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情變之謎:卓文君膽識 成就情聖(1 / 3)

一段琴聲撩撥得卓文君情難自禁,決心夜奔;寫得一手好賦的文人司馬相如,成功運作,迎娶了全國首富的寶貝女兒,財色兼收。卓文君難道永遠看不到司馬相如的真實麵目嗎?這麼一個先天不足的婚姻又該如何向下演繹呢?

“虛實我心知”

卓文君跟隨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家中,推開門,但見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如果你是卓文君,自小養尊處優,十七新寡,為愛夜奔,麵對眼前的一切,會怎麼想?

司馬相如在臨邛,入住高級客店,乘坐豪華馬車。本是一文不名,為何那般奢華?明知難以負擔,為何攜我夜奔?也許戀愛中的卓文君願意相信:為贏得愛人耍點手段,情有可原。但是,眼前這個男人如此處心積慮,製訂周密計劃,將自己收入網中;到底悅我文君之容,還是愛我老爸之財?卓文君決心一試。

卓文君開始變賣裘皮衣,司馬相如拿錢買醉。卓文君提出找兄弟借錢,司馬相如不動聲色。卓文君建議回臨邛開酒舍,迫使老爸出錢,司馬相如舉雙手讚成!卓文君終於明白,在司馬相如眼裏,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出路正是——父親的錢財。

司馬相如為了回到臨邛,回到那個拒不承認他身份的老丈人身邊,變賣馬車,穿上跑堂的衣服,全心投入髒活、累活。這種放下身段,不恥下賤的心態,令文君齒冷心寒:那般風度翩翩,竟然滿身銅臭。

那麼,她為什麼不揭穿這場騙局呢?為什麼還主動說出司馬相如想說不敢說的話呢?

我想至少有兩個方麵:

一是愛情。

卓文君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社會輿論的譴責已經讓私奔的文君不堪重負,更何況自己做出重大付出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樁有重大瑕疵的愛情。事已至此,卓文君願一力承擔。自古癡情女子薄情漢,文君放不下司馬相如,就願意成全他,做一個愛情的傻瓜。

二是感化。

麵對一個動機不純的愛人和一份充滿銅臭味的感情,選擇分手最為簡單。但文君於心不忍,愛情無法瞬息即逝,司馬相如也並非不可救藥。因此,文君選擇了挽救,挽救一位自己的愛人,也是挽救一場婚姻。

最終,文君沒有揭穿司馬相如。夫妻二人聯袂出演,獲贈百萬,富甲一方。

也許你會認為,卓文君何苦委曲求全,幹脆大鬧一場,跑回娘家,讓司馬相如“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樣雖然痛快了,可“損人不利己”,何況損的是你最愛的丈夫,失去的是你難以割舍的感情。並且,你能得到什麼呢?所以,原諒有時比懲罰更有力量;不是喪失原則,而是另一種堅持。

一場風波至此劃上圓滿的句號,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敬如賓、恩愛有加;真情慢慢取代假意,婚姻也算美滿。

“輕重細掂量”

平靜生活持續不久,一件關乎到文君家庭的大事降臨:漢武帝要召見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怎麼會進入漢武帝的視野呢?

有一天,漢武帝無意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非常震驚,遺憾地說:我怎麼沒能和這位作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啊!此時,漢武帝的狗監(管理獵狗)楊得意剛好在漢武帝身邊侍奉,此人是司馬相如的蜀地老鄉,聽武帝這一番感慨,忙對武帝說:我的老鄉司馬相如說過,他曾經寫過一篇《子虛賦》。武帝大吃一驚,忙傳旨召見司馬相如。(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

《子虛賦》是司馬相如在梁孝主身邊時所作,但是,當時的皇帝漢景帝不喜歡辭賦,司馬相如的才華得不到關注;而漢武帝生來喜愛辭賦,楊得意剛好知道這是同鄉司馬相如所作。

正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為伯樂擁有鑒定的權利,而未被認可的千裏馬總是處在劣勢,除了要擁有一日千裏的才能,還要靜候機遇。漢武帝的召見,對司馬相如來說,正是一次人生機遇,而對卓文君瓷器般珍貴易碎的婚姻,卻是一次巨大的威脅。

才貌雙全、八麵玲瓏的夫君進入官場,會不會生出什麼變故來呢?這一次,卓文君又將如何選擇?

第一,支持司馬相如的誌趣。

得力於卓文君的大力支持,司馬相如如期抵京。他對漢武帝說:這篇賦隻寫了諸侯的事,不值得一提,我再給皇上寫一篇《上林賦》。等到漢武帝讀完《上林賦》,立即下令:從今以後,尚書負責為司馬相如寫作提供寫賦的“筆劄”,並任命司馬相如為郎(侍從)。(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也。請為《天子遊獵賦》,賦成,奏之。上許令尚書給筆劄。)

漢武帝時期的尚書是皇帝的專任秘書,負責為皇帝收發文書、保管圖書,他的職責是為皇帝服務,但是,漢武帝竟然特許自己的秘書負責為司馬相如提供“筆劄”,這是非常隆重的禮遇啊!

司馬相如這兩篇賦被後人合稱為《天子遊獵賦》,成為漢代大賦的代表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崇高。但是,司馬相如完全迎合武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的口味,並無真心勸諫武帝節儉。因此,揚雄批評該賦“勸百而諷一”,縱容遠遠大於諷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