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民族民主運動(4)(1 / 3)

墨索裏尼見此情形惱羞成怒。1936年2月,意軍踐踏國際公約,喪心病狂地進行化學戰爭,發射毒氣彈,用飛機噴射芥子氣,使埃士兵、村民、兒童以及牲畜窒息,起皰和糜爛,埃塞俄比亞軍民遭受極大傷亡,不得不撤退。從3月份起,意軍加強攻勢,先是從意屬厄立特裏亞的阿薩布向薩爾多—德西埃方向進攻,同時在北路和南路推進,使埃軍腹背受敵,企圖在5月雨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

意軍增派空軍,出動大量飛機在前線和後方,對城市、鄉村和紅十字醫院狂轟濫炸。僅瑞典紅十字會救護隊的成員,就有50多人死在意軍滅絕人性的轟炸之中。更令人發指的是,意軍在隨後的進攻中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喪盡天良地屠殺埃軍俘虜、遊擊隊員和手無寸鐵的居民。

形勢越來越嚴峻。1936年3月31日,埃軍主力與意軍在阿散吉湖北麵的梅丘展開決戰。起初,埃軍勇猛衝擊,突破了敵人的外圍防線,但由於意軍不斷調來增援部隊,意軍遠程炮兵向埃軍各進攻部隊轟擊,飛機投擲炸彈和施放毒氣,埃軍傷亡慘重,犧牲了8000多人。經過3天激戰,埃主力部隊被擊潰,通向亞的斯亞貝巴的道路被打通了。

戰局急轉直下。4月15日,德西埃市失守。5月5日,亞的斯亞貝巴陷落。塞拉西皇帝攜眷屬出走英國,尋求國聯支持。5月9日,墨索裏尼在羅馬宣布兼並埃塞俄比亞,將其與意屬索馬裏和厄立特裏亞合並成為意屬東非洲,意大利國王兼任埃塞俄比亞皇帝。

塞拉西出走之後,埃國政府遷都戈雷。但大部分國土淪陷了,災難深重的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們並沒有屈服。更多的人包括皇親國戚都拿起了武器,參加了遊擊隊。塞拉西皇帝的女婿、曾任南路軍總司令的德斯塔·丹都公爵,率領1萬多人,在錫達莫山區進行了幾個月的遊擊戰爭。人們的誓言是:“打倒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

遊擊隊不斷破壞鐵路,炸毀橋梁,劫持意軍的運輸車,炸掉敵人的軍火庫,與侵略者展開了英勇而巧妙的鬥爭。他們甚至還刺傷了意大利總督。意大利法西斯對此進行了瘋狂的報複,3天中屠殺了3萬人。但埃塞俄比亞人民沒有被嚇倒,相反,越來越多的人前仆後繼,視死如歸。1937年初,德斯塔·丹都在戰鬥中受傷被俘,意軍司令限他一星期內投降。丹都威武不屈,被意軍綁在樹上槍殺了,年僅32歲。他的遊擊隊繼續在南部山區堅持戰鬥。到1939年,遊擊隊已發展到40萬人,控製了大部分國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埃塞俄比亞人民在海爾·塞拉西的率領下,終於在1941年趕走了意大利侵略軍,恢複了獨立。

中國抗日戰爭

日本帝國主義圖謀侵略和吞並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生生不息。“七·七”事變以後,又曆經8年全國抗戰,中國死傷了4000萬同胞,最終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人民反擊法西斯侵略鬥爭中規模最大的武裝鬥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最早、結束最晚的一個重要戰場。

彈丸之地的日本野心卻是出奇的大,它不僅要吞並全中國,還要征服全世界。謂予不信,有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給其天皇奏折中的語句為證:“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事實正是如此。1931年它乘中國政局不穩,借口侵占中國的沈陽,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接著,它又侵占了中國東北的大片領土。

1932年2月,策動東北獨立。3月,又將被辛亥革命趕下台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扶上台重當皇帝,成立所謂“滿洲國”。翌年,它又侵吞了中國的熱河省。

對於日本野蠻的侵略行徑,中國人民無比憤慨,抗日呼聲響徹大地。但這時的蔣介石正一門心思全力圍剿紅軍的井岡山根據地。他說,“日本人是外患,共產黨是內疾”。他認為丟掉這些中國外圍的領土可以換回日本人對他剿共的支持。這就是他“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最好詮釋。基於此,國民黨政府禁止一切抗日活動,還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布睦鄰令,竭力灌輸無力抗日論。

日軍占領熱河後,又進犯中國軍事要地北喜峰口,同時還占領了冷口和大沽口,魔爪伸進了翼東22個縣。

死抱“不抵抗主義”的蔣介石一味退讓妥協,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使華北門戶洞開。1935年5月,又和日本簽訂了賣國條約《何梅協定》,使中國喪失了河北全部和察哈爾省大部分主權。

由於國民黨蔣介石節節退讓,毫不抵抗,使日寇得以在中國土地上長驅直入,至1937年7月全部完成對中國的作戰準備後,日寇在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挑起了全麵侵華戰爭,從而也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但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蔣介石,此時繼續剿滅共產黨的決心卻絲毫不減,已達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