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巴丹喋血——遠東美軍兵敗如山倒 (2)(2 / 3)

糧食沒有了,藥品沒有了,淡水也快沒有了。整個巴丹半島上缺醫少藥,糧彈不足,疾病流行,士氣低落。絕望的情緒在美軍士兵中可怕地蔓延,也在菲律賓士兵中急劇擴散,於是,一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動搖軍心的歌謠,在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爾島上流傳開來:

我們是巴丹的苦兵卒,

沒有爸,沒有媽,也沒有山姆大叔,

沒有嬸,沒有叔,沒有侄兒和侄女,

沒有槍,沒有彈,沒有飛機和大炮,

可是沒有人在乎!

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到如此地步,麥克阿瑟縱有回天之力,也難以逃脫失敗的厄運。

1月20日晚上,身經百戰的日軍第16師團5000多名日軍借著月色發起了進攻。在一陣猛烈的炮火之後,日軍步兵端起刺刀進行敢死衝鋒。士氣低落的美菲聯軍無心戀戰,掉頭就跑,整個阿布凱防線立刻被衝得七零八落,漏洞百出。日軍轟炸機拚命轟炸潰退中的美菲部隊,使整個陣地上殘肢斷臂滿目皆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到23日,阿布凱防線全線告急,無奈之下,麥克阿瑟下令向第二道防線撤退。

24日夜,深諳謀略的溫賴特將軍組織了一次虛張聲勢的進攻,趁日軍陷入混亂之際,他急率自己的殘兵敗將奪路狂奔,逃之夭夭。

看到巴丹半島日甚一日的嚴峻形勢,菲律賓總統怒不可遏。這位國破家亡的菲律賓老人憤怒地對身邊的美國顧問說:“你們像這樣張口歐洲,閉口歐洲,我受不了!現在,我和我的人民都在征服者的鐵蹄之下,而你們常吹牛的飛機軍艦到哪裏去了?美國為了一位遠房表親——歐洲的命運煩躁不安,卻全然不顧他的一個女兒——菲律賓在後房裏被人強奸!”

僥幸逃到第二條防線之後,麥克阿瑟的巴丹守軍經過艱苦奮戰才站住了腳。日軍由於戰線延長,後勤供應一時難以為繼,因此也暫時停止了進攻,重新開始調整部署。於是,兩軍又在叢林密布的巴丹中部隔壕對峙起來。

巴丹前線暫時歸於平靜,但這並不意味著麥克阿瑟和他的美菲聯軍的厄運已經過去。相反,日本人又運來了100多門重炮和數以萬計的士兵。他們也知道美國人缺少食品和淡水,士兵們已經餓得骨瘦如柴,連槍也快拿不動了。本間雅晴的意圖很明確,一邊對美菲軍保持正麵壓力,不使其得到喘息的機會,一邊急調生力軍上陣,並儲存足夠的武器彈藥。一旦萬事俱備,他認為取巴丹易如反掌。

與本間雅晴的躊躇滿誌相反,麥克阿瑟陷入了空前的憤怒和絕望之中。他像一頭被困的獅子,在自己的指揮所裏一籌莫展。華盛頓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的空口許諾,讓他和他的部隊的自信心受到了空前的打擊,他甚至覺得自己無顏再向士兵們解釋什麼。這些浴血奮戰的小夥子們,被人無情地拋棄了。

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都明白巴丹的陷落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為了不讓美國軍隊蒙羞,華盛頓和五角大樓作出了一個讓麥克阿瑟事後百口難辯的決定:任命麥克阿瑟為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命其不日到澳大利亞上任。同時,晉升喬納森?溫賴特少將為陸軍中將,並命其接替麥克阿瑟的駐菲美軍總司令的職務。

3月11日夜晚,麥克阿瑟和他的夫人瓊及3歲的小兒子一起,乘坐一艘魚雷快艇悄悄地離開了科雷吉多爾島。在曆盡艱險穿過了日軍的幾道封鎖線之後,他和他的家人終於到達了澳大利亞。

麥克阿瑟的離開,是對困守巴丹的美菲軍士氣的一次致命打擊。因為他是美國在菲律賓的象征,他的離去,意味著菲律賓和近2萬名艱苦作戰的美軍士兵一起,被徹底地拋棄了。

1942年4月3日,在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和部署之後,日軍對巴丹半島的南部發起了最後的,也是誌在必得的進攻。

