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拉格被日艦打了個措手不及。
站在“大和”號艦橋指揮塔上的栗田對上述情況全然不知,他正在感謝蒼天賜給他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其大顯身手,因為他以為他要對付的是5至7艘巡洋艦護航的有同樣數目的航空母艦編隊。在晨霧中,塔菲三分隊的艦船在日軍戰列艦上的瞭望哨眼裏,倒確實顯得雄偉壯觀。
斯普拉格把登陸灘邊的運輸艦所麵臨的危險電報金凱德後,麵對漸漸逼近的日軍艦隊他隻能決一死戰。他知道依靠這麼一支力量微薄的艦艇,無法擊退日艦的進攻,自己還將遭到毀滅性打擊,但必須全力抵禦日軍,哪怕是堅持一刻鍾,把日艦吸引過來,延緩它們對萊特島的襲擊,直至援兵到來。
8時10分,日軍“大和”號的主炮開始怒吼。3220磅重的巨型炮彈飛向美軍艦隻,水麵上激起近百米高水柱。其他日軍艦艇也在開炮轟炸。那些在水上顛簸數晝夜的日軍水兵,現在似乎從瞌睡中清醒過來,為有了進攻的機會而顯得很高興。
日軍艦隊的炮火為了確定彈著點的位置,他們向各航空母艦發射裝了顏色的炮彈,頓時,美軍航空母艦四周淡紅色、深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等顏色的水柱四濺,構織出一幅恐怖怪異的圖畫。日軍利用這些水柱來判斷射擊距離和角度,搜尋在驅逐艦施放的煙幕掩護下的航空母艦。
天上下起一陣暴雨,這下可幫了美軍塔菲三分隊的大忙,得以使甲板上剩下的飛機全部起飛。但是這些艦載飛機都沒有穿甲彈,因為從未想到“吉普航空母艦”竟會與戰列艦較量。“複仇者式”轟炸機隻好裝上魚雷攻擊,魚雷用完了,便用深水炸彈和殺傷彈,然而這些炸彈投到戰列艦的甲板上或大炮擋板上,就像被人踢了一腳,沒有絲毫摧毀力。
日軍一麵向空中發射高射炮火對付美軍飛機,一麵用主炮猛烈轟射15英裏外的美軍護衛航空母艦艦隊。戰鬥打響10分鍾後,其他護衛航空母艦分隊上的艦載機也趕來助戰。來襲擊的飛機增多,使栗田更加相信他們是在同強大的美軍第3艦隊作戰。其實這是從南麵趕來支援的護衛航空母艦一分隊和二分隊。
栗田下令總攻擊。各艦隨即打破隊形,各自全速撲向美軍艦艇,於是成了一場無組織的追擊爭奪戰。
斯普拉格少將十分清楚,他的艦隻再也經不住這種重炮的轟擊,哪怕是再打5分鍾,航母就可能徹底完蛋。這時三分隊正好被一陣暴雨淹沒,他刻不容緩地作出決定:集中力量,把日艦引到別的地方。他命令3艘驅逐艦“約翰斯頓”號、“霍爾”號和“希爾曼”號反攻,犧牲他們或許能爭取些時間。同時命塔菲三分隊轉身向南,向塔菲二分隊和機群靠攏。
在“約翰斯頓”號的帶領下,3艘驅逐艦拚死往前衝。“約翰斯頓”號逼到離“熊野”號一萬碼的地方,但他們的大炮依然不是日艦重炮的對手,重磅炮彈在它四周掀起山頭般的水浪。埃文斯艦長大聲怒吼,下令發射魚雷,一口氣發射了10枚魚雷。其中1枚魚雷擊中了日軍重巡洋艦的艦首,迫使其撤出戰鬥。但勇敢的“約翰斯頓”號也付出了代價,日艦14英寸的大炮齊射擊中了艦身,造成鍋爐熄滅,水兵傷亡慘重。又是一場及時雨救了這艘驅逐艦,借著雨霧的掩護,機房搶修後恢複了動力,使它又能投入戰鬥。
“霍爾”號驅逐艦的前炮塔幾乎被摧毀,但它仍同“希爾曼”號一起向日軍戰列艦猛衝過去。“霍爾”號一陣急駛猛突,開到兩隊日艦之間,左方是戰列艦,右方是巡洋艦。艦長金伯格中校決定向較大的一隊衝去。日艦上重炮密集地轟擊過來,巨大的水柱湧上了艦身。有顆炮彈擊中了艦橋,但“霍爾”號仍然頑強地繼續前進。在離日艦94碼時,向前麵的一艘戰列艦發射了一組魚雷。隨後,金伯格中校又把軍艦轉向巡洋艦。但這時“霍爾”號主發動機被炮彈打破,舵發生故障。金伯格依靠一個發動機把艦身轉到對準巡洋艦的方麵,把僅剩的5顆魚雷向領頭的日艦“羽黑”號射去。重型巡洋艦“羽黑”號在轉身躲避魚雷時,它的舵被一顆炮彈擊中,使得它退出戰鬥。
