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淚灑果爾利策——百萬俄軍一潰千裏(2 / 3)

而總參謀長法金漢則力主改變這一傳統打法。根據西線戰事的實際情況,這種兩翼包抄迂回幾乎是不可能的,雙方的防線都直通大海,沒有任何空隙可鑽,東線的情況也說明兩翼迂回的戰術並非是萬靈寶藥。不久前的東普魯士戰役和喀爾巴阡山戰役都沒有達到合圍的目的。東普魯士戰役合圍的那個軍隻是因為道路太差,撤退不快,才會落入合圍。德軍在西線已采用了集中兵力在敵人薄弱地段突破的打法,很有收效。

魯登道夫這麼驕狂,也被法金漢說服了。

於是,魯登道夫也全力投入到製定“中央突破”這一戰術的計劃中去,經過反複的比較,決定將擬定突破的中央地段選擇在維斯瓦河上遊的果爾利策地域。選擇這一地域作為“中央突破”地段確實獨具慧眼。在果爾利策地域隻有兩條可以徒涉的河流,極易通過。這一帶俄軍的兵力原來曾達兩個集團軍,由於喀爾巴阡山戰役,部隊都調到喀爾巴阡山地區,這裏隻剩兩個軍,而且是不滿員的二線軍。突破地域的地形也極有利:北麵的維斯瓦河穀和南麵的貝斯基德山限製了俄軍的機動,保證了突擊集團兩翼的安全,使突擊集團可以長驅直入,而不必顧忌翼側。更有利的是,從果爾利策突進之後,可以很快地插入喀爾巴阡山俄各集團軍的後方補給線上,造成包圍俄西南方麵軍左翼的態勢。

德軍統帥部對這一計劃很有信心。這一計劃的勝利實現,將徹底消除俄軍對匈牙利平原的威脅,從根本上改善奧匈帝國的防禦態勢,並使俄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恢複不了進攻的活力。

德軍統帥部隊以麥肯遜指揮的第11集團軍為主攻部隊。為了便於統一指揮,不再組建新的進攻部隊,而是把從西線調來的精銳部隊(第10軍和41近衛軍)和奧匈帝國的第6軍全部納入第11集團軍,其餘部隊都作為牽製和掩護主攻部隊側翼之用。

德軍果爾利策主攻方向當麵之敵為俄第3集團軍。該集團軍轄7.5個騎兵師,指揮官為德米特裏耶夫將軍。

在果爾利策兩軍對比上,德奧軍占有很大優勢,計36萬德奧軍對22萬俄軍。大炮占的優勢更大,計1272門輕炮對675門輕炮,334門重炮對4門重炮。德軍還獨有100門迫擊炮。在山地戰中,迫擊炮的威力可謂炮中魁首,對於打擊隱蔽的火力點特別有效。

戰役實施的各項準備,也是以德國人特有的精細作風貫徹的。保密措施特別嚴格,隱蔽戰役企圖的手段甚至牽涉到了西線。為此,德軍特別在西線首次實施了毒氣戰,以此來轉移俄軍的注意力。從西線抽調的部隊都是在夜間進行,調到東線的部隊竟然先運到德國北部,再從北部繞到奧匈帝國的加裏西亞。部隊師以下的軍官都不知道自己的去向。部隊在戰役進攻的前兩天才趁夜間進入集結地,並在東線北部進行佯攻。

德軍的這些花招並沒有完全奏效,俄軍的情報部門首腦已經向西南方麵軍總司令報告了德軍的種種異常現象,德軍進攻地域的俄軍指揮官也發覺了德軍進攻的種種跡象。德軍的一次偶然失誤,竟連進攻的具體日期也被俄軍得知,但這一切都沒有引起西南方麵軍總司令伊瓦諾夫的重視。他最醉心於通過普熱米什爾突擊匈牙利平原的計劃。俄軍統帥部也催促他及早向匈牙利平原突擊。因此,俄軍對於德軍即將發動的進攻完全沒有做好準備。直到4月29日,西南方麵軍才下令加強維斯瓦河一帶的防禦。

可這個命令下得太晚了,對於俄軍來說,失敗的命運已不可逆轉。

仲春的維斯瓦河沿岸,樹木青翠,芳草如茵,春天的氣息令人陶醉。然而,5月1日晚,千餘門炮的怒吼撕碎了春夜的寧靜。頓時,山搖地動,烈焰熊熊,炮火的閃光照亮了被摧毀的俄軍陣地和驚慌失措、四處奔逃的俄軍士兵。俄軍的大炮幾乎沒有還擊,它們不是被德軍摧毀,就是沉默地蹲在那裏。因為,俄軍炮彈奇缺,每個炮連僅10發炮彈,每門炮隻攤到1發炮彈。

