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繼位後,首先集中全力平定內亂,打擊國內割據勢力。937年,巴伐利亞公爵謀反,奧托兩次發兵征討平定後,任命原公爵之弟仍為公爵,同時采取種種辦法限製其權力。將原公爵的司法權授予他直接任命的巴伐利亞主教,人稱“奧托特權”。他又任命一位權力很大的巴拉丁伯爵,代表中央在巴伐利亞處理司法事務和征集稅收。他還讓弟弟娶巴伐利亞公爵之女為妻。947年公爵死,女婿繼位。奧托用征討和聯姻的辦法,把巴伐利亞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裏。
944年,洛林(928年從法國奪回)公爵死,奧托派他後來的女婿、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去繼承,把洛林拿到手。949年,士瓦本公爵死,他命令原公爵女婿、自己的兒子繼承。
奧托在完全控製各大公爵的領地之後全力抵禦匈牙利的侵擾。955年,在奧格斯堡以南的萊希河畔取得了大敗匈牙利騎兵一萬多人的重大勝利,不但從此製止了匈牙利的入侵,而且德國的國際影響也空前提高。
奧托一世狂妄地以古代羅馬帝國及其皇統的合法繼承人自居,醉心於征服意大利以恢複古羅馬帝國的光榮。
意大利瀕臨地中海,是東西貿易的要衝,10世紀時已出現許多富庶的工商業城市,富冠歐洲,但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狀態。北部各諸侯為爭奪意大利王冠而互相傾軋,中部教皇國的政權和教皇的選舉被世俗貴族所操縱,南部分裂為倫巴德和拜占廷的領地,並遭受來自北部的阿拉伯人的入侵。意大利的四分五裂為奧托一世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機。
951年,奧托一世率領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軍意大利,占領倫巴底,在巴威亞接受了意大利(倫巴底)國王的稱號。
奧托並不以控製北意大利為滿足,極力要奪取對教皇的控製權。955年,一個放蕩的少年登上教皇寶座,即約翰十二世。羅馬貴族發動叛亂反對約翰的統治,約翰懇請奧托提供援助,於是他率軍進入羅馬,鞏固了教皇的地位。962年2月,在聖彼得大教堂,約翰為奧托加冕稱帝,稱他為“羅馬皇帝”,在查裏曼帝國瓦解之後,西方又建立了一個“羅馬帝國”。
從此,每位德國國王上台後,都想重演一遍去羅馬的加冕禮,以此為無尚光榮。這就使日耳曼民族的羅馬帝國,到德皇腓特烈一世加冕時,又加上“神聖”的字樣。帝國在名義上包括德國和意大利北部、中部,實際上在封建割據下,並沒有建立大帝國的基礎。正如伏爾泰所說,它“既非神聖,又非羅馬,更非帝國”,是一個徒有虛名的“神聖羅馬帝國”。
奧托一世入侵意大利後,將意大利洗劫一空,遭到意大利人的強烈反抗。965年,奧托推舉約翰十三為教皇,但羅馬人拒絕接受。第二年,他第三次進軍意大利,攻占羅馬。972年,他甚至打到拜占廷,迫使拜占廷將公主嫁給他兒子奧托二世。973年回國後不久病逝。
諾曼征服
“諾曼征服”是11世紀中葉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同英國大封建主哈羅德為爭奪英國王位進而征服英國的一場戰爭。
8世紀時,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波羅的海沿岸的諾曼人侵入英國和愛爾蘭,並建立了自己的王國。10世紀初,又侵占法國部分領土,建立諾曼底公國。
1042年,流亡諾曼底的英國王子愛德華繼承英國王位,他的母親是諾曼底公爵羅伯特的女兒。他雖然娶英格蘭大貴族戈德溫之女為妻,但在朝中卻重用諾曼人,為諾曼征服鋪平了道路。
1066年,愛德華國王逝世,沒有留下王位繼承人。按照英國的法律,如果死去的國王沒有留下王位繼承人,那王位繼承問題應該由英國政治機構的核心“賢人會議”來決定。
正當“賢人會議”的成員在熱烈討論王位的繼承人選時,諾曼底公爵威廉的使者求見,威廉使者朗聲說道:“驚悉貴國愛德華國王逝世,威廉公爵悲痛欲絕。想當年愛德華國王流亡諾曼底,我公爵待他親如手足。他曾許諾,若有朝一日當上國王,定將王位傳給我公爵。今貴國王已去,請你們兌現當年國王的諾言,讓我國王繼承英格蘭王位。”
大臣們正待議論,又傳挪威國王使節求見。挪威使節傲慢地對大臣們說:“我挪威國王是卡紐特大帝之後,昔日英格蘭曾歸卡紐特大帝統治,現在我王要求恢複對英國的統治。”
麵對兩位頤指氣使的使者,大臣們憂心忡忡,他們深知選中任何一位都會招致另一位的不滿和仇恨。他們在經過反複討論之後,決定推選英國本土戈德溫家族的哈羅德為新國王。
當哈羅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稱王的消息傳到諾曼底時,威廉公爵破口大罵:“哈羅德這個卑鄙的小人,兩年前要不是我的搭救,早已葬身英吉利海峽。當年他曾發誓,英格蘭王位由我繼承,如今卻自食前言,背信棄義。我一定要踏平英格蘭,征服不列顛,讓哈羅德這個不義小人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