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木留下一些士兵據守泰武,也不等增援部隊和大炮到達,率領近1000人的步兵支隊,向島上機場撲去。路上他又給司令部發報說,根本沒有敵人,就好像行軍在無人區。
當天,範德格裏夫特將軍獲得日軍進攻的情報,並且派偵察兵摸清楚了日軍主攻的方向。
8月19日夜,日軍沿著小河悄悄地接近了美軍陣地,不一會兒,他們被美軍陣地前帶刺的鐵絲網纏住,發出低低的叫罵聲。
早已在這裏等候的美軍一個團,在凱茨團長的一聲令下,步槍機槍一齊開火。日軍被密集的槍彈打得無處躲身,便嗷嗷叫著冒死衝上來,一陣混戰,日軍被趕了下去,潰逃到河邊的草叢裏,借著河堤穩住了陣腳。
不久,市木的主力上來,憑借狹窄的沙坑掩護往上衝。美軍以37毫米機槍哨所為支撐點,編織成嚴密的火力網。在美軍強大的掃射下,日軍傷亡巨大。
市木大佐急紅了眼,命令士兵步槍裝上刺刀衝鋒,日軍像一群著了魔的狂徒,狂喊著一次又一次發起進攻。但是美軍的機槍更凶狠,在密集的火力壓迫下,日軍一批又一批地倒下。
戰鬥進行到拂曉,市木大佐隻剩二三百人,而且被打得七零八散,散落在河堤、棕櫚樹和草叢裏。下午,美軍克雷斯韋爾中校率領一營兵力,在5輛輕型坦克的掩護下,向日軍發起搜索攻擊。
此時的河灘和叢林簡直成了日本人的地獄。美軍的坦克開過沙坑,駛進樹林裏橫衝直撞,攆出那些躲在樹後、草叢中的日軍,一一追殺。那些無處藏身的日軍士兵,成了坦克的活靶子,在一團團火舌的噴射下,沒有一個能活著。
黃昏,市木帶著二十幾名殘兵圍著聯隊軍旗繼續頑抗。然而,美軍坦克衝了上來,他們的一切抵抗都是徒勞無用的。絕望之中,市木大佐跪在沙灘上剖腹自殺了。
美軍陣地前的小河,河水已被鮮血染成紅色,慢慢流入海灣。市木和他手下近1000人的日軍橫屍於河邊的沙坑、草叢和樹林,而美軍陸戰隊僅損失35人。
這是美軍對受過叢林戰訓練的日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自稱不可戰勝的日本陸軍,就像中途島海戰後的日本海軍,在沉重的打擊麵前再也無法自信了。有一名日本軍官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景:“我們就好像一隻蒼蠅在攻擊一個烏龜,蒼蠅完全處於劣勢。”
就在市木大佐進攻瓜達卡納爾島的十幾天前,三川海軍中將登上旗艦“烏海”號巡洋艦,指揮由五艘重型和兩艘輕型巡洋艦組成的一支艦隊,護運兩艘運兵艦共500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員,奉山本海軍大將的命令,試圖重新奪取瓜島空軍基地。
一天下午,日軍的水上飛機無視瓜達卡納爾島南麵的美國航空母艦特遣艦隊的存在,強行進攻瓜達卡納爾海灘。當時海灘上雲集了大量美軍運兵艦和驅逐艦,正忙於卸下驅逐艦上大量的守島所需的物資和彈藥,運兵艦上的增援部隊也正源源不斷地登陸。日機的襲擊擊沉了一艘運兵艦,擊傷了一艘驅逐艦。
第二天,日機繼續進行猛烈的轟炸。特納將軍下達加快卸船行動的命令。
由於對日軍艦隊情況不明,加之燃料不足,弗萊徹海軍少將的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在擊退日軍兩次猛烈空襲後,決定撤退他的航空母艦艦隊,於8月8日晚上8時離開了瓜達卡納爾島。
弗萊徹的航空母艦一走,特納的運輸艦隊失去了空中掩護,決定第二天早晨也撤走運兵艦和巡洋艦。
這氣壞了守島將軍範德格裏夫特,他大罵海軍都是些怕死的膽小鬼。
午夜過後,三川的海軍艦隊進入瓜島北部水域中心的薩沃灣,突然與美軍艦隊遭遇。日本水上飛機在空中投下綠色照明彈。日軍艦隻搶先開炮,並發射魚雷,擊中了美海軍兩艘巡洋艦。
不久,日本艦隊的一支小艦隊又與美軍第二個巡邏隊的3艘巡洋艦迎頭相遇,結果美艦“阿斯托裏亞”號連中敵彈。美艦“昆西”號的炮火迅速反擊,幾陣齊射,擊傷了日艦“烏海”號,但“昆西”號連續被兩顆魚雷擊中,引起彈藥爆炸。當它正在下沉的時候,另一艘“文森斯”號巡洋艦也被多次擊中,過了一會兒裂成兩截沉入海底。
這一場混戰進行大約半個小時,美軍艦隊損失不小。被打沉的有3艘美國重型巡洋艦和1艘澳大利亞重巡洋艦,另外有3艘美艦被擊傷。三川中將取得這次襲擊的勝利。
