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五章討平陳豨亂1(2 / 2)

杜岩道:“侯爺因何不派自己的心腹去送呢?”

陳豨道:“如今我與漢軍正處僵持的態勢,劉邦必然嚴查過境之人,我的心腹恐怕沒有能力闖得過去。貴幫是江湖中人,自有一番闖蕩之能,相信一定能瞞過漢軍,順利越境,把密函送到長安的。”

杜岩道:“侯爺真是過獎了。既然侯爺這麼看得起本幫,我們一定竭力完成此事。不過,我尚有一個疑問。”

“是什麼疑問?”

“為何要送信給淮陰侯?”

“看在你我交情之上,這件密事可以告知。我與淮陰侯雖是上司下屬的關係,但卻情同手足。在我來代地任職前,淮陰侯就已經提醒我,日久必被皇帝猜忌,要作好打算。他還說過,若我舉事,他願為內應。”

“原來如此。所以侯爺想讓淮陰侯在長安呼應,這樣就可以解除代地的威脅,甚至奪取天下。”

“杜兄全說對了,此事能否成功,就看鐵血幫了。”

“好的,侯爺大可放心,靜候佳音吧。”

長安城中,韓信依舊在府中深居簡出。雖然劉邦一直沒有再起用韓信,但韓信的性格卻絲毫沒改變,仍是誇功爭勝,不甘屈居人後。有一次,韓信見駕,劉邦興致勃勃地跟他品評眾將的才能。韓信對眾將品評,都認為他們各有缺陷,未能盡美。劉邦也覺韓信的品評很到位,於是就問:“卿認為朕可以領多少兵馬?”

韓信道:“陛下最多隻能領十萬之兵。”

劉邦又問:“那麼卿認為自己又可領多少兵馬?”

韓信道:“多多益善。”

劉邦立即笑道:“既是多多益善,為何又會被朕所擒?”

韓信一愕,半晌才道:“陛下不善統兵,卻善馭將,臣所以被陛下所擒。而且陛下所為,乃是天授,不是單靠人力!”

劉邦聽完,又是一笑。等韓信告退,劉邦一直目送他出去,直至韓信的背影消失,劉邦才返入內廷。夜裏,劉邦召來天目子,跟他談起星象之事,天目子道:“陛下,近日天道有變,‘人絕’星似暗還明,難以測定。”

劉邦道:“是嗎?韓信的確讓朕捉摸不定!”

天目子道:“陛下難道還在疑忌韓信?可是他不是已經被陛下收服麼?”

劉邦道:“韓信豈會真的讓人馴服,我怕他有朝一日還是會危及大漢的江山。”

天目子道:“陛下如有顧忌,何以當日在雲夢把他捉拿之後,不將他殺死?”

劉邦道:“他是開國功臣,沒有他就沒有今日大漢一統的局麵,所以我才留他一命。可是現在多少有點後悔啊!”

天目子說:“陛下仁德,正是萬民擁戴之處。但請陛下放心,‘人絕’星暫時還沒有危害到‘天絕’星的預示。臣自會關注天象變化,務必讓陛下能掌握先機,避免‘兩星’相衝。”劉邦知道“玄天觀”的人都是高人,所以聽了天目子所言,方才稍稍安心。

後來,陳豨作亂,劉邦要親征,當時有大臣勸劉邦任用韓信,不必親征。劉邦堅持不肯,不但不用韓信為大將,連出征的眾將名單,也沒有他的名字。劉邦出發之前,把外事委於蕭何,內事則委於呂雉,對於韓信仍然投閑置散。韓信知道劉邦在有生之年都不會再重用他了,因此越發覺得鬱悶。

這天,韓信閑坐府中,忽有仆人到來,報稱外麵有一人求見,說是從代地而來。韓信聞言,心裏暗忖:“代地已反,難道是陳豨派來的人?”

想到這裏,他連忙傳命請入來人。不一會兒,一名大漢由仆人引入,拜見韓信。韓信問:“你是從代地來的?”

“正是。”

“是受何人差遣?”

“小人是鐵血幫的,有一封重要書信獻給侯爺。”

韓信當即屏退左右,單留那大漢。韓信讓他把書信呈上,然後展開細閱一遍。竟是陳豨的來書,相約他在長安舉事,裏應外合,奪取天下。看完此書,韓信對那大漢道:“你們鐵血幫是為陽夏侯辦事的?”

“是。”

“代地情況如何?”

“皇帝停在邯鄲,雙方暫時還未開戰,但估計開戰之時不遠了。”

“你稍等一下,我寫一封回書你帶返代地。”

“是。”

韓信便馬上拿出筆墨跟竹簡來,寫了一封回書,上麵隻有兩行字,是“且先斟酌部署,君自相機而行”。然後把回書收入筒子裏,交給那大漢,再給了一些賞錢那大漢,那大漢即拜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