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二戰後惟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力量。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錘煉出來的這種力量,卻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下消解了。從戈氏新思維的問世到1991年“8·19”事件爆發,僅僅5年多時間,蘇聯就被自己培養出來的一小撮代表精英階層利益的資產階級分子從內部顛覆了。接下來的俄羅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已經走過了10年的曆程,但其經濟總量卻累計下降近40%,在全球GDP排序中位列中國之後。
蘇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戰場,遭受了嚴重損失。但是,它不僅沒有被打垮,相反卻在戰爭烈火中錘煉出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並且在戰後占據有利的戰略地位,迅速恢複經濟,成為有能力同美國抗衡的軍事和政治強國。
二戰結束後,取消戰時緊急狀態,恢複正常政治生活的蘇聯,於1946年2月舉行了全蘇最高蘇維埃的選舉。3月,將原來的人民委員會改組為部長會議,斯大林擔任部長會議主席。
1949年秋,以貝利亞為首的內務部在黨中央書記馬林科夫的協助下製造了莫須有的“列寧格勒案件”,在斯大林的默許下又大開殺戒。之所以叫“列寧格勒案件”,是因為開始被殺的人大多是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日丹諾夫任列寧格勒州委和列寧格勒市委書記時提拔起來的一大批黨政軍高級幹部,其中包括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沃茲涅辛斯基,蘇共中央書記庫茲涅佐夫,俄羅斯聯邦部長會議主席羅吉昂諾夫,列寧格勒州委、列寧格勒市委書記波普科夫,列寧格勒州委副書記格布斯金等。這些人都在經過殘酷的刑訊逼供後於1950年9月30日和10月1日被先後槍決。在這次的槍殺狂潮中,戰時成立的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被誣陷為通敵,成員幾乎全部被捕,黨中央委員、外交部副部長洛佐夫斯基等人被處決。
1953年3月,斯大林的統治走到了盡頭:他因高血壓而突發腦溢血於3月5日晚7時逝世了。
在斯大林的心髒停止跳動前的一個多小時,蘇共中央、蘇聯部長會議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就召開了聯席會議,對蘇聯政府部門的主席人選及其成員做出了決議:馬林科夫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莫洛托夫、布爾加寧和卡岡諾維奇為副主席;貝利亞兼任新成立的內務部部長,布爾加寧兼任國防部長,米高揚為國內和國外貿易部長,伏羅希洛夫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赫魯曉夫雖然未進入政府機構擔任具體領導工作,但是,他作為書記處中負責組織工作的主要書記,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實際上處於領導黨機構的重要地位。
就在這屆政府組成後不久的幾年中,蘇聯的黨政要人就發生了新的整合,事情是以“貝利亞事件”為發端。
貝利亞在斯大林時期,長期掌握全國懲罰機構的大權,掌握著幹部的升降大權,他素以陰險狡詐、心狠手辣著稱,其陰謀手段使每個領導人都膽顫心驚。現在,他又當上了內務部長,更是令人憂心忡忡。尤其是國家的一把手馬林科夫,為排斥競爭者還曾和他聯手策劃了“列寧格勒案件”,更是惴惴不安。
赫魯曉夫不甘願這樣等待來自貝利亞的威脅。1953年5月下旬,當他得知貝利亞正秘密準備行動之時,他說服了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等領導核心成員,策劃逮捕貝利亞的行動,並在6月26日下午以開會為名誘捕了貝利亞。12月23日,特別法庭判處貝利亞死刑,當天就將他秘密處死。
除去了心頭之患,馬林科夫似乎可以放心地幹事了。他首先於1953年至1955年間調整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無論馬林科夫取得怎樣的成績,“列寧格勒案件”的陰影始終籠罩著他。他的擔心不久就成了他終身的噩夢。
1953年蘇共七月全會後,“列寧格勒案件”中被判刑的人紛紛從集中營和監獄中把要求平反的信件寄到黨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托最高法院重新審理這一案件。
如此一來,馬林科夫和貝利亞陰謀製造冤案的事實終於赤裸裸地暴露了出來。當蘇共中央主席團討論馬林科夫涉嫌“列寧格勒案件”時,沒有人為他的行為辯護,連他當年的戰友也沉默不語。1954年12月19日,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對涉案的主要責任者三人判處死刑,並為“列寧格勒事件”平了反。1955年1月25日,蘇共中央召開全會,決定解除馬林科夫部長會議主席職務。
馬林科夫被解職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他的領袖地位雖已形成,但尚未鞏固。
1956年2月14日上午,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參加會議的人注意到,大會主席台上破天荒地沒有懸掛斯大林的畫像。赫魯曉夫做了黨中央工作總結報告,他對現代國際局勢發展中的根本問題提出了一係列新觀點,成了蘇聯今後對外政策新格局的理論基礎。二十大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赫魯曉夫正式當選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