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大於弊?
華睿陽不動聲色,但眼裏的探究卻無論如何也藏不住。這倒是奇了怪了,整個娛樂圈裏的新人,對華藝的邀約,哪一個不是珍而重之的。
恨不得直接把自己賣給公司的,也大有人在。但像俞銘這樣出這利大於弊這番話的,還真是沒有幾個。
年紀不大,口氣卻不。既然口出狂言,華睿陽也想聽聽這子的高見。
俞銘知道這顯然是一次考教,經紀人對藝人的考教。不過,他也並不怯場,反而侃侃而談。
“華藝作為娛樂圈的龍頭企業,占據了整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肯定有其優勢所在。目前,大多數簽約在華藝的藝人都普遍在二線之上。而且華藝並沒有練習生部,也就是華藝並不喜歡從頭培養新人的模式,反而更喜歡憑借其強大實力不斷收割成品的模式。”
俞銘頓了頓,看了眼從一開始不以為意到後來逐漸凝重的華睿陽,繼續道,“但半路出家的藝人往往都已經經曆過了娛樂圈裏的風風雨雨,對於公司的忠誠度和向心力著實打了一個問號。也正是因為如此,華藝的內鬥才向來激烈,著名於整個圈子。”
“也許對於一個功成名就的明星來,進入華藝可以拓展他的平台和視野。但對於一個剛出道的新人,就絕對不上友好了!”
“一來,華藝內部並沒有對新人的保護機製,公司內部藝人爭鬥引起的一朵浪花可能就會給新人的星途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公司完全不會在意,適者生存才是這裏的硬道理,被波及的新人也隻能自認倒黴。”
“二來,適者生存這一公司文化。想來我也不用多,對於新人來講,這個企業文化會有多殘酷。”
“最後一點,華藝的新人會被所有其他娛樂公司的藝人所警惕。很多時候,眾口鑠金,並不是一句笑談。”
“當然,進華藝也不全然都是弊端。我也了,利大於弊。”
“而這利就在於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平台和雄厚的人脈。從華藝是華夏諸多重量級獎項的讚助商,就能窺見一角。有時候,僅憑錢,也做不成事。”
若兩人不是還坐在談判桌前,華睿陽真想給俞銘鼓個掌,講的很透徹,看的很明白,不愧是帝都大學的高材生。
不去做分析員而是做演員真是耽誤了!
對於俞銘的見解,華睿陽認為結論還在兩端之間。
他作為一個在公司混了十多年的老經曆,絕對有資格點評一二的。的確,華藝從上世紀開始就是文化傳媒領域的巨頭,其高高在上的地位使得每一個在這裏任職的職員心中都懷有一種旁若無人的驕傲感,簡單點兒來,就是飄了。
隨著寰宇,恒星,頂峰這另外三家傳媒新秀的崛起,世人已經逐漸地將這三個後起之秀同華藝並之而論了,四大巨頭!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這個事實變相的明了華藝作為行業托拉斯的地位正在逐漸消失。
董事局的股東們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並且不斷地敦促公司的掌舵者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問題從一開始顯露出來的便隻是冰山一角,到他們發現已然為時晚矣,不管從上層建築還是資本實力,這三家新秀都已經具備了和華藝掰手腕兒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