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琴挑文君:千年一騙局 劫色劫財(3 / 3)

司馬遷為什麼不把司馬相如這個密謀揭示出來呢?道理很簡單,司馬遷對司馬相如偏愛有加,特別是鍾愛他的才華。《史記·司馬相如傳》中全文引用司馬相如的大賦和文章,這在《史記》一百一十二篇人物傳記中是絕無僅有的。對司馬相如情有獨鍾,司馬遷筆下留情就是很自然的;他不會用直筆來寫司馬相如當年這一段不大光彩的婚史,但是,作為一代良史,司馬遷又不能違背作為一代史學家秉筆直書的為史原則,他還不得不將司馬相如這件事揭示出來。當然隻能用曲筆,看“臨邛令繆為恭敬”和“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兩句中的“繆”字,真相便昭然若揭。

司馬相如初到臨邛即大張旗鼓,製造聲勢,實則與縣長聯手,釣卓王孫上鉤。

司馬相如能夠製訂出一個如此周密的“釣魚”計劃,讓精明老到的卓王孫上當,至少說明司馬相如確有老謀深算的一麵,那他豈能想不到主動提出來回臨邛開酒舍,狠宰卓王孫一把呢?

一是丟人。中國古代大男子主義盛行,一個男人要靠女人吃飯,無疑會遭人鄙視。

二是萬一卓文君拒絕了怎麼辦?如果卓文君寧肯受窮,決不開口向父親要錢,這事此後就再難提起。

三是可能會讓卓文君懷疑當初“琴挑”的目的。這將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你究竟愛我卓文君,還是愛我家的錢?你是為我琴挑,還是為了宰我爹而琴挑?

因此,司馬相如是不會提出回臨邛的;那麼辦法隻有一個:忍耐!忍到卓文君自己受不了,主動提出,自然順水推舟、大功告成。

果然,卓文君主動提出回臨邛。此時,司馬相如內心應該是欣喜若狂——苦日子終於到頭了!如果將此事向前再推一點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

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究竟為的是什麼?

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這一問題從古至今被訛傳,它關乎到對這個經典愛情故事的真實評價。

首先,卓文君究竟美不美?

如果卓文君是醜女,那麼,一切就明明白白:琴挑全國首富的醜女,豈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史記·司馬相如傳》《漢書·司馬相如傳》都沒有記載卓文君是否國色天香。隻有《西京雜記》卷二記載: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於世。

如果《西京雜記》的這個記載可信,那麼,國色天香,十七妙齡,司馬相如十分仰慕,才有與王縣令密謀琴挑文君一事。而且,司馬相如有糖尿病,由於喜愛卓文君,不加克製,導致自己病情加重,最後死在糖尿病上。

當然,因為卓文君貌美而琴挑,目的無非是抱得美人歸,似乎無可厚非;但是,並不能排除司馬相如琴挑文君之後還有其他目的。如果先劫色後劫財,就是一石二鳥,當然,人品就大打折扣了。

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揚雄非常崇拜司馬相如,他模仿司馬相如創作了不少漢大賦,但是,揚雄《解嘲》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司馬長卿竊貲於卓氏,東方朔割炙於細君,仆誠不能與此數公者,並故默然,獨守吾《太玄》。

揚雄認為:自己既不像司馬相如一樣無恥地劫卓王孫的財,又不能像東方朔那樣無恥地自己割肉送老婆,隻好活該受窮。揚雄第一個提出司馬相如是“竊貲”,是劫財。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文章篇》在批評“自古文人,多陷輕薄”時,也說:“司馬長抑,竊貲無操”。

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評司馬相如時亦說:相如縱誕,竊貲卓氏。

看來,古人對此事的說法大體一致,認為司馬相如人品不端,劫卓王孫之財。但是古人並未進行詳細議論,我們不妨來作一番論證。

另外,司馬相如回臨邛果真是為了劫卓王孫的財嗎?

《史記》、《漢書》的司馬相如傳都沒有談到,但是,《西京雜記》寫了非常值得玩味的四個字“以恥王孫”。如果我們相信《西京雜記》記載屬實,就得承認司馬相如在臨邛開酒店是為了宰卓王孫。此為其一。

其二,酒店開在哪兒不行啊,非得開在臨邛?顯然是為了卓王孫的錢嘛。

其三,《史記》、《漢書》都記載司馬相如拿到一百萬錢和一百個奴仆後,立即關閉酒店,帶著夫人回了成都。

從這三條看,司馬相如回臨邛開酒店,確實不能排除向卓王孫“劫財”。

最後一點,司馬相如宰卓王孫的計劃是在琴挑之前還在琴挑之後?

我們看看下麵這五個問題是否成立:

(1)司馬相如知道卓王孫是全國首富;

(2)司馬相如相信自己可以用一個周密的計謀琴挑文君歸己;

(3)司馬相如深知自己“家居徒四壁立”根本養不起萬金小姐卓文君;

(4)司馬相如深信卓文君受不了窮一定會主動提出回臨邛逼其父出血;

(5)司馬相如堅信卓王孫受不了丟人一定會拿錢擺平。

如果上麵這五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是事實的話,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前已經有了劫財的準備,因此,這個流傳千古的愛情傳說原來竟是一個先劫色後劫財的騙局。

這樣的“浪漫婚姻”會幸福嗎?

請看:情變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