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企業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開放性和非線性分析(2 / 2)

並購打破了企業原有的組合方式和資源狀況,也改變了企業與環境的約束機製,必然使企業係統形成和改變內部及其與環境相適應的非線性反饋機製。因此企業並購能引起和增強企業非線性相幹作用[92]。比如,並購企業吸納目標企業的一項高新技術,改進了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使得企業在生產中投入同樣多的原料,比並購前能生產出更多或性能更好的產品,把這一新產品投放市場後,不僅提高了目標市場的占有率,還吸引了大批潛在消費者,提高了企業的非線性。企業通過並購吸納資源的多少不同,要素的組合方式不同,非線性特征和強度有差異。當係統具有適當類型的非線性特性時才可能形成耗散結構。

自組織起源於係統組成元素或個體的行動主體之間的自發的相互作用,這個相互作用在開始的階段是在一個局部的範圍裏發生的,也隻能達到局部而不是全局的範圍。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非線性相互作用是從局域到全局擴展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這裏我們假定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是從無序開始的。在這最初的整體無序狀態裏,係統中遠離的部分基本上是獨立的,它們不互相影響。知道一個局域性的組分及其相互作用構型的信息,不能推出另一個區域構型的信息。但是,當元素之間的局域性相互作用進展到全局性的相互作用之後,情況便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係統運動已經形成了宏觀的規律和全局序,並購後品牌整合行為顯示出全局的有序和突現。例如貝納德實驗中隨著溫度梯度的提高,達到一定溫度後流體運動已經形成了宏觀的規律或全局序,它的行為服從於這個宏觀規律或全局序。

現代商業社會進入了雙向互動時代,那個由單個生產商和顧客擁有和控製品牌的年代已經結束。當企業麵對並購後品牌整合決策時,必須要從一個更宏觀的高度來考慮問題。並購後品牌整合中,所麵臨的關係利益人之間具有重疊交集和分層現象,例如可能麵臨部分共同的供應商、零售商、顧客群體等,原來的競爭品牌變成了同一公司的品牌,這些都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所有的利益關係人都和顧客一樣對公司有需求、希望和顧慮,也都參與了公司運作的過程。並購後的品牌整合是在詹姆斯·穆爾(James Moore)稱之為“商業生態係統(ecosystem)”的大環境中進行的,其是由諸多不同的關係組合而成的。而直線式價值鏈所忽視的正是這些關係的互動本質。價值範疇模式(Tom Duncan,1998)也說明了品牌資產是眾多關係組合而成的結果,以及價值的增加是一個融合了互動、交易與反饋的非直線互動過程[94]。

2.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非線性表現——正負反饋環

係統的穩定性是係統存在的根本條件,而係統的這種穩定性又是通過負反饋控製實現的。自組織過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係統的組分之間以及係統的組分和結構之間存在著反饋關係,包括正反饋環和負反饋環[94]。負反饋控製是係統穩定的機製。係統又總是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係統這種適應性又是通過正反饋控製實現的。係統的正反饋控製是適應性的機製。組成係統的各個子係統之間的協作是係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根本原因。而子係統要協作,又要子係統之間進行協調控製。所以,任何穩定有序的係統都具有調控性,都具有自我調節、自我控製的能力。在更為複雜的自組織係統中,會出現多重的正反饋和負反饋環,有一些方向的變化被擴大著,而另一些方向的變化則被抑製著,從而導致係統的複雜的結構與行為。

在並購後品牌整合過程中,由於環境影響以及係統成員間的互動作用,係統行為呈現出複雜的非線性特征,在並購後品牌整合係統的自組織過程中也包含著正反饋環和負反饋環,正因為這樣,複雜係統的行為才會如此難以預測;也正因為這樣,複雜係統才會經曆曲折的進化過程,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性質和狀態。品牌整合後以新的組成模式展現在市場,供貨商、零售商對品牌的支持力度的變化、顧客對整合後的品牌滿意度、忠誠度的變化等信息都會反饋回到企業,常常出現偏離線性的突變、跳躍等非線性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出現係統混沌。非線性發展體現著係統內存在動態正反饋或負反饋變量關係,這些關係能夠調節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成長或衰竭,使並購後品牌生態係統的發展處於非線性狀態。

為了保證並購後品牌係統的有序運行,就要對那些可能擾動並購後新的品牌係統的理論進行調控,使品牌係統帶回到穩定的狀態。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小的品牌生態係統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而有的名牌生態係統在短期內迅速衰退甚至消失的現象;還可以看到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成員間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等問題出現。這些都是非線性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