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膾炙人口的“長安索米”的故事。
東方朔借侏儒和自己身高懸殊,卻享受同等傣祿一事,恫嚇侏儒,表達不滿。這種對比極富喜劇性,東方朔一沒要官,二沒索地,隻求填飽肚子;輕鬆詼諧,言語得當,因此惹得漢武哈哈大笑,在笑聲中化解了對東方朔“惡搞”的不滿。
至此以後,這個東方朔的膽子越來越大!前次自己一人“海吹”,這回更出位,找了一幫群眾演員來討米要待遇!難道他從來不會害怕,不知反省嗎?也不是。東方朔也曾在文武百官麵前深刻檢討。“東方式”的檢討是什麼狀況?
第三,檢討。
有一年伏日(三伏天的祭祀日),漢武帝下詔賞賜諸大臣鮮肉。大臣們早早來到宮中,一直等到太陽偏西,主持分肉的官員也不來。大家夥都在苦等。東方朔可沒有那麼好的涵養,拔出刀來就割肉。一邊割一邊說:不好意思了,今天熱浪襲人,我先走一步!說著,把一大塊肉揣在懷裏,大搖大擺地走了。在場大臣目瞪口呆,眼睜睜看東方朔將肉席卷而去。
第二天上朝,主持分肉的官員將東方朔擅自割肉一事上奏給漢武帝。漢武帝便問:你為什麼不等分肉官員來,就自己切下肉跑了?東方朔立即脫下帽子請罪。漢武帝佯裝生氣,板著臉說:先生起來吧,當眾做個自我批評,聯就不治罪了。東方朔一聽,張口就來:東方朔啊東方朔啊,不等皇上分賞,你擅自拿走賜物,真是無禮至極!拔劍割肉,多麼壯觀!隻切了一小塊,多麼廉潔!一點不吃,全部帶給老婆,真是愛妻模範!(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壹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東方朔話音未落,漢武帝已經笑彎了腰。
漢武帝又賞了東方朔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讓他回家送給太太。
這哪裏是自我批評啊?完全在自我吹噓嘛!但是,武帝就吃他這一套。朝堂肅穆,百官惶恐,為博龍顏一悅:公孫弘曲意逢迎,張湯機關用盡;隻有東方朔敢於搖舌鼓唇,惡搞作秀,在所不惜。因為他明白,討得皇帝歡心,一切盡在掌中。
東方朔的搞笑天分可謂登峰造極。但東方朔最為後世津津樂道還是的他“智聖”形象。這就是下一個故事。
“浪得知識換財富”
第四,谘詢。
東方朔奉旨顧問的故事首載於《史記·滑(gu,古)稽列傳》中褚少孫的補傳。原來,《史記》自流傳以後,一直有人為其作補,其中,最有名的是褚少孫的補傳。《史記》的《東方朔傳》即為褚少孫所補。
據《史記》褚少孫補傳記載:有一天,長安的建章宮跑出來一個怪物,外形很像麋鹿。消息傳到宮中,驚動了漢武帝,也想見識一下這個不速之客,來自何方,緣何而來?武帝想起了東方朔,立即傳旨叫東方先生來掌掌眼。
東方朔看過之後,胸有成竹地說:我知道它是什麼東西,但是,您一定要賜我美酒、佳肴,讓我飽餐一頓後才說。漢武帝立即同意。東方朔喝完酒,吃完飯,並沒有馬上回答,又對漢武帝說:有一塊地方,有公田、魚塘、蒲葦,加起來好幾頃,請陛下把這塊地方賞給我,我就回答您的問題。東方朔得寸進尺,漢武帝急火玫心。無可奈何,隻好馬上傳旨:可以賞給你。(詔東方朔視之,朔日:臣知之,願賜美酒梁飯大飱臣,臣乃言。詔曰:可。已飱,又曰:某所有公田魚池蒲葦數項,陛下以賜臣,臣朔乃言。詔曰:可。)東方朔酒足飯飽,又得了皇上賞賜,半生有靠,這才不緊不慢地說:這個東西叫“騶(zou,鄒)牙”。它滿嘴的牙齒完全相同,排列得又像騶騎一樣整齊,所以叫做“騶牙”。如果遠方有人前來歸降大漢,“騶牙”就會提前出現。
一年多後,匈奴渾邪王果然帶領十萬之眾前來歸降,漢武帝再次重賞東方朔。
本來,作為臣子,皇上有了旨意,應當立即奉旨,不得延誤,否則就是抗旨。但東方朔恣肆妄為,我行我素,要吃要喝,要田要地,心滿意足之後,方才侃侃而談。
東方朔的確聰明過人,他的智慧和博學就是無所顧忌向皇上要待遇的資本。“智聖”的稱譽看來絕不是浪得虛名。當然,由此也可以看出東方朔的現實和另類。他真正懂得什麼叫皇帝,什麼叫價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有這麼溫情脈脈?要酬勞、分地產,就是皇帝一句話。隻有你能為皇帝辦事,皇帝才能賞賜你;隻有具有使用價值,你才能獲取價值。
東方朔心安理得,用知識換財富,表現了他不屑儒家“謙謙君子”的獨特個性。
另外,從頭至尾,我們發現,東方朔最大的另類就是敢要。
遇到皇上請教,臣子一般都是畢恭畢敬,隻有回答問題的份兒;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較勁兒、耍大牌?東方朔就敢!
東方朔為什麼如此膽大妄為?
一是東方朔完全有把握回答皇上的疑問;
二是東方朔完全有能力在皇上發怒時,瞬間讓其轉怒為笑。
把握皇上的心理,不失時機地投其所好,為我所用,使東方朔在漢武帝的諸多臣子中別具一格,才智機敏明顯高出一籌。但是論地位,他又似乎專職逗樂帝王,好比一“優”,無足輕重。
既然已經擔著油滑不恭的虛名,東方朔更加無所顧忌,及時行樂。這位“愛妻模範”的婚姻觀也驚世駭俗。
“樂得避世在朝堂”
第五,婚姻。
《史記》記載:取少婦於長安中,好女,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更取婦。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