派了一個高級參謀來到蔣介石的司令部,又鞠起了躬:“昨天的事情,是部下衝突,發生了誤會,隻要你蔣總司令不誤會,我們以後一定不再擴大衝突,一定可以設法調解。福田司令官對革命是很好的,而且很願意幫助中國革命軍……”

蔣介石起身讓座:“雙方部下衝突,不算一回事……不使衝突擴大,我當然十分讚成。今天隻看你們日軍士兵是不是再放槍炮、擲炸彈了,我願以此來衡量你們日本軍有否誠意。”

“那當然不能再放槍炮了。”日軍參謀走時做了保證。

可是就在這天夜裏,濟南城外從西關到北關一帶,又響起了日本人的槍炮和炸彈聲。蔣介石氣得擂桌子,開始懷疑日軍是緩兵之計:一旦從日本本土調來增援部隊,想必就會一鼓作氣挑起決戰。於是,蔣介石於當晚下令在城外的大部分軍隊渡過黃河北撤,以避免和日軍發生大規模衝突。可是日軍仍不理會,於5日下午開始了更大規模的進攻,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使已經和正在渡河的部隊死傷無數。晚上,日軍飛機轟炸濟南城,“能忍”的蔣介石再也忍不住了,外衣也來不及穿,就被侍衛搬上了馬背,與黃郛等一口氣逃到黨家莊車站,同時命令蔣軍從濟南撤退到徐州、兗州、泰安,他的總司令部也遷到黨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