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是怎樣統治普魯士的?
17世紀以後,普魯士不斷對外推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對內保護工商業發展,因而迅速崛起,成為德意誌最重要的邦國之一。18世紀,普魯士的農奴製度繼續加強,封建貴族長期占有政治優勢和特權,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比較緩慢。18世紀中期,腓特烈二世實施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提高政府效率;招徠外國移民;改善交通;積極發展工商業;修築公路,開鑿運河;建立銀行;重視科學技術,設立科學院,聘請具有啟蒙思想的學者任職,推廣教育;國家實行煙草、咖啡和鹽的專賣;增加稅收,擴充軍力等。這些政策使普魯士較快地興盛起來。在進行改革、增強國力的同時,腓特烈二世不斷進行對外戰爭,擴張領土。普魯士的實力迅速上升,躍居歐洲強國之列。但它並沒有改變普魯士專製主義的階級本質。
三次瓜分波蘭分別發生在什麼時候?
18世紀中葉,波蘭的封建農奴製危機和無政府狀態發展到了頂點,中央政權癱瘓,邊防空虛,國力衰弱。北方戰爭後,俄國成為波蘭的最大侵略者,其西鄰的普魯士和南鄰的奧地利也對其虎視眈眈。1770年普魯士提議,由俄、普、奧瓜分波蘭,1772年三方達成協議。1773年,三國逼迫波蘭割讓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麵對這種情況,部分波蘭貴族掀起愛國革新運動,維護國家獨立,結果引起俄、普兩國列強的幹涉,俄、普兩國於1793年1月達成協議,強行瓜分波蘭部分領土。在民族危亡關頭,波蘭爆發了由柯斯丘什科領導的民族起義,推翻國王,建立臨時政府。1794年俄、普聯軍絞殺波蘭革命;1795年10月俄、普、奧三國簽訂協議,將波蘭國土全部瓜分。從此波蘭人民被異族長期奴役,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複國。
俄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是什麼?
普加喬夫起義是俄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沙皇的專製統治和腐朽的農奴製度。18世紀中葉,俄國農奴製經濟發展迅速,農奴地位普遍惡化。當時俄羅斯民間流傳著彼得三世仍然活著的各種傳說,於是,生活閱曆豐富的普加喬夫於1773年9月17日自稱彼得三世,聚集了一支80人的哥薩克隊伍在雅伊克沙一帶起義。由於起義者在檄文中明確宣布要給人民以土地、水源、草場、自由和糧食,加上有彼得三世這個外衣,普加喬夫的隊伍一路受到各族人民的歡迎,他們紛紛投奔起義隊伍。1774年春,起義隊伍已發展到575人,並攻下了東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奧倫堡,把前來支援的政府軍打得潰不成軍。葉卡捷琳娜二世任命比比科夫元帥為征討普加喬夫的總司令,調集大批精銳部隊來參加鎮壓行動。1774年7月,起義軍與政府軍在喀山展開決戰,起義軍失敗,餘部順伏爾加河南下。此時,由於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叛徒,一夥哥薩克士兵背叛了普加喬夫,把他捆綁起來,送交了軍隊。他於1775年1月10日清晨在莫斯科走上了斷頭台,起義失敗。
什麼是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領導和發動的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為西方資產階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整個近代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世紀初,法國社會內部的資本主義經濟關係已有很大發展,然而,它仍然是一個非常腐朽的封建等級製的、專製主義的、天主教會的國家。資產階級要求自由發展,要求進行改革和革命,掃除封建製度的阻礙,於是湧現了許多資產階級的理論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魁奈、盧梭、梅葉等。他們著書立說,批判封建製度的不合理性,宣揚建立“合理”的社會製度。他們的宣傳啟發了人們反封建的意識,所以,這些人被稱為“啟蒙思想家”。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法國當時存在的舊生產關係以及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製度,都遭到了無情的批判。啟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學、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美學等各個領域。法國的啟蒙運動,對美國和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彼得一世的統治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為強化中央集權和鞏固農奴製而進行了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向西歐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第二,發展工業;第三,整頓非常混亂的財政稅務製度,把國家財稅大權真正集中到沙皇控製的中央政府手裏。彼得一世改革,促進了俄國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貴族地主和商人的專政,為其躍居歐洲軍事大國奠定了基礎。
彼得一世發動北方戰爭的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