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聽後,立即派江充治理巫蠱之獄。江充雷厲風行,帶上一個胡地巫師,在長安城內四處抓人,施以種種酷刑。
巫蠱之獄從京師波及各地,又荼毒了數萬生靈。
“讒言毒父子相煎”
舉國上下一片白色恐怖。江充見時機已到,推出最後的重磅之舉。他秘授胡巫,稟奏漢武帝:宮中有巫蠱氣。漢武帝大驚,命江充、宦官蘇文、安道侯韓說(yue,悅)、禦史章贛(gong,貢),結成四人重案組,入宮搜查。
江充先從失寵的妃嬪處挖起,漸漸地延伸到皇後、太子的宮殿,縱橫交錯,遍地開花,弄得皇後和太子連擱床的地方都沒有了。一番挖掘、調查之後,江充聲稱:太子宮中挖出的桐木人特別多,還寫著謀逆的帛書!必須馬上奏明聖上!太子大為驚恐。(充雲: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太子懼)。
此時,漢武帝尚在甘泉宮避暑。太子命懸一線,趕緊與少傅石德商量。石德慫恿太子先下手為強,起兵捉拿江充。石德說:如今這些木人,誰也無法證明是巫師預先埋的,還是宮中原有的。隻有先假托皇上的命令,捉住江充等人嚴加審訊,揭穿他們的奸謀,才能洗刷冤情。再說皇上在甘泉宮養病,是生是死還很難說。江充何等奸狡,萬一重蹈秦皇公子扶蘇的悲劇,矯詔陷害太子怎麼辦?太子猶豫不決,打算到甘泉宮親自向父皇謝罪。然而江充肆無忌憚,根本不讓太子脫身。
萬般無奈,太子決定鋌而走險。
征和二年(前91)的七月,太子派人裝扮成武帝的使者,前去捉拿江充一幹人。按道侯韓說起了疑心,不肯受詔,被武士們格殺。江充被抓。禦史章贛和黃門蘇文僥幸逃命甘泉宮。武士們把江充帶到太子跟前,劉據痛罵江充道:趙賊,你以前離間你們趙國的父子還不夠嗎?現在竟又挑撥我和父皇!太子親自監斬江充,又將胡巫燒死在上林苑中。
太子派人拿著節杖來到未央宮,向母後衛子夫請罪。衛子夫最終選擇“護犢”,即使成為大漢江山的罪人,至愛君王的叛臣,她也不能讓惡毒的巫蠱再次奪走自己的孩子!衛子夫調用宮中所有車馬,打開兵器庫,集合長樂宮所有衛士,全力支持太子。
蘇文和章贛一到甘泉宮,立馬向武帝告發太子謀反。武帝沉吟半晌,說:太子一定是害怕了,又痛恨江充,才做了傻事。於是,派身邊的內侍去召太子前來問話。內侍過去也沒少告太子的刁狀,怕太子殺紅了眼,把自己也宰了,就在外麵晃了一圈,回來對武帝說:太子真造反了!他還要殺我,我隻好逃回來了!武帝大怒,至此斬斷父子恩情。(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俱,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巨,巨逃歸。上大怒。)
漢武帝聰明一世,為什麼會作出太子謀反的錯誤判斷呢?
第一,寵信江充。
如果沒有總導演江充,這場父子悲劇根本無從上演。武帝對江充過度寵信,過去的江湖混混江充,已經不再是“野火燒不盡”的雜草了,而是溫室裏的毒花,受不得半點委屈冷落。江充認定,今日不殺太子,武帝百年之時自己必死。江充迫害太子,實質上是內心虛弱的表現。
第二,太子失寵。
如果沒有太子的失寵,這場悲劇便失去了原動力。太子之母衛子夫年邁失幸,太子與武帝政見不合,父子關係已經岌岌可危。閉目塞聽的老皇帝不再把太子視為掌上明珠,不僅判斷嚴重失誤,處理還會更加苛酷。
第三,近侍撒謊。
如果派去傳喚太子的近侍進城麵見太子,說明武帝意圖;太子有機會親自向父皇說明真相,這場悲劇完全可能避免。漢武帝初聽到“太子造反”,第一反應是太子“病急亂投醫”。作為父親,他對太子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兒子不是無法無天之人。可惜,這個近侍既膽小又膽大。膽小的是他連麵見太子、傳達皇帝旨意的勇氣都沒有;膽大的是他竟然編造太子造反的謊言。
長安城中,謠言四起。丞相劉屈氂(mao,毛)聽說太子謀反,慌慌張張地逃到城外,連丞相大印也丟了,派長史(秘書長)乘快馬到甘泉宮報告。
第四個人通報太子謀反!三人已成虎,何況四人?對於這場“巫蠱之禍”,後人往往抱怨武帝冷酷無情;誰能體會體弱多病的老父親聽到兒子謀反,何等寒心!何等震怒!武帝問丞相長史:丞相準備怎麼處理?長史說:丞相已封鎖消息,不敢發兵平叛。武帝大怒:事態已經到這個地步,丞相居然還講麵子,要風度!論儒雅,他比得上周公嗎?周公尚且剿滅亂臣管叔、蔡叔,丞相居然坐視不理?漢武帝顧不上病痛,從甘泉宮中出來,親臨長安城西指揮平叛。武帝下詔征召京城臨近各縣的士兵,各地兩千石以下的官員由丞相調遣。在平叛動員會上,漢武帝明白無誤地告訴所有士兵:誰全力捕殺反賊,我大大有賞!又親自策劃作戰陣形:用牛車結陣,堅閉城門,不許放走一個反賊!
漢武帝等於向天下人宣告:太子劉據不再是我的兒子,而是大漢的敵人!
太子這邊如何應對呢?首先,太子向百官講明自己用兵的合法性:皇上病重,困在甘泉宮,不知是否有變故,而奸臣江充已經準備作亂。緊接著,太子假傳聖旨釋放長安城裏的囚犯,發給武器,由少傅石德和門客張光統率,抵抗丞相的軍隊。他又派使者持節杖,征招駐紮在長水及宣曲的胡人騎兵軍團,沒想到漢武帝的侍郎趕來,告訴胡人:太子的節杖是假的,不要聽他的命令!原來,漢朝的節杖本來是純赤色的,太子使者持的就是這種赤杖。這次漢武帝加上了黃色的旄纓,用以防偽。於是,太子使者被斬。胡人騎兵軍團掉轉矛頭,攻打太子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