毀滅性的炮擊持續了整整幾個小時。

德國飛機此時第一次出現在東線戰場上,它們成群地在俄軍陣地上投彈和掃射。當時的飛機威力有限,但對俄軍士氣的摧毀卻是不可小視的。俄軍士兵幾乎全部是由不識字的農民組成,他們對於在他們頭頂上的噴吐著死亡火舌的“鐵鳥”驚駭不已,似乎是死神在天空飛舞,一看到飛機飛來便趕緊把頭埋在戰壕裏,生怕死神將他們抓走。

5月2日上午10時,德奧軍的大規模衝鋒開始了。衝在最前麵的是騎兵師,揮舞著馬刀的騎兵衝到俄軍陣地時,被炮火震得昏頭昏腦的俄軍士兵探頭張望,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伸長脖子的腦袋就成了德軍刀下的戰利品。

防守果爾利策地區的俄第3集團軍,當天就土崩瓦解了。潰退的俄軍幾乎丟棄了他們所有的裝備。西南方麵軍總司令得知果爾利策防線崩潰的消息,立即命令果爾利策被突破防線兩側的俄軍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到封鎖突破口的戰鬥中去。

果爾利策戰役中有一段小插曲。那是果爾利策戰役開始後的一天,德軍在東線戰場首次使用毒氣,其用意是想分散俄軍統帥部的注意力。麥肯遜突擊集團的左翼德軍使用了一支專門施放毒氣的部隊,他們把裝有毒氣的圓筒在陣地上一字排開,每兩米一個。然後,測定風向,在風向和風力適宜的時候便一齊把圓筒蓋打開。從圓筒裏冒出一團團黃綠色的煙霧,這一大串黃綠色的煙雲糾纏在一起形成一層貼地飄移的煙雲層,煙雲在微風吹拂下貼地滾滾向前。這是德國研製的致命的窒息性氯氣,它比空氣重三倍。它貼著地麵墜入戰壕,隱蔽在戰壕裏的士兵吸進了這種毒氣就會痛苦地窒息而亡。但這次施放的毒氣卻因風向的改變被吹到麥肯遜突擊的陣地上,不少德軍士兵被自己的毒氣悶死了。這次施放毒氣,俄軍竟渾然不覺,德國人也嚴格保密,直到戰後很多年才被披露出來。

當時,在果爾利策地域兩側發生了凶猛殘酷的爭奪戰。一批批的俄軍來不及組織好就被送到血腥的戰場。德軍占盡了地利,利用維斯瓦河穀高高的台地和貝斯基得山脊的陣地居高臨下,炮擊和掃射缺乏良好組織和火力掩護的俄軍衝鋒集群。俄軍指揮官驅使士兵作這種自殺式的衝鋒,造成的傷亡高得驚人,維斯瓦河水都為之變色。維斯瓦河畔、貝斯基得山麓都躺滿了俄軍的屍體。而德軍在果爾利策的突破口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在迅速擴大。一批批匆匆趕來的俄軍部隊,很快就被德軍的戰爭機器吞沒了。德軍準確、密集的炮火,特別是那些迫擊炮火對於無遮無攔的俄軍衝鋒集群以致命的殺傷。

俄軍西南戰線局勢急劇惡化。

俄第3集團軍的潰退使毗鄰的俄第4、第8集團軍的側翼都暴露在勝利挺進的德軍麵前,第4、第8集團軍也不得不緊跟著後撤,德奧軍不失時機地在全線緊緊追擊,為了加快撤退速度,撤退的俄軍不得不丟棄將來在防禦戰中很起作用的重型裝備。

潰退的俄軍一直逃到桑河-德涅斯特河一線才勉強收住腳步,擬憑著河川之險阻止德奧軍的前進。

5月14日,雙方在桑河一線展開決戰。

德軍發揮他們火力的優勢,無情地轟擊俄軍倉促組成的防線。缺乏炮彈的俄軍隻得成天蜷縮在戰壕裏,聽憑猛烈炮火每天都要奪去他們中一部分人的生命而無可奈何。俄軍每天都在被削弱,而德奧軍卻無損一根毫毛。

