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年,伊戈爾帶領親兵來到德列夫利安人居住的地方,親自征收貢物。在返回基輔的路上,伊戈爾嫌征收的貢物太少,便打發運送貨物的車隊先回基輔,自己帶領一部分親兵又回到德列夫利安人那裏再次索貢。一位老者憤怒地說:“豺狼如果有了來找牛羊的習慣,就會不斷地來,要是不打死它,整個羊群都完了。”人們高呼:“打死豺狼!打死豺狼!”他們拿起武器,不僅消滅了伊戈爾的親兵,還殺死了伊戈爾本人。
伊戈爾的妻子奧麗加代其子當政,成了女大公。她對德列夫利安人進行了瘋狂的報複,她不僅殺了德列夫利安人的首領,燒了他們的房屋,還強迫他們繳納更為沉重的貢賦。與此同時,她也廢除了招致民眾痛恨的“索貢巡行”,建立了常設的軍政機構,通過各級地方組織征收貢賦。
到了伊戈爾的兒子斯維雅托斯拉夫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對外征戰仍持續不斷。據說他一隻耳朵上墜著耳環,剃著光頭,隻留了一長綹額發。出征時他從不帶炊具、帳篷等笨重的東西,吃飯時,把牛、馬的肉架在火堆上烤熟了就吃。晚上睡覺露宿原野,頭枕馬鞍,身蓋毛氈。他的一生都在戰爭中度過。他相繼打敗了伏爾加河流域的保加爾王國,滅亡了哈紮爾汗國,征服了北高加索,並打到多瑙河流域,占領了保加利亞王國首都佩列雅斯拉維茨。斯維雅托斯拉夫躊躇滿誌,占有保加利亞不是他的終極目標,擁有整個歐洲才是他的真正追求。他甚至要把佩列雅斯拉維茨作為他永久的首都,希臘人的黃金、大米、水果和葡萄酒,匈牙利人的牛、羊、馬匹,還有羅斯人的蜂蜜、毛皮和奴隸將源源不斷地輸往那裏。971年,當斯維雅托斯拉夫重返多瑙河地區時,遭到拜占廷軍隊的有力阻擊。在返回基輔的路上,又遭到佩切涅格人的伏擊,斯維亞托斯拉夫戰死沙場。他的幾個兒子為爭奪權位發生了激烈的爭鬥,基輔羅斯的國力受到嚴重削弱。
12世紀初,基輔大公的權勢日益衰微,各地封建諸侯勢力大增,並逐漸形成許多獨立的小公國,各小公國之間爭鬥不已。
正當羅斯王公們爭戰不休的時候,一個空前強大的遊牧民族從遙遠的東方撲殺過來,這個強大的民族就是蒙古族。
1218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征,羅斯各國的王公聯合起來一起抗擊蒙古軍隊。由於聯軍缺乏統一指揮,在血戰三晝夜之後,被各個擊破,有6個羅斯王公陣亡。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派拔都第二次西征,1240年,蒙古軍主力雲集基輔城下,拔都遣使進城勸降,憤怒的基輔人卻殺了蒙古使者,誓死不降。蒙古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11月19日,號稱“羅斯眾城之母”的基輔在蒙古軍的鐵蹄之下陷落,基輔羅斯從此淪為金帳汗國的附庸。
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奧托一世
奧托一世,德國薩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是19世紀德國統一前最強有力的統治者,被稱為“奧托大帝”。
912年11月23日,奧托一世出生在德意誌薩克森王朝的王宮裏,他自幼習武好戰,年輕時隨父王亨利一世四處征戰。
德國立國之初,疆土轄萊茵河、易北河和多瑙河之間地區,古稱條頓地方。當時王權微弱,而地方公爵勢力卻異常強大。強大的公爵根本不把國王放在眼裏,經常興兵作亂,窮兵黷武,割據一方,南方的巴伐利亞公爵和士瓦本公爵公開抗命,亨利一世被迫一再用兵,仍不能平息。但是中小封建主和教權階層(主教和修道院院長)是薩克森王朝的支柱,他們支持亨利一世加強王權的要求。中小地主為避免地主公爵的吞並和渴望對公有地的侵占需要王權的支持,教會為擴大自己的土地,也需要王權的幫助。國王則從教會領地得到捐稅收入,並通過任命高級教職而分割地方公爵的勢力。大封建主階級為了從對外侵略中獲得利益以及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在不危害地方公爵獨立的前提下,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王權。
對外戰爭與外族的入侵也促使王權的加強。德法為爭奪洛林曾經進行了長期戰爭。920年,法軍兵臨沃爾姆斯,亨利隻好將洛林歸屬法國。更嚴重的是,德國從907年開始,幾乎年年遭匈牙利騎兵的洗劫,有被滅亡的危險,因此,隻好向匈牙利納貢。
為了抵抗外族入侵和保衛國家利益,亨利一世進行了一係列軍事改革,建立騎兵,在薩克森邊境修築許多軍事要塞,為抵禦外侮、平定內亂和加強王權創造了條件。
936年亨利一世死後,全體法蘭克人和薩克森人遵照先王遺囑選舉王子奧托為他們的新國王。美因茨大主教將象征王權的寶劍(驅逐基督的一切敵人和野蠻人)、手鐲和鬥篷(恩澤廣被)以及權杖(訓誡臣民)授予奧托,美因茨和科隆兩位大主教還給他塗聖油、戴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