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血染瓜島——熱帶叢林平添幾萬孤魂(2)(3 / 3)

近藤雖然在海戰占了便宜,但他再也無法穿過薩沃島及海峽,完成摧毀瓜達卡納爾島美軍機場的任務。他最終還是打輸了。

田中倒是十分“頑強”,率領他的殘餘艦隊和運輸艦開進了海峽,黎明之前到達了預定的登陸岸邊。冒著可能遭到空襲的危險,他下令運輸艦快速靠岸,搶占灘頭陣地,隨即帶著他的驅逐艦全速撤離海峽,避免美軍飛機的攻擊。

靠岸的日軍運輸艦卻遭到滅頂之災。天剛亮,島上機場的“複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出動了,輪番向靠岸的日軍運輸艦猛烈轟炸和掃射。日本兵冒死衝出運輸艦,攀著纜索跳進海裏,死傷無數。而靠岸的運輸艦在空襲中也全部中彈起火,帶給第33師團和島上殘餘日軍的給養和裝備,也在爆炸聲中燒了個一幹二淨。

日本人傾其全力增援百武春吉的計劃徹底失敗了。百武春吉將軍像個輸光了的賭徒,丟掉全部家當,再也無法重新集中兵力攻占瓜達卡納爾島。

日軍花了血本,給百武春吉送來約2000人增援,卻損失了幾十架飛機、2艘戰列艦、1艘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12艘運輸艦。如此沉重的代價,山本海軍大將再也承受不起了。此後,隻有少量日軍艦隻偷偷地借著夜色,給瓜島上殘存的3.3萬人的部隊,送去一些維持生存的物品。

再說荒涼的歐文斯坦利山峰一帶,8月31日,百武春吉中將奉命減弱第17軍在巴布亞的攻勢,全力投入到進占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中。此後,堀井將軍帶著他的5個步兵大隊在“大溝”一帶仍然拚死朝前推進。

杭納中校率領澳大利亞第39師邊打邊撤,筋疲力盡地連續戰鬥。叢林裏惡劣的環境,使杭納中校似乎無法阻擋日軍的進攻。善於叢林作戰的日軍包抄並瓦解了杭納在伊薩魯瓦的防禦陣地,日軍隻要沿著科科達小道翻過巴布亞山脈,離莫爾斯比港就剩下50英裏了。

麥克阿瑟將軍感到局勢嚴峻,急忙將澳大利亞第7師的主力調去參加科科達小道的戰鬥。

9月5日,堀井的部隊突破了“大溝”,想要一路奮進直取莫爾斯比港。盟軍的頻繁空襲炸斷了日軍的供應線,極度的疲勞、熱帶疾病以及饑餓,使日軍已經沒有很大的戰鬥力。9月17日,在離莫爾斯比港隻有30英裏的伊米塔山嶺,日軍被剛到達的澳大利亞軍隊死死擋住了。

百武春吉將軍盡管決心繼續實施進攻莫爾斯比港的計劃,命令堀井死守待援,但是第17軍的預備隊卻已被派往瓜達卡納爾島作戰,其實堀井部隊已是孤軍深入,無援可增。

9月18日,堀井接到退至布納的命令,才帶著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從噩夢般的叢林裏撤退。莫爾斯比港終於免遭侵略。

瓜達卡納爾島海域美軍海戰的取勝,使盟軍在11月頭兩周所取得的輝煌勝利達到高潮,這些勝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麥克阿瑟將軍決定發起進攻,勝利地結束所羅門群島戰役。11月17日,美軍和澳大利亞軍沿著巴布亞北海岸向布納和戈納的日軍基地發起攻擊。

美軍第32步兵師被空運翻過歐文斯坦利山,在哈丁將軍的率領下,分數路穿過叢林,越過沼澤和草地,向布納推進。一路上盡是無休止的大雨,天氣持續高溫,以及要命的熱帶叢林疾病,使哈丁的第32師戰鬥尚未打響,就元氣大傷。這支疲憊之師,對布納日軍堅固的工事連續攻打了兩個星期,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11月22日,麥克阿瑟將軍對哈丁大發雷霆,嚴令他不惜代價立即拿下布納。哈丁隻好拚死發起攻擊,正麵衝擊被頂回來後,他試圖向側翼迂回運動,結果士兵陷入齊腰的淤泥之中,成了日軍槍手的活靶子。11月30日,哈丁的北麵部隊終於突破了布納外圍,但日軍的後防線上的地堡,又死死地把美軍擋住。