受傷的“霍爾”號驅逐艦被幾艘日軍重巡洋艦包圍,至少中了50顆炮彈,早已是遍體鱗傷,但仍堅持向敵艦打了約500發炮彈,直到剩下的一台發動機也被擊毀,艦艇被迫停了下來。此後彈藥庫又起火,艦身傾斜,金伯格中校才下令棄艦。
“希爾曼”號此時正向北衝去。它向日艦“羽黑”號打出7枚魚雷。日軍“金剛”號戰列艦從左方開始集中火力轟擊“希爾曼”號,但“希爾曼”號仍然向另一艘日軍戰列艦發起進攻,在發射完最後3枚魚雷後,竟然未中一炮,奇跡般地逃脫了。
斯普拉格的6艘“吉普航空母艦”列成圓形陣,掩映在滂沱大雨中。日軍的戰列艦就在北麵約10海裏處,在東北麵方向是4艘日軍巡洋艦。日艦朝護衛航空母艦猛烈開炮,其中“加裏寧灣”號終於無法躲過日戰列艦密集的齊射,中了15顆炮彈。搶險小組在齊腰深的水中奮力搶救。不久,“甘比爾灣”號在用5英寸火炮回擊時,飛行甲板中了一彈,不久,又一顆炮彈打中吃水線以下艦身,前部輪機室進水,航速下降,脫離了隊形。
已被重創的驅逐艦“約翰斯頓”號依然頑強地戰鬥著,艦長埃文斯中校發現日重巡洋艦“築摩”號正在猛烈炮擊“甘比爾灣”號輕型航母,便命令艦艇衝了上去,對炮長大聲說:“開炮射擊這艘巡洋艦,把它的火力從‘甘比爾灣’號引開。”
“約翰斯頓”號以17海裏的速度開到離“築摩”號6000碼的地方,擊中對方6枚炮彈。其時“希爾曼”號也撲上來加入戰鬥,迫使日艦大炮放棄了對“甘比爾灣”號的射擊,但為時過晚,“甘比爾灣”號已開始下沉。此時日軍巡洋艦“矢矧”號正駛入向一艘美國航空母艦發射魚雷的位置,“約翰斯頓”號正好趕上來,一陣猛射,有12顆炮彈命中目標,迫使“矢矧”號提早發射魚雷,結果沒有一艘美航母被打中。
日艦對“約翰斯頓”號又恨又怕,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一齊開過來,將“約翰斯頓”號團團圍住。盡管埃文斯中校率官兵奮力反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日艦擊中艦艇,開始下沉。埃文斯被迫下令棄艦,全艦320多人隻有140多人被救起。令人敬佩的印第安人埃文斯未能生還。
在美軍驅逐艦勇敢地向日艦發起主動攻擊的同時,從埃菲二分隊、埃菲三分隊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也反複攻擊日軍第一進擊艦隊。栗田艦隊因為要不時地躲避飛機的襲擊,所以必須不斷地轉舵,這樣他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瞄準航空母艦的炮彈,總是難以命中目標。而日軍3艘重巡洋艦在美驅逐艦和飛機的攻擊下,均被重創,退出了戰鬥。
“大和”號戰列艦為避開疾駛而來的美驅逐艦已遠離了戰區。“大和”號上的最後兩架偵察機已被擊落,艦上無線電話也出了故障,所以,栗田並不知道他的第一進擊艦隊遭到挫敗,隻是從遠處望去,他的先頭部隊似乎被敵人甩掉了。
他的參謀長小柳建議停止攻擊,還是去萊特灣,栗田同意了。於是在上午10時,他發出電報:“會合,北進,速度20海裏。”
在“範肖灣”號艦橋上的斯普拉格聽到哨兵報告敵艦逃了,他高度緊張的神經才鬆弛下來,長長籲了口氣。塔菲三分隊不但頂住了日艦最大口徑大炮的轟擊和魚雷的攻擊,還給予日艦重創,這一仗確實打得異常頑強。
