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西線我軍的初戰得勝,狠狠地教訓一下驕兵冒進的第8集團軍,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決心利用敵人摸不清我軍出兵虛實的有利時機,在西線秘密集中四個軍的強大兵力對敵人進行攻擊。為了阻擊東線陸戰1師可能對第8集團軍進行的增援,在整個戰役打響之前,彭德懷命令42軍輕裝疾進,直插長津湖畔的黃草嶺隘口和赴戰嶺,準備在此阻止陸戰1師的繼續北進。
受命阻擊陸戰1師的42軍是我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鋼鐵勁旅,其前身是戰鬥力很強的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當時的縱隊司令就是當年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的萬毅中將。
接受了阻擊東線之敵的任務之後,42軍軍長吳瑞林迅速率領麾下的124、125、126三個主力師疾進,力圖趕在進展緩慢的陸戰1師之前,搶占天險黃草嶺和赴戰嶺。
黃草嶺和赴戰嶺位於山巒起伏的北朝鮮東部,山高林密,地勢險要。黃草嶺在長津湖以南約20公裏處,扼鹹興至長津湖的公路之咽喉;赴戰嶺在長津湖以東約22公裏處,是北通江界,南至五老裏的必經之路。這兩地均是山關險道,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
為了搶在“聯合國軍”之前搶占這兩個要點,1950年10月25日,42軍的兩個先頭營乘車急行,先敵占領黃草嶺和赴戰嶺。隨後,42軍主力之124師、126師則以每夜步行45至60公裏的強行軍速度,迅速在長津湖以南完成戰役展開,占領要點組織防禦。
向黃草嶺地區首先發動進攻的領頭羊是驕狂的韓國陸軍首都師。這個師是李承晚衛戍漢城的嫡係部隊,全師1萬多人,由兩個步兵聯隊、一個機甲聯隊和105美式榴彈炮營組成,被認為是韓國陸軍中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25日,先是兩架美軍飛機飛赴黃草嶺地區進行偵察,隨後,黑壓壓的戰鬥機、轟炸機呼嘯而至,對我軍兩個先遣營據守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緊接著,位於五老裏的敵炮兵陣地也開始射擊,把成百上千的炮彈向我軍陣地上肆意傾瀉。
一陣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後,首都師兩個營向我煙台峰、鬆茸洞、龍水洞高地撲來。
也許是倚仗自己的炮火猛烈,也許是覺得已成驚弓之鳥的朝鮮人民軍殘部早已聞風而走,因此展開進攻的韓軍士兵並沒有采取什麼很規範的戰術動作,而是稀稀拉拉地沿著公路兩側搜索前進。他們一路走走停停,東張西望,大大咧咧走進了我軍的伏擊圈。
突然間,公路四周槍炮聲驟起。重機槍、迫擊炮、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發射的子彈和炮彈,刮風般地瀉向敵群。槍炮聲的怒吼震撼著周圍的群山,引起了久久的回響。驟遭打擊的韓國士兵像熱鍋上的螞蟻,一片驚慌,到處亂竄,眨眼間便死傷一片。僥幸在我軍火網下生還的士兵們一路狂奔,倉皇敗逃而去。
看到驚恐未定的殘兵敗將,首都師師長大惑不解。前幾天還不堪一擊的人民軍殘部,何以突然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難道真的是中國軍隊介入了嗎?
敵人的初次進攻被打退之後,初戰得手的戰士們信心十足。蔣振全營長告訴各連:“這隻是初次給敵人的教訓,他們一定不會甘心,我們要迅速修工事,準備好兵力、火力,再次給敵人以嚴厲打擊。”
果然,從中午到下午,首都師在20多架飛機和50多門重炮的輪番掩護下,擺開架勢向我2營陣地撲來。
看到氣勢洶洶的敵人,蔣振全不慌不忙,命令全營把敵人放近了再打。直到敵人衝擊到距我軍陣地約50米處時,他才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整整三個小時,我軍各個陣地上槍聲、炮聲、喊殺聲響成一片,一發發炮彈飛向密集的敵群,幾十挺輕重機槍怒吼著噴吐著火舌。雖然首都師的官兵們在進攻中也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訓練有素的作戰技巧,但苦戰一天之後,他們不得不棄屍數百具,落荒而逃。
與此同時,向赴戰嶺和黃草嶺其他方向上進攻的韓軍第3師和首都師各部也紛紛敗下陣來。
韓國軍隊的慘敗,讓美10軍軍長阿爾蒙德百思不得其解。仁川登陸以來的北朝鮮軍隊幾乎一觸即潰,怎麼冷不丁冒出一支如此頑強、火力如此猛烈的軍隊?