12月1日,麥克阿瑟撤掉哈丁的指揮權,派第1軍軍長艾克爾伯格中將接管了第32師,並下令對沒有鬥誌的軍官就地槍決。

12月5日,美軍在轟炸機的支援下,重新發動進攻。經過一個星期的血戰,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在美軍猛攻布納的同時,澳大利亞軍也遭到戈納日軍的頑強抵抗。澳軍第25旅陣亡了三分之一,第21旅被派到前線。直到強大的炮火炸開戈納教堂堅固的掩蔽體,戰鬥才有大的突破。澳軍衝進戈納鎮,展開血腥的白刃戰,幾乎每一個土堡都要發生肉搏才能奪取。許多日軍戴上防毒麵具,把腐臭的屍體堆放在掩體外,用以加固防禦工事,直至打到最後一口氣。麵對瘋狂的抵抗,澳軍激戰兩個多星期,才清除了戈納的全部日軍。

麥克阿瑟將軍著急了,催戰的電報一份接一份飛來。美軍又激戰一個星期。博茨克中士帶著幾名士兵,成功地建立了插入日軍防線內的突擊部。第二天,美軍在4輛坦克的支持下,從博茨克頑強守住的突擊陣地,一舉摧毀了布納鎮中日軍最堅固的“三角”防禦陣地,徹底消滅了布納日軍。

11月的海戰,雖然嚴重挫敗了日本人向瓜達卡納爾島大規模增兵的行動,但日軍東京大本營仍然不甘心失敗,繼續策劃如何把更多的兵力和補養運至瓜島。

後來,田中艦隊幾次試圖闖過海峽進入瓜達卡納爾島,均遭到美國海軍強有力的攔擊。盡管雙方都有損失,但是無論從國力和人力來說,日軍耗不起,尤其進入12月份後,田中作戰的後方基地肖特蘭島受到美軍空軍的沉重打擊,船隻和物資損失又不斷地上升。日軍島上的物資極其貧乏,饑餓使得島上的日軍病員急劇上升。

相反,範德格裏夫特將軍不僅能得到足夠的給養,簡易機場的飛機也已經增加到200多架。將軍準備向西進攻,殲滅機場西南周圍高地的日軍。

12月12日,美國陸戰第2師和陸軍第35師被運送到瓜達卡納爾島。範德格裏夫特將軍的海軍陸戰第1師受命離島休整,結束了4個月艱苦的守島戰鬥。

直到12月底,日軍東京大本營意識到再也無法承受為瓜達卡納爾島消耗大量的兵力和艦隻,隻好認輸罷休,拒絕了百武春吉想對美軍陣地發起最後進攻的要求。

1943年1月14日,東京大本營給第17軍司令部發布了執行“KE”行動的命令,撤退瓜達卡納爾島上業已精疲力竭、快要因饑餓而全軍覆滅的部隊。而這時瓜島上的日軍部隊,早已被帕奇將軍的海軍陸戰第2師的大炮趕進了叢林,並將百武春吉的部隊擠壓在島的北岸山坡叢林裏。

14日晚,田中海軍中將的艦隊動用了19艘驅逐艦,全速駛入“狹道”,並讓一支海軍特種登陸部隊登陸作後衛,接走了那些已被叢林和饑餓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日軍殘餘部隊。

第二天早晨,帕奇指揮幾路部隊鉗形進攻,最後在一個小山村合攏。除了抓了幾個掉隊的日本狙擊手外,日軍已逃得一個不剩。一場曠日持久、極其艱辛的戰役,就這樣靜悄悄地結束了。

瓜達卡納爾島一戰,日本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均損失慘重。對這個被日軍士兵稱之為“死亡之島”的小島,日軍先後派遣了近5萬人的部隊來島上作戰,有近3萬人成了荒島上的野鬼。由於島上自然環境惡劣,加之被長期圍困在荒郊叢林,食品奇缺,疾病成災,日軍死於疾病和饑餓的人數大大超過實際戰鬥的傷亡。

同樣,這一仗對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是一場災難性打擊。聯合艦隊損失了2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7艘運輸艦以及數百架飛機,而美國海軍雖然也有損失,但後備力量無論是艦隻還是飛機,都正源源不斷地補充上來,從裝備數量和質量上開始迅速地超過日軍,預示著日軍開始走向失敗。

這場巨大的消耗戰,使日軍徹底喪失了瓜達卡納爾島。日軍被迫采取了退卻戰略,其防守環形防線的力量也受到損害。日本人已經承受不起這種消耗戰。用山本大將的話來說,自從中途島失敗以來,日軍打得多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