10月25日上午,哈爾西上將接連收到兩份告急電報,一份是斯普拉格將軍發來的,告之他的輕型航空母艦遭到日軍戰列艦的猛烈進攻,正在萊特灣灘頭卸運物資的運輸艦處於危急之中;另一份是金凱德將軍的緊急電報,稱萊特灣急需快速戰列艦。然而,哈爾西的快速戰列艦和艦載飛機已經離得太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如哈爾西後來在回憶錄中所描述的一樣,此時,“除了心裏更加冒火,我無能為力”。他既來不及去援救護衛航空母艦,也來不及支援登陸灘,隻能發電報催促麥凱思的第38特遣艦隊一分隊緊急返航。
尼米茲上將此刻也感到十分不安。10月24日下午,他收到哈爾西一份題為“作戰計劃”的電報,以為哈爾西已組建了第34特遣艦隊,當時,他認為這種戰術適合目前的局勢,可以把護衛航空母艦的海上護衛艦艇抽出來對付敵人的海上艦艇,同時在隱蔽位置上保持空中支援力量。
晚上8點24分,哈爾西給金凱德發了一份電報並抄報美軍艦隊總司令和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通報了敵情,並提到他將在拂曉隨三支大隊北上攻擊敵軍航空母艦編隊。尼米茲上將對哈爾西向北麵出擊並不感到意外,這符合他好鬥、喜歡打大仗硬仗的風格。當時,尼米茲上將以為三支大隊是指三支航空母艦大隊,以戰列艦為核心新組建的第34特遣艦隊仍然留在後邊,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
10月25日拂曉,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同時收到兩份電報,一份是哈爾西發來的,他的一架夜間偵察機在北上艦隊以北100海裏處發現日軍航空母艦,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已進入作戰半徑內;另一份是金凱德上將的報告,他先介紹了奧爾登多夫在蘇裏高海峽的戰況,並報告說,發現日軍艦隊已迫近聖貝納迪諾海峽區域,問第34特遣艦隊是否守在聖貝納迪諾海峽。
第7艦隊的炮艇對南路日軍艦隊給予很大打擊,這固然是令人興奮的好消息,然而,尼米茲為聖貝納迪諾海峽方向至今沒有消息,感到焦慮不安。按金凱德電報所述的航向和航速,日軍中路艦隊午夜過後應該進入聖貝納迪諾海峽,如果第34特遣艦隊部署在海峽入口區域,應該有一場夜戰,可現在已經日出了,仍然沒有這方麵的消息。由於遲遲得不到第34特遣艦隊的消息,尼米茲開始懷疑哈爾西是否組建了這支特遣艦隊。那樣,情況將相當糟糕。
他喊來他的助理參謀長奧斯汀上校,詢問有關菲律賓戰況的電報,是否全送給他看了。奧斯汀上校說全部送過來了。
“日軍艦隊已快到萊特灣了,我們的運輸艦處境危急,我非常擔心,至今沒有看到哈爾西將軍留在聖貝納迪諾海峽艦隊的任何消息。”尼米茲上將說,“如果來了電報,請立即給我送來。”
尼米茲焦急地等待著。這天上午,當他第三次按鈴把奧斯汀叫進來,仍然沒有新的情況時,奧斯汀向尼米茲建議,給哈爾西發報,詢問是否留下部隊防守聖貝納迪諾海峽。
尼米茲上將擺擺手,說他不想發報直接過問艦隊具體部署問題,這樣影響主要戰術指揮官指揮自己的部隊。這對尼米茲來說是個原則問題。他認為自己遠離戰場千裏之外,對具體的戰術問題不必插手,自己隻是把握總體計劃和戰略上的問題,放心地讓部下去戰鬥,而不幹預別人現場指揮。
過了一會兒,奧斯汀給尼米茲送來一份剛收到的電報,又建議說:“將軍,你是否就問哈爾西將軍一個簡單的問題:第34特遣艦隊現在何處?”
