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整合管理的戰略觀研究,繼承了戰略理論中的設計學派觀點,突出企業的“合理行為”模式,通過對環境搜索識別存在問題和潛在機會,通過製定戰略和戰術去應付處理這些問題,抓住機會做出行動,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與之相應的戰略實施過程,主張自上而下的領導,通過目標設定和反饋,安排明智的報酬機製,以有效地引導組織行為。用“合理行為”模式來指導並購後的整合管理,無論是並購意圖還是方案實施均十分合理,而且企業並購通常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整合策略,包括對象選擇、功能綜合和合並後企業再造等。但是,在整合過程中,戰略設計往往是有缺陷的,整合過程也通常會遠離既定進程,使高層管理者常陷入沒有預期的衝突而迷失方向。事實上,這種非預期結果的出現也是客觀的,由於決策者處在一個不完全信息的環境中,他們的計劃和行動受到信息質量的製約,決定了他們在達到目的時隻可能獲得“滿意解”而非“最優解”[17]。
企業並購後的品牌整合中如果缺乏定義清晰的戰略,品牌合並就會常常受到短期目標或個人議程的影響,從而導致猜疑和失敗。最近報告指出5個合並品牌隻有一個能成功。研究發現,被並購的目標公司越大,並購後市場份額損失的比例越多。很明顯,駕馭並購的市場潛力更多需要戰略方麵的而非適應性的反應。一個清晰的品牌戰略在這兩個方向上是至關重要的:培養市場感覺,即合並公司的戰略意圖;激勵內部利益群體(管理者和雇員),向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98]。
自從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A.G.Tansley)在1935年提出生態係統(ecosystem)這一概念以來,生態係統理論便逐步興起,為人類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即用有機的、生態聯係的、係統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取代了以往無機的、孤立的片麵的觀點。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如果將品牌視為有機生命體,其自身便是一個生命係統。而一個生命係統自然不能獨立生存,它與周圍的環境構成品牌生態係統。品牌生態係統是一個充滿活力並不斷變化的複雜體係[84]。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就是要在並購企業品牌生態係統和目標企業生態係統中通過對品牌的係統整合構建新的並購後企業品牌生態係統。生態學係統原理告訴我們:對品牌生態係統及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到品牌完整的運動規律及發展變化,清晰品牌生態係統中品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協同進化,利益平衡的關係[99]。因此,品牌整合運行體係中首要做的就是對並購後品牌整合生態戰略的構建研究。
第五章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生態戰略構建及其運行體係一、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運行的生態理念
1.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的核心對象是並購後的品牌生態係統
在生態理念指導下的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過程中,其對象已不僅是並購後企業單一的品牌個體,而是由並購後品牌與品牌產品、品牌擁有企業、企業股東、供應商、最終顧客、中間商、競爭者、金融機構、大眾媒體、政府、社會公眾、相關企業以及品牌生態環境(包括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環境)等所組成的人工生態係統。而品牌生態係統作為一類以組織和人的行為為主導,商業環境為依托,資源(如人力、金融、物質、信息、關係等)流動為命脈,企業及管理體製為經絡的人工生態係統,可以稱其為企業—經濟—商業複合生態係統[87]。在並購後的品牌生態係統中,不同的品牌個體扮演著不同的生態角色,而核心品牌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是整個品牌生態係統的中心。經營對象的擴大使得市場競爭格局由單一品牌競爭向品牌生態係統競爭轉變,而競爭的焦點則體現在品牌生態效應上[100]。
2.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的基本策略是並購後品牌關係的經營
從塑造強勢品牌的觀點思考,通過提供附加價值與建立互動溝通關係,可以優化價值鏈繼而實現長久發展。企業要贏取競爭製勝需發揮品牌的整合作用,優化價值鏈條、整合戰略環節、製定長期目標,力求實現最佳的資源配置與最高的投資回報。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中品牌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並購後品牌的生存與發展不僅與企業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內其他品牌個體相輔相成,而且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是一種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運作方式。它以並購後企業利益相關者互惠互利為原則,以追求各利益主體的共贏為紐帶,以協同打造強勢品牌生態係統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決定並購後品牌生態價值的關鍵因素是品牌之間的協同效應和品牌與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協同效應。這種決定品牌協同效應的品牌關係的經營是並購後品牌整合運作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