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隊伍後麵的士兵,由隊伍後麵的軍官訓練。走在方陣左麵的士兵,由走在陣營左邊的軍官訓練。走在方陣右麵的士卒,由走在陣營右邊的軍官訓練。如果能訓練好五個人,負責訓練的組長可得嘉獎。訓練不好,就要依違反訓練的法令來論罪。
有人因傷病不能參加訓練應當向軍官說明原因,如果同組的士兵能為其作證,則可以免除他的罪。
每次隊伍與敵人交鋒,如果有一人不拚死進攻敵人,那麼負責訓練他的軍官與那個人一樣有罪。十個人之間相互保護,如果有一人陣亡,但是另外九個人沒有拚死攻擊敵人,那麼負責訓練的軍官就與其他人同罪。從十人的長官直到副將,有人不遵守訓練法令,那麼負責訓練的軍官就和違法者同罪。凡是想做到賞罰分明,公平獎賞的,就必須在訓練中嚴格貫徹訓練的法令。
不同的將領會用不同的旗幟作區別,士兵們會有不同的徽章。左路士兵的徽章要戴在左肩上,右路士兵的徽章要佩戴在右肩上,中路士兵的徽章要佩戴在胸前,這些徽章上要寫明:哪個隊伍,何人。每軍前後的徽章共分為五行,第一行的士兵把徽章戴在頭上,後麵的士兵依次降低戴徽章的位置。
伍長訓練自己管理的其他四人,用木板代表戰鼓,用瓦片代表金屬,用竹竿代表軍旗。擊鼓時隊伍就前進,放低旗幟時隊伍就迅速前進,鳴金時隊伍就撤退,軍旗向左揮動軍隊就向左移動,軍旗向右揮動軍隊就向右移動,金鼓齊鳴就原地休整。伍長將部下訓練好了,就集合起來由什長來訓練。什長把隊伍訓練好了,就把隊伍集合起來由卒長訓練。卒長把隊伍訓練好了,就集合起來由伯長訓練。伯長把隊伍訓練好了就集合起來由兵尉進行訓練。兵尉把隊伍訓練好了就集合起來由副將來訓練。副將把隊伍訓練好了就集合起來由大將軍來訓練。
大將軍進行訓練時,讓部隊在野外列陣,然後設置三個大表柱,每隔百步立一個。排兵布陣完畢,在離第一個表柱百步遠的距離讓部隊演練射箭決鬥的動作;在離第二個表柱百步遠的地方訓練快速突擊;在離第三個表柱百步遠的地方訓練跑步前進的動作,通過訓練這些作戰技巧以使大將軍能夠很好地掌控全軍,最後根據訓練的表現進行獎賞和懲罰。自兵尉以下的各級軍官,都配有指揮旗,對於作戰勝利奪得敵軍軍旗者,按其所得軍旗的多少和等級授予其象征性的爵位,以此來表明賞罰的意願。要戰勝敵軍就要樹立軍隊的威嚴,要樹立軍威就需要將士們齊心協力肝膽相照,要使將士們齊心協力就必須刑罰公正。隻要刑罰公正,就可以使賞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能夠使得國民甘願離開故土,出國作戰,麵對生死抉擇,拚死殺敵而不動搖,就是賞罰分明的作用。使防禦的士兵能夠固守城池,使進攻的士兵都能拚死殺敵;使奸謀不能達到目的,壞人不敢無事生非;下達的命令不被歪曲,部隊行動迅速而快捷;輕裝行軍時如閃電雷鳴,作戰時勢如受驚的野馬;要提拔有功的將士表揚有德行的人,並且要像黑白一樣分明;使人民服從上級的調遣,就像四肢聽從心的支配。前鋒部隊能夠衝垮敵軍的布陣,使敵軍的陣勢被打亂;攻破敵軍的堅守,城池就像洪水決堤一樣不可抵擋,這是軍隊訓練有素的必然結果。以上所言就是所謂的軍隊訓練,進行軍隊訓練是為了擴展國家的疆域,保衛自己的國家,使各種禍患得以消除,從而實現最終的軍事目的。
兵教下第二十二臣聞人君有必勝之道,故能並兼廣大,以一其製度,則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連刑,謂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謂禁止行道,以網外奸也;三日全車,謂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結其聯也;四曰開塞,謂分地以限,各死其職而堅守也;五曰分限,謂左右相禁,前後相待,垣車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號別,謂前列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