尼米茲將軍想了一下,馬上露出笑容,說:“可以,這倒是個好主意,你現在就去草擬電文。”這個辦法可謂兩全其美,尼米茲既堅持了不幹預戰場指揮官作戰的原則,又把它作為一種暗示,在這一特殊的情況下,他有必要提醒一下現場指揮官。
奧斯汀上校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向文書口授了電報內容。值班少尉在發報前,在電文上加了一些添加語,然後注明了發電時間。添加語與電文沒有任何關係,按慣例放在密碼電報的前後,目的是為了掩護電報的抬頭和落款,防止敵人破譯。對使用添加語有具體規定,不能用常見語或引語,內容要用重複的輔音字母隔開,便於譯電時不被誤認為是電文的內容。
這位少尉在尼米茲電報開頭添加了“火雞快步去水裏”,在末尾的添加語是坦尼森的詩句“全世界都為之驚詫”。然後電報發了出去。當然他沒有想到就因為引用了這句詩,惹出了一場誤會,為此他被調離了工作崗位。
哈爾西上將率領第38特遣艦隊主力正全力追擊小澤的航空母艦。小澤的兩艘混合戰列艦和4艘航空母艦總共才十幾架飛機護航,不僅失去了攻擊能力,連自身防守也隻是象征性的。那天清晨,美偵察機發現日軍艦隊後,180多架美國轟炸機、魚雷轟炸機和戰鬥機發起了攻擊。美軍飛機從四麵八方一次又一次俯衝轟炸,重型航空母艦“瑞鶴”號成了攻擊的焦點,飛機甲板上被炸彈擊中,四處起火。幾分鍾後,一枚魚雷擊穿艦身,航速被迫減了下來,大量海水湧進艙內,艦麵上燃起熊熊大火,開始嚴重傾斜。盡管艦上發射火炮企圖阻擊美國轟炸機的襲擊,但根本擋不住美機的輪番進攻。
接著美軍又一批飛機趕到,對其他3艘日軍輕型航空母艦發起攻擊。“千歲”號航空母艦連中數彈,很快就烈火衝天,艦身迅速傾斜,不久就沉入海底。“瑞鳳”號輕型航空母艦同樣遭到重創,其他護衛艦也被炸得七零八散,潰不成軍。
小澤的旗艦“瑞鶴”號重型航空母艦舵已損壞,通信聯絡中斷,艦身逐漸下沉。而空襲仍在猛烈地繼續著,小澤下令參謀人員撤離“瑞鶴”號。此時,美軍飛機穿過密集的高射炮火網,集中力量對付第4艘航空母艦“千代田”號,一顆顆炸彈落到甲板上,艦身四處中彈起火,發生嚴重傾斜。
哈爾西正殺得起勁,試圖一舉全殲小澤的航空母艦編隊,這時他收到了尼米茲的電報。當時,“新澤西”號通信部門把尼米茲的電報譯出來後,通信少尉照例把電報前頭的添加語去掉,但在刪掉末尾的添加語時,他感到有些為難。電報的最後一句雖然有兩個輔音字母隔著,看起來卻非常像電報的一部分。他就把電報原稿送給了司令部的聯絡官,不過,少尉在交電報時說明了一下,最後一句可能是添加語。聯絡官一看是第3艦隊司令親自收的電報,便立刻送給了哈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