上午10時整,日軍炮兵陣地上萬炮齊吼,呼嘯的炮彈刮風般地砸向美菲軍的陣地。一時間,整個美菲軍防線上山崩地裂,硝煙蔽日,亂石橫飛。還沒等高喊著“萬歲”衝鋒的日軍步兵抵近前沿,許多美菲軍士兵就開始掉頭逃跑,把陣地拱手讓給了日軍。

麵對日本人猛烈的進攻,新任駐菲美軍司令官溫賴特中將要求他手下的兩位指揮官——瓊斯少將和愛德華?金少將努力抵抗。但是,兩位前線指揮官的看法讓他完全喪失了信心。

巴丹守軍司令愛德華?金少將說:“餓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已無力戰鬥,除非他們可以馬上獲得食物。”

美菲軍第1軍軍長瓊斯少將更是直截了當:“任何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士兵們已經餓得拿不起槍來了。”

兩位將軍雖然沒有明言,但觀點卻是驚人的一致:再打下去無異於自殺!

客觀地說,麵對日軍的強大進攻,美菲聯軍是盡了力的,他們的表現可歌可泣,可圈可點。隻是,他們麵臨的敵人太強大了,自己又得不到絲毫的增援。在頑強抗擊了幾個月,並給予了日軍以重大殺傷之後,他們自己也傷亡慘重,無力再戰了。

4月9日清晨,巴丹守軍愛德華?金少將為了防止無謂的犧牲和殘暴的日軍可能進行的屠殺,為了不進一步激怒凶殘的日軍,他決定率部投降,以拯救幾萬部下的生命。

上午9點,金少將驅車來到日軍指揮部,把自己的佩槍解下來放在了日軍指揮官的桌子上。此舉意味著,在巴丹戰場上血戰百日,包括數千名美軍在內的約7.5萬名美菲聯軍,正式向日軍投降。

這是美軍曆史上繳械投降最龐大的隊伍,也是美軍有史以來的最大一次失敗。

遠在澳大利亞的麥克阿瑟痛苦地接受了這一殘酷的現實。在記者招待會上,他心情沉重地盛讚了巴丹守軍的功績:“沒有一支軍隊曾經以如此少的兵員裝備做出如此重大的貢獻,沒有比它最後經曆的考驗和苦難更能說明這一點。”

巴丹的陷落,意味著通向科雷吉多爾島的大門已經打開。唇亡齒寒,美國在菲律賓的最後一塊立足之地——科雷吉多爾島,也在劫難逃了。

科雷吉多爾島是美國人在遠東經營已久的一個軍事要塞。經過逐年的修築完善,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化程度很高的要塞。除了各炮位、各種火器的掩體均為永備工事外,還建有大量的、相互關聯的坑道工事,內有高級的司令部辦公室、守備部隊的集結位置、醫院、軍需倉庫、汽油儲藏室、各種商店等,在主要的坑道內甚至還設有雙軌電車。島上構築有飛機場和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在主要防禦方向上修有可以快速機動兵力的鐵道、醫院、水塔、冷藏室和其他主要的生活設施及衛生設備等。在島上,原來擔任防守任務的是美軍陸戰第4團,他們擁有各種火炮56門,高射炮76門,並擁有防空作戰用的大口徑探照燈10具。在巴丹陷落之前,又有近2500名美菲軍官兵逃到科雷吉多爾島,從而使島上的防守兵力達到了近5000人。

對於科雷吉多爾島上完備、堅固的防禦體係,日本人早就有所耳聞。在攻陷巴丹半島最南端的馬利伯勒斯山之後,日軍就開始在山坡上構築重炮陣地,準備與守島美軍打一場炮兵大決戰。

好像本間雅晴將軍並不太急於攻下科雷吉多爾,他每天隻是命令重炮和轟炸機對島上的各種設施實施毀滅性的打擊,並沒有派兵登陸攻打的跡象。這種猛烈、殘酷的火力襲擊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使美軍的島上設施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並使守島美軍的士氣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5月3日夜,一艘美國潛艇冒著危險,悄悄地靠上了科裏吉多爾島,接走了13名美軍醫院的女護士。目送潛艇悄悄地潛航之後,溫賴特將軍向麥克阿瑟發出了一封緊急電報,聲明島上的淡水僅夠5天之用,整個局勢正在趨於絕望。