對美軍來說,雖然這次海軍慘遭失敗,但又是不幸中的萬幸。三川中將夜襲美國艦隊時,停在瓜島海灘的美軍運兵艦,隻有少數驅逐艦保護,倘若三川中將乘勝追擊到海峽,這些美國艦船將會遭受到滅頂之災。美國所謂“瞭望塔行動”以及所羅門攻勢就會徹底夭折。奇怪的是,原先打算進攻瓜島海峽的三川艦隊,卻掉頭向北駛出了海峽。
不僅如此,三川還失去了一次機會。他不知道美國航空母艦已撤走,如果他不撤退,到黎明時炮擊美軍的灘頭陣地,也不用擔心美艦載飛機的襲擊。
美軍海軍陸戰第1師雖然免遭了攻擊,但是,第二天在日機的大規模空襲前,特納被迫撤走了幸存的艦船,使得大多數重炮、重型裝備和半數以上的食品來不及卸下來,這給瓜島守軍造成很大的困難。
在瓜達卡納爾和圖拉吉島戰役打響之前,日軍的第17軍主要行動計劃是控製巴布亞半島,進而完成對新幾內亞的占領。
這項行動由百武春吉中將親自指揮實施。具體方案是:由一支日軍在巴布亞半島北岸的布納和戈納登陸,然後翻過歐文斯坦利山,攻占莫爾斯比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拉包爾組建第8艦隊,協同百武春吉的第17軍進攻莫爾斯比港。
美軍對日軍的動向早有所察覺。早在5月中旬,情報部門就獲悉日軍將要進攻莫爾斯比港的情報。對於日軍將要在布納登陸,卻沒有引起麥克阿瑟的重視,他認為日軍的目的充其量不過是修一個簡易機場。
直到7月中旬,麥克阿瑟才向布納方向增派出一個由民兵組成的澳大利亞旅,而給其主要的任務還不是如何加強防禦,而隻是讓這些毫無戰鬥經驗的士兵,在8月10日前建造一個簡易機場,作為日後進攻的前進基地。
日軍的行動非常迅速,由堀井富太郎少將率領的第17軍南海支隊,7月18日從拉包爾出發。麥克阿瑟將軍接到澳大利亞偵察機的報告後,命令布雷特將軍出動B-17轟炸機前去阻擊日軍登陸,但由於航程太遠,沒有達到預想的目的。
7月22日,日軍先遣部隊3000多人在布納登陸,並很快地將幾百名當地民兵和澳大利亞29師的一個先遣連擊潰。隨後幾天,1.3萬名日軍在布納登陸,並迅速將他們的灘頭陣地擴大到北麵的戈納,開始從巴布亞的山嶺向南推進。
最初,無論是麥克阿瑟將軍,還是科科達的澳大利亞指揮官莫裏斯,都萬萬沒有想到,日軍竟然要翻越歐文斯坦利山,沿著崎嶇山道攀登這座海拔4000多米的險峰,穿過叢林密布的深穀峻嶺,向盟軍發起進攻。
這一突如其來的事變,簡直使麥克阿瑟一時不知所措。本來由他負責的任務是一場進攻戰,現在反而成了一場防禦戰。他確實低估了堀井少將的決心。
7月29日,堀井部隊輕易地攻占了歐文斯坦利山腳下的科科達機場,開始向南爬上險要的山間小道。堀井少將派出第41步兵聯隊的一個先遣隊在前麵開道。這些從馬來西亞獲得叢林戰經驗的士兵,用大砍刀在叢林中劈出一條路來,直到累得精疲力竭倒下為止,另一個再馬上補上來。先遣隊每個士兵都攜帶一把帶孔的小鏟。陰雨連綿的叢林中,山間陡峭的道路常常泥濘不堪,而這樣的小鏟卻不會沾泥土,確實是一件寶貴的劈山築路的工具。
日軍沿著科科達山道一路開道前進,並不斷地用槍炮追趕潰退的澳大利亞守軍。他們像一群從地底下爬出來的魔鬼,從密林峻嶺中拚死推進。到了8月中旬,日軍離莫爾斯比港不到一半路程了。此時,他們也前進到這條山道最險要的地段,一個叫“大溝”的地方。這裏太陽異常酷熱,空氣稀薄,叢林沒有道路可走,日軍在這條越來越陡峭的山道上行進,也是苦不堪言。
奉命趕來指揮守衛“大溝”的杭納中校,也同樣陷入可憐的處境。部隊弄得疲憊不堪,由於缺乏食物,士兵極度虛弱,不少人倒在行軍路上。
日本人繼續向莫爾斯比港推進。
麥克阿瑟將軍心情焦慮,但仍不失信心:“我領導的事業失敗過一次,我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第二次失敗。”
但是,麵對日軍不可思議的進攻,澳大利亞最高指揮部幾乎喪失了信心。他們預計新幾內亞將會失守,日軍不久就會入侵澳大利亞,於是開始討論退守“布裏斯班防線”。
麥克阿瑟對這種悲觀論調極為惱火。他甚至用威脅的口吻說,誰再散布這種令人喪氣的胡言亂語,他將辭掉總司令的職務。為了表示自己堅決抵抗的姿態,他有意識地將他的司令部從墨爾本向北遷到布裏斯班,並將他的家屬也帶到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