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喋血哈爾科夫——走向輝煌前的深淵(2)(3 / 3)

希特勒新的計劃是:

由李斯特指揮的獨立的A集團軍打過頓河,然後揮戈南下,攻占高加索,奪取那裏森林般的油架,切斷蘇聯紅軍裝甲部隊那血液一樣寶貴的石油供應,而使德軍裝甲兵團可以就近利用這些油料。

由魏克曼指揮的B集團軍裝甲部隊則殺向斯大林格勒,合圍消滅在那裏集結的蘇軍。占領斯大林格勒,再拿下整個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地域。

按希特勒的說法是:你們的裝甲部隊像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一刀斬下蘇聯南部這塊富得流油的寶地,讓它從俄羅斯的母體中分離出來。

希特勒因此犯下了分兵的大忌。

希特勒過去曾很懂得集中兵力的道理,做事也素有遠慮。他打波蘭、戰法國都很注意避免兩線作戰,千方百計穩住蘇聯和其他一些小國家,以免分散兵力。然而,這次竟鬼使神差,在眼看勝利唾手可得的情況下,竟然荒謬地想一拳同時打擊兩個目標。

按博克元帥當時的計劃是:留下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先把瓦杜丁的部隊包圍吃掉,讓霍特的坦克集群迅速對尚未做好準備的斯大林格勒發起閃電般的猛攻。而讓配備了大量步兵師因而行動遲緩的第6集團軍在消滅了瓦杜丁的部隊後,再奔赴斯大林格勒,接過霍特坦克集群攻打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肅清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殘餘蘇軍。這樣,博克就可以把強大的霍特坦克集群機動地用於任何需要的地段。

如果按照博克的計劃實行的話,那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果,蘇德戰局的結果都將是另外一回事,世界戰局也將是另外一回事,人類曆史的命運也許將會重寫。當時,丘吉爾已敏銳地看到了這個後果,並為此作了安排。

值得慶幸的是,希特勒沒有按博克的計劃行事。

希特勒後來的命令是:讓第6集團軍孤立無援地去攻打斯大林格勒,而讓霍特的裝甲集群去援助南下進攻高加索的第17集團軍。從當時的戰鬥情況看,第17集團軍根本不需要援助,第17集團軍當麵的蘇軍抵抗已經很弱,第17集團軍真正要克服的困難是漸趨險峻的地形和難走的道路。當他們在難以通過的山路長驅700公裏到達已經被徹底毀滅的高加索第一個油田時,他們自己的坦克裝甲車輛卻沒有油了。漫長的補給線,蜿蜒崎嶇的山路,加上遊擊隊的襲擾,使得補給車隊很難到達前線,費盡千辛萬苦到達目的地時,所運的油料已被運油的車子消耗了一半。為了送油,德軍曾一度使用了駱駝隊。霍特的坦克集群和第17集團軍的裝甲縱隊像一條被抽掉了脊骨的巨蛇,曾一度癱在公路上達半月之久。他們這支可怖的打擊力量對於1000多公裏外的斯大林格勒血戰已毫無幫助了。

德第6集團軍舍棄了近在口邊的瓦杜丁部隊這塊肥肉,遠赴300多公裏去攻打斯大林格勒,這段距離對於保盧斯僅有一個軍是全機械化的整支大軍來說是漫長的。這支隊列達30公裏,行動遲緩的大軍趕到斯大林格勒城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已經判明了德軍的主攻目標,作出了生死攸關的正確決定,開始把手頭上一切可用的預備隊十萬火急地調往斯大林格勒。本來可以輕而易舉拿到的東西,德軍現在要得到它就充滿凶險了。

在這事關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斯大林又作出了一個英明決定,把已被他冷落了的常勝將軍、“戰場上的救火隊員”朱可夫調往斯大林格勒戰線。斯大林把朱可夫升為最高副統帥,命令他去挽救危局,全權負責整個南線戰區的一切事宜。斯大林這一決定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艱苦卓絕、史無前例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最終以蘇軍的徹底勝利告終。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蘇軍的頹勢,也扭轉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盟軍的被動局麵,蘇軍奪得了戰略主動權。

可很少有人能想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偉大勝利正是源於哈爾科夫戰役蘇軍的慘敗。

正是由於蘇軍在哈爾科夫的慘敗導致了希特勒不可一世的驕狂,從而作出了一係列錯誤的決定,把德軍送入了災難的深淵。也正是由於哈爾科夫戰役蘇軍的慘敗,導致了蘇軍最高統帥部清醒過來,正確地估量了戰爭形勢,作出了一係列正確的決定,使蘇軍走出了失敗的泥潭,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從這個意義上講,哈爾科夫戰役在曆史上有它重要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