5月5日深夜,本間雅晴將軍驅車來到巴丹半島的拉第港口,目送著一批批的登陸艇趁著夜色向科雷吉多爾島撲去。就在登陸艇即將靠岸的時候,信心十足的本間下達了對科雷吉多爾的總攻擊令。

瞬間,日軍密集的炮火落在了科島東端的突出部上,炮彈爆炸時發出了強烈的火光,像一朵朵綻放的花團,在黑色的夜空中閃爍。日軍突擊隊員冒著守軍發射的猛烈火力,奮力攀登著嶙峋的山岩,並首先在科雷吉多爾島的尾部搶灘登陸。

6日淩晨1點,又一股日軍在科島的蒙克角強行登陸成功,切斷了科島的東部。

1時30分,設在鄧維爾附近的美軍最大的炮兵陣地被日軍攻破。

2點10分,源源不斷的日軍從科島東部的登陸場湧上了科雷吉多爾島。

7點鍾天亮之後,日軍的坦克、炮兵開始登陸,並以更加猛烈的火力支援登陸場上的戰鬥。守島的美菲軍雖然英勇抵抗,浴血拚殺,但終因實力懸殊,再加上缺少必要的反坦克火器,因此根本無力抵擋日軍坦克的橫衝直撞。隨著戰鬥的發展,守軍手中的陣地在一步一步地丟失。

經過6日白天的一天血戰,美軍陸戰4團傷亡慘重,不得不放棄了科島的前沿陣地,撤向位於馬林塔山的主陣地。

6日23時30分,日軍又從島的西端碼頭地區登陸,與前一夜的登陸部隊呈頭尾夾擊之勢,從東西兩個方向掃蕩守島美軍,並逐漸將其壓迫至美軍的最後一個堡壘——馬林塔隧道。

7日晨,守島美軍被迫從東西兩頭撤進了馬林塔隧道,隨即,跟蹤追擊的日軍悄然而至,包圍了兩個壘著沙袋的隧道口。

此時此刻,溫賴特將軍已經完全陷於絕望了。隧道內擁擠不堪,大批的傷員和赤手空拳的非戰鬥人員阻塞於隧道內,再戰鬥下去幾乎是不可能了。

看到那些跟隨自己浴血奮戰一百多天,而今卻是傷痕累累的勇敢而忠誠的部屬,溫賴特將軍為不能帶領他們擺脫苦難而感到羞愧。他知道日本乃至日本軍隊在中國大陸所犯下的種種大屠殺暴行,如果再這樣毫無意義地打下去,勢必會給殘忍的日軍屠殺這些傷員以口實。不!不能再打下去了,再也不可能有什麼奇跡出現了。他不能因為自己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而把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推向死亡,他必須做出選擇。

在經過痛苦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臉色蒼白的溫賴特將軍在部下們眼含熱淚的注視之下,向身邊的參謀輕輕地說:“請你去告訴日本佬,我們將馬上停火。”

說完,溫賴特將軍拿出他珍藏的一麵星條旗,並告訴軍官們,要銷毀他們身上的證件和國旗。隨後,星條旗在火中化為了灰燼。

溫賴特將軍默默地舉手敬禮,眼角溢出大顆大顆的淚珠,跟著敬禮的士兵們也都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在燒毀國旗和密碼之後,溫賴特將軍懷著絕望而沉痛的心情,向羅斯福總統發出了最後一封電報:

我以心碎的心情,哀傷地,但是問心無愧地低首向閣下報告,今天我必須為馬尼拉這幾個要塞島嶼安排投降條件……人的耐力是有限度的,而這個限度早已超過多時了。既然已無解救的希望,我認為,結束無謂的流血和犧牲是我對祖國和對我英勇的將士的責任。

如果您同意的話,總統先生,請轉告國民,我的將士們和我本人已經做到了作為人所可能做到的一切,我們堅持了美國和美國軍隊的最優秀的傳統。

願上帝祝福您,保佑您,引導您和全國走向最後的勝利。

我即將懷著十分哀傷,但是仍為我英勇的部下感到驕傲的心情,去會見日軍指揮官。再見了,總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