不過,俄軍雖然缺乏炮彈,機槍子彈和步槍子彈還是可以應付戰場需要的。每當德軍衝鋒時,沉默的俄軍又萬槍齊鳴,機槍橫掃。當德奧軍逼近俄軍戰壕時,俄軍便跳出來跟他們近身肉搏。在這種短兵相接的近戰中,俄軍人數上的優勢就起作用了。

雖然德奧軍與俄軍在桑河地區膠著在一起,但德軍勢在必得。大量援軍和補給源源不斷送到前線,猛烈的炮火不分晝夜地轟擊著俄軍陣地。俄軍日益衰弱,卻依然頑強地死戰不退。就在俄軍即將全線崩潰之際,傳來了意大利參戰的喜訊。意大利於5月23日宣布加入協約國,並對德奧宣戰。意大利的軍隊隨即侵入奧匈帝國。

在意軍的攻擊下,猝不及防的奧匈軍曾一度退離邊境線達160公裏。德奧軍緊急調整了部署,很快把意軍阻截住,並使它受到重創。意軍不得不踉踉蹌蹌退回邊境線己方一側。

意軍的參戰於事無補,它的戰鬥力在戰場上暴露出來——那是一支不堪一擊的隊伍。德奧軍現在對這個威脅毫不在意了。因為意大利參戰而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桑河戰場又烽煙四起。

6月3日,俄軍在德奧軍的壓力下,不得不放棄普熱米什爾。俄軍放棄普熱米什爾意味著俄軍確實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這個普熱米什爾,俄國人不知費了多少心機,作出了多大的犧牲。隻要有一點可能,俄國人是決不會放棄這個戰略要地的。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決定重新展開大規模的攻勢。6月22日,俄軍終於全線崩潰,俄西南方麵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曆時50多天的果爾利策戰役以俄軍的慘敗告終。俄第3集團軍的7個軍被全部殲滅。俄軍被迫放棄了加裏西亞,前幾次對奧匈作戰的成果統統化為烏有。

德奧軍也沒能更好地擴大戰果,放鬆了迂回包圍,致使一部分俄軍逃脫了被圍殲的命運。

但果爾利策戰役的戰果還是很可觀的,德奧軍共斃傷、俘獲俄軍百萬人以上,僅被俘俄軍就達75萬餘人。

俄軍在果爾利策戰役中的慘敗,使俄軍官兵士氣低落,軍官更是畏敵如虎,士兵的反戰情緒開始蔓延,同時也引發了國內強烈的“政治地震”。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紅場都發生了群眾示威。憤怒的群眾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把擅權誤國的皇後送進修道院,把宮廷寵臣拉斯普廷絞死,整個沙皇政權一片混亂。最終,沙皇政府派出了哥薩克騎兵對騷亂進行了武裝鎮壓。

果爾利策戰役後,俄國的戰略態勢處於極端危險的地步。已經完全崩潰的西南方麵軍隻剩下3個殘破不全的集團軍。西北方麵軍雖然還有8個集團軍,但所處的位置也極其不利。整個東線的俄軍已在南北兩翼德奧軍的半圓形包圍之中,德奧軍如果從南北兩翼作向心攻擊,則整個東線俄軍將被一網打盡。

這種對德奧軍有利的戰略態勢,德軍統帥部當然不會放過。但具體到作戰計劃上,德軍最高決策層又發生了爭執,德軍總參謀長法金漢擬進行兩路夾攻,主攻仍由打贏果爾利策戰役的麥肯遜的第11集團軍擔任,矛頭直指維斯瓦河與布格河之間地域。助攻由東普魯士方向的德12集團軍擔任,鋒刃刺向波蘭突出部北根部,把整個波蘭地區突出部切下來。

東線德軍總司令興登堡雄心大得很,他欲從涅曼河發起進攻,經科夫諾直接插入明斯克,從深遠後方切斷東線俄軍的退路,既占領俄國大片領土,又盡可能多地殲滅俄軍的主力兵團,贏得東線的決定性勝利。

按照興登堡的計劃,將要進一步深入俄國境內200多公裏。雖然戰果可能大得多,但需要投入的兵力、後勤補給也必然大得多。俄國境內原始的交通會給兵力的迅速機動、後勤補給的運送帶來無法克服的困難。可興登堡堅持要按他那個據說可以一勞永逸的打敗俄軍的計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