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六章討平陳豨亂2(1 / 2)

送走那大漢之後,韓信便立刻召集府中的親信到來,跟他們商量。韓信拿出了陳豨的密書,說道:“前時陳豨赴代任職,臨行前與我相約,說他日若舉事,便裏應外合。現在他真的反了,果然有書到來,約我援應。你們說說我應當怎麼做?”

一名幕僚道:“侯爺,想您是開國功臣,立功無數,沒有您也沒有大漢今天,可是皇帝刻薄寡恩,不但不念您的功勞,把您削王為侯,軟禁都城;還將您投閑置散,不加重用。如此君主,何不反了他,另起一番大業。”

另一名幕僚也道:“是啊。侯爺,皇帝處處防著您,隻怕遲早會將您置於死地。與其任人魚肉,不如先發製人。以侯爺的能力,奪取天下,有何不可?”

韓信聽了二人的話,仍然有些拿不定主意。這時,一名舍人欒說便道:“侯爺,造反不同小可,往日你在齊楚,坐擁大兵,尚且不反,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今在長安,手中無兵,真要反的話,恐怕事情未必能成。所以還請三思!”

那兩名幕僚立刻說:“無兵又如何?侯爺府中尚有幾百仆從,加上一些門客,要奪取皇宮,不在話下。現在諸將都隨陛下出征了,長安城守衛不多。隻要我們先攻破牢獄,放出囚犯,讓他們為侯爺所驅使,即可增大力量,擾亂都城。繼而攻破皇宮,劫持太子,就可控製大局了。”

眾人各陳己見,不僅未能讓韓信豁然開朗,反而更添他的煩惱,最後韓信道:“你們都別說了,容我再好好考慮一下吧。”眾人隻好一同告退。

韓信則陷入深思之中,他的內心很矛盾,他在齊國擁大兵時,蒯徹勸他自立,他沒有聽從,那時他一心隻想盡忠,報答劉邦知遇大恩;及後掃平天下,劉邦卻來了個“鳥盡弓藏”,把自己連連降職,投閑置散,這怎能不讓他懷怨。可是誠如欒說所言,造反的時機已過,現在若應陳豨而反,成功機會極低;但這一次也是最好的機會了,若是不反,自己恐怕就得虛度餘生,空負了這一身所學。想來想去,矛盾越深,讓他苦惱萬分!

正當韓信在長安城中遲疑不決的時候,劉邦已兵分幾路,開始向陳豨動手。周勃率領一支奇兵,從太原直取代郡。因為陳豨已到襄國,代郡變得空虛,周勃突然領兵殺到城下,讓代郡守軍措手不及。周勃一鼓作氣,揮軍攻城,不出半天時間,即把城池攻破,殺入城中,將代郡的守軍殺得死傷殆盡。周勃順利占領了代郡,他布兵防禦,並出榜安民,使百姓不亂。

然後,他繼續乘勝進擊,又引一半兵馬攻向馬邑。馬邑的敵軍頑強固守,周勃猛攻了幾次,殺斃了許多守兵,但見仍未能攻下馬邑,才隻好收兵而還。

這時,郭蒙、曹參的人馬已到了聊城,他們兵分兩路,由曹參正麵與張春的軍隊接戰,形成拉鋸。郭蒙則繞到後方,以雷霆之勢突襲其後方。由於張春在正麵戰鬥中已經有些招架不住,冷不防後方又遭大兵襲擊,即時全軍崩潰,郭蒙與曹參前後夾擊,殺得張春的部眾傷亡慘重,各自逃散,張春也落荒而逃。

灌嬰的一路也直撲曲逆,王黃急忙派部將張敞出城迎戰。兩軍一交鋒,灌嬰就拍馬舞刀直殺入敵中軍所在,張敞連忙相迎。灌嬰一刀狂壓張敞頭頂,張敞倉皇地抬槍往上一迎,哪知灌嬰膂力驚人,這一刀壓在槍杆上,竟使槍杆立時折斷,刀順勢落下,就把張敞上身給劈開半截,屍墜馬下。主將被斬,其部頓時敗退,灌嬰領兵從後驅逐,一直掩殺至城下。

王黃當時已開城接應敗兵,就被灌嬰衝了進來。王黃急忙下城來戰,雙方在城門口展開浴血廝殺,漢兵乘勝之勢,奮勇無匹,殺得敵人哀號一片,死傷不計其數。王黃眼見擋不住漢軍,於是就率部突圍,在集中一點攻擊下,王黃部還是衝了出去,奪路逃生。

樊噲那一路也是勢如破竹,把清河、常山等縣一一攻克。陳豨慌忙與曼丘臣引兵出擊,與樊噲直接對陣。樊噲之勇,讓敵兵也是膽寒。漢軍一輪衝擊,就把代兵的陣勢瓦解,陳豨、曼丘臣二人且戰且退,結果被樊噲窮追之下,連連失守數城,襄國一地陷落。陳豨和曼丘臣也被衝散,各自率眾亡命逃竄。

當代地烽火正濃,長安城裏也在醞釀著一場風暴。韓信與幕僚們商量不出個結果來,就暫擱此事,因舍人欒說反對韓信此時叛亂,他自己也感到心中不安。這天,欒說到酒館中解悶,喝了幾觥酒,忽有一人趨至席前,說道:“欒先生,可以讓在下共享一席嗎?”

欒說抬頭看見此人,自己並不認識,他又如何會說出自己的姓氏來,心中馬上生出疑團,就對他說:“請坐吧。”那大漢遂坐了下來,讓夥計為他準備酒菜。

欒說這時問:“兄台是誰?我們好像不認識吧?”

那大漢道:“欒先生當然不認識我,但在下卻知道先生是淮陰侯府的舍人,是侯爺的親信之人。”

欒說道:“兄台跟我家侯爺認識?”

那大漢道:“豈止認識,我還知道淮陰侯近日被大事煩擾,欒先生不也是一樣嗎?所以才來這裏消愁解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