為了探明虛實,阿爾蒙德命令,26日一天停止大規模進攻,前沿各部均以小部隊進行試探性進攻。
也就是這一天,我124師主力源源不斷地開進黃草嶺地區,迅速構築了縱深陣地。
到10月28日,隨著我軍第一次戰役在西線打響,阿爾蒙德終於意識到他麵臨的是一個新的、陌生的對手——中國軍隊。而且他也獲悉,在第10軍正麵阻止其前進的是戰鬥力很強的東北野戰軍的一個主力軍——第42軍。由此他意識到,缺乏經驗的韓國軍隊絕不是中國那些身經百戰的精銳師團的對手。無奈之下,他決定把自己手中王牌——戰鬥力強大的陸戰1師拿上去。
史密斯師長接到命令,一改過去那種慢騰騰、無所用心的推進方式,馬上利用坦克、裝甲車和200多輛汽車組成快速突擊部隊,運載久負盛名的陸戰7團衝了上去。
他的意圖很明顯,讓韓國人見識見識美國陸戰隊的戰鬥力,同時想趁我軍立足未穩,且因防守正麵狹窄而展不開強大兵力之際,一個猛打猛衝越過黃草嶺。
在陸戰1師慷慨上陣的同時,我124師和126師主力也全部到達了戰區。在命令前沿部隊盡量遲滯敵人進攻的同時,我軍迅速展開兵力,構築工事,準備和強大的陸戰1師拚死一戰。
兩支精銳之旅狹路相逢,一場惡戰開始了。
王牌軍陸戰1師果然名不虛傳,他們火力猛,戰術精,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在強大的空中火力掩護下,連克我幾處陣地,對我軍防守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看到陸戰1師來勢洶洶,火力凶猛,我42軍首長意識到不能硬拚,遂命各部利用預設陣地且戰且走,逐次抵抗,盡可能地給進攻之敵以重大殺傷。
在抗擊的過程中,我軍表現出了高超的戰術素養。他們經常以小部兵力且戰且走,誘敵深入,而以強有力的部隊沿公路兩側向敵人縱深反插,對公路沿線的陸戰1師進行猛烈的突襲。機械化裝備的美軍作戰離不開公路,經常是被我軍一陣劈頭蓋臉的炮火之後,剛想拉開架勢開打,我攻擊部隊早已消失在了崇山峻嶺之中。就這樣,我42軍的兩個主力師與陸戰1師在黃草嶺地區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糾纏了五六天,牢牢地把陸戰1師牽製在朝鮮東部的山區之中,有力地保障了我西線兵團規模反擊。
到11月7日,我軍出兵朝鮮的第一次戰役勝利結束,在西線主力殲敵1.5萬餘人的同時,東線的黃草嶺阻擊戰也殲敵3600餘人,其中僅陸戰1師就傷亡1000多人。
初戰得勝之後,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審時度勢,發現敵人並沒有發現我軍大規模出兵,而是判斷我出現在朝鮮的軍隊隻是一些零散的誌願人員。為了進一步引誘敵人驕兵冒進,彭德懷果斷命令我軍前線各部迅速後撤,與敵脫離接觸,並在撤退的路上故意丟棄一些武器裝備。在示弱誘敵的同時,彭德懷急電中央軍委,請調已集結東北的我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入朝,準備在誘使敵人繼續分兵冒進之後,在更大範圍內對敵進行分割圍殲,爭取一戰而定朝鮮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