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急敗壞的隆美爾立即尋找他的主力部隊——第5裝甲團,而這支裝甲團卻正被困在沙漠荊棘中。
第二天,施特萊徹坦克師又發起了對梅奇尼要塞的進攻。英守軍隻有2000名左右,武器及裝備抵不住德軍強大的坦克攻勢,再加上天氣惡劣,梅奇尼沒經得住炮火的攻擊失守了。德軍的坦克趾高氣揚地開進要塞。要塞裏堆滿了收繳的武器和裝備,1000多名英軍戰俘垂頭喪氣。沙漠風暴仍在怒吼。
在這一戰役中,英軍1700多人被俘,其中有70名軍官和一位將軍。大批的武器、汽車和糧食被繳。
在這同一天,德軍古斯塔夫?波納斯上校的第8機槍營攻占了德爾納。英軍理查德?奧康納將軍的汽車誤入德軍陣地,將軍及隨從等人被俘,此後900名士兵及4位將軍被俘。
此時,波納斯的部隊疲憊不堪,每一挺機槍也隻剩下最後一條子彈,但隆美爾依舊冷酷無情地命令部隊繼續沿公路東進,目標是托卜魯克。
英軍輸掉了一連串的戰鬥,其中有一個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原因,那便是他們安裝了一種先進的電訊設備。那是在遙遠的一個英國鄉村,英國人建造了一個像房子那麼大的先進機器,能夠把隆美爾與德國最高統帥部的全部秘密通信通過尼格馬的秘密信號掌握。但是,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自命不凡的隆美爾會根本不把統帥部的命令放在眼裏,大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勢,隆美爾屢次違背了由尼格馬電碼發給他的命令。4月初的一天,英國人從破譯電文得知,德國統帥部命令隆美爾固守班加西。但實際上,隆美爾偏偏指揮部隊繼續前進。英軍自以為高枕無憂,能鬆懈一陣,沒做任何戰事準備,所以對德軍的追擊顯得措手不及,因此迅速潰敗。英軍的先進科技在獨斷專橫的隆美爾麵前束手無策,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
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上將近日來連連遭到統帥部的指責。自隆美爾進入非洲以來,英軍接連敗北,引起國內民眾的不滿,國會議員對他更是責問不休。他覺得無顏以對國內父老,感到有必要實施反擊,把那隻“沙漠之狐”趕回托卜魯克以西去。
這一天,韋維爾把自己反擊的計劃向丘吉爾報告了,丘吉爾聽完連連稱讚,並將此計劃命名為“戰斧”,意思要用斧子狠狠地砍斷伸入埃及的“狐狸之爪”。
6月6日,英軍的一支運輸隊駛過地中海,在亞曆山大港卸下了235輛新坦克,為駐守的英軍大大增補了兵力。另一支英軍隊伍已經深入沙漠縱深40英裏,英軍西線沙漠部隊的司令官諾愛爾?貝雷斯福特?佩爾斯決定迅速發動進攻。
6月14日,各路英軍部隊都接到“比特”將於第二天開始的通知。而隆美爾的監聽員也獲悉了這一情報,於是當天晚上隆美爾命令薩盧姆前線的部隊處於戰備狀態,並命令所有機動後備部隊做好準備。
6月15日清晨4點半鍾,英軍沿著海岸平原和高原展開了攻勢。約9點鍾,沙漠上溫度急升,灼熱的陽光下塵土飛揚,炮火連綿,硝煙彌漫。雙方的坦克兵和步兵激烈而殘忍地廝殺。
英軍100輛凶猛的馬蒂爾塔坦克隆隆地吼叫著衝進德軍的陣營。德軍37毫米的反坦克炮對其轟炸毫無辦法,因為厚度兩倍於德軍坦克的馬蒂爾塔坦克的裝甲能將炮彈彈回去。英軍的坦克在德軍陣地旁若無人地摧毀德軍的反坦克炮,一挺挺機槍在履帶的碾動中成為碎片。英軍龐大的坦克肆無忌憚地從德軍的大炮上和士兵們的身上駛過。此時的英軍真像一把“戰斧”,在德軍陣地上大刀闊斧地揮砍。
英軍的增援部隊源源湧來。情急之中隆美爾想起了88毫米高射炮,他下令動用高射炮射擊英軍的馬蒂爾塔坦克。在這種猛烈的炮擊中,一輛輛馬蒂爾塔坦克轉瞬間化為灰燼。此時,英軍12輛從高原一側進攻的坦克有11輛被射中,另6輛從海岸逼近的馬蒂爾塔坦克則有4輛被擊毀。
盡管這樣,英軍還是占領了卡普諾廢墟。
6月16日拂曉,隆美爾下令自己的坦克部隊開始反攻。中午時分,在靠近錫迪-奧馬邊境地帶,德軍第5輕裝甲師又遭到英軍強大的火力阻擊。此時,德軍截獲了英軍第7旅關於彈藥不夠,形勢危急的電報。隆美爾立即通知他的坦克師趁機反攻,12時,德軍駛過哈勒法亞隘口,英軍的“戰斧”計劃遭到挫敗。
英軍處境危急,韋維爾趕到戰場親臨指揮,但彈藥不夠,補養隊又來不及供給,隻有倉促向南撤退,以避被殲。韋維爾將軍得知德軍第5輕裝甲師和15裝甲師從英軍背後發起攻擊,努力應戰以期挽回局勢,無奈腹背受敵,隻得放棄“戰斧”計劃。不久,這位屢戰屢挫的將軍被丘吉爾撤銷了英軍中東總司令之職,改由勞德?奧金萊克繼任。
在以後的幾個月裏,由於在酷熱千裏的沙漠中連續作戰,雙方元氣大傷,雙方將領都認為該稍事歇息,休整各自的部隊。於是北非出現了少有的平靜。德軍為攻打托卜魯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準備工作,而英軍也在為增加守軍補給繁忙地準備著。
非洲戰場的連連失利,令丘吉爾憂心忡忡。怎樣才能把德軍逐出非洲,怎樣才能奪回失去的戰場?經過苦思冥想,丘吉爾決定采取代號為“十字軍”的行動。
在整個夏季,北非戰場酷暑難耐。每日太陽一露臉,天空便像燃著的一盆炭火。冒著烈日,英軍絲毫不敢懈怠,不斷地向北非增兵。從7月到9月,共增調3個師,坦克團從4個增加到14個,還有大量的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