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畢業論文讓葉老師花費了更多的心血,我對女性文學感興趣,選了幾位女作家,葉老師都覺得難以突破給否定了。眼看就要開題了,葉老師很著急,幫我梳理了現代女性文學的研究資料,尋找突破口,最後選定了謝冰瑩。當時謝冰瑩在國內已被遺忘多年,相關資料太少,隻找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女兵自傳》。葉老師介紹我去求教於劉嘉穀老師,劉老師80年代曾編輯出版《謝冰瑩作品選》,她跟我談了她與謝冰瑩的交往以及謝冰瑩的近況,並贈送一本《謝冰瑩作品選》。為了搜集更多資料得到更多前輩指導,葉老師帶領我和師弟彭楚舒冒著嚴寒北上京城,南下福建訪學。師弟彭楚舒選題是“現代閑適散文”,其代表作家林語堂、梁遇春等也是冷門作家。在北京,葉老師帶我們去北京圖書館、現代文學館查閱資料,拜訪了中國社科院、中國戲劇研究院的卓如、樊駿、王信、吳子敏、田本相等前輩,得到了他們的悉心指導。葉老師又通過朋友聯係了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的閻純德教授,閻教授剛好數月前在美國與謝冰瑩有過會麵,他談及謝冰瑩的近況及與謝冰瑩的交往,談笑風生。閻教授還把自己珍藏的有關資料和照片拿出來,讓我大飽眼福,最後贈我一份閻教授關於謝冰瑩近況的新作。在福州,通過福建省社科院的萬平近老師,我有幸拜訪了研究港台文學的張默芸老師,張老師曾對謝冰瑩做過較深入的研究,她對我的選題也給予了熱心的支持。彭楚舒也從萬平近老師、福建師大的汪文頂老師處受教不少。此行我們滿載而歸,不僅從各位前輩那裏得到學術上的教益,前輩們治學、為人的嚴謹、熱誠也讓我們深受感動。在北京,葉老師本來可以住條件較好的標準房,以她的資格,這些費用都可報銷。但她為了方便與我們溝通、交流,就和我一起住在八人一間的招待所住房。在去福州的列車上,我的扁桃腺發炎,說不出話,葉老師非常擔心,忙著給我找藥,一再交代,到福州後要先去買藥,出門在外千萬不能生病。從廈門返長沙,須由鷹潭轉車,在鷹潭,我們買不到座位票,更不要說臥鋪了,葉老師和我們一起擠在擁擠的硬座車廂。這些事,雖然過去了十餘年,可每次憶起,都如昨天一般清晰,令我感動。
葉老師為了給我找到更多的有關謝冰瑩的原始資料,向遠在美國的柳無忌先生求助。柳先生寄來了幾本自己珍藏的謝冰瑩作品,這些作品都是謝冰瑩所贈,台灣出版。謝冰瑩得知我在研究她,表示了肯定和支持。這些珍貴的資料,給我的論文寫作以極大的幫助,葉老師、柳無忌先生及謝冰瑩本人的關懷,更給我極大的動力。論文完成後,其中的一些部分,經過整理,又由葉老師推薦在《中國文學研究》1994年第4期發表,並獲得湛江市社科論文獎。
1992年9月,葉老師應邀前往河南大學參加“中國近現代文學思潮與地域文化”學術研討會,為了讓我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葉老師帶上了我和彭楚舒。在開封古城,我們有幸一睹來自海內外的各位著名學者的豐采,聆聽了他們高屋建瓴的見解和機智風趣的辯論,獲益匪淺。葉老師又給我們引見了一些我們久已景仰的前輩,如:中國社科院的卓如、樊駿、王信、吳子敏等先生,北大的錢理群、陳平原,現代文學館的吳福輝,南京大學的葉子銘、許誌英,武漢大學的陸耀東,河南大學的劉增傑、劉思謙,中山大學的黃修己,安徽大學的方銘等著名教授,他們中有些是葉老師相交幾十年的老朋友或老同學。我們也一起感受了他們之間深摯的友情、可愛的性情,領略了他們淵博的學問、精辟的指點、幽默風趣的談吐。河南之行和其後的北京、福建訪學,使我得到不少啟迪,也對葉老師和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更多幾分了解。
我做事散漫隨意,沒有章法,又往往缺乏信心和毅力,不是個好學生,很多事情包括專業上都沒有達到葉老師的要求,葉老師對我的缺點沒有直接批評過,她總是給我鼓勵、引導,促我努力,使我進步。畢業後,在工作中磨去了浮躁,越來越體會到葉老師教導的珍貴。如今,我也在教師崗位上,總是不由自主地以葉老師為榜樣。我知道,我做不到老師那樣好,所以我要一直努力。
李子慧 2004年10月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