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是現代文壇巨匠茅盾的故鄉,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境內,有1300餘年曆史,為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人們稱之為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東方威尼斯、浙北璀璨的黑珍珠。多年來我對它心向往之。今年夏初,趁與老伴赴寧波、杭州探親訪友之機,去烏鎮一遊,得償夙願。
那天,從杭州乘旅遊大巴出發時起,雨就下個不停。我的遊興不但未減,反而更濃。去烏鎮看什麼?導遊概括為:一線碧水,兩條老街。雨中看“枕水人家”,豈不另有一番韻味麼?果然,一進入烏鎮,眼前便是一道盈盈的水,是為京杭大運河的支流。小河中一艘形狀特異的木船在雨中搖曳,船中央用巨大基座固定一根很長很長、上細下粗的竹竿,據說每年慶豐收時,有人攀上竿頂表演,觀者雲集。此船被稱為拳船,我不解其意。站在逢源雙橋上放眼望去,兩岸密密麻麻、低低矮矮的烏黑建築臨水而建。烏鎮的名稱由此而來。凝重的烏黑色是烏鎮的主色調。
烏鎮老街以小河為界,分為東大街和西大街。雖經歲月淘洗,但老街風貌依舊。一個“老”字,意味著古老、原始、傳統,引人發思古之幽情。遊客欣賞的正是這份原汁原味。跨過逢源雙橋,來到東大街。走進老街,我們恍若穿過時空隧道,走進了曆史。老街蜿蜒曲折,小巧玲瓏,長約1300米,寬僅兩米左右,腳下是鋥亮平整的青石板路,兩邊是林立的店鋪。店鋪為清一色的磚木結構,保留著傳統的朝下夕上的活動木板門和曲尺形櫃台,銷售的商品主要是本地土特產杭白菊、姑嫂餅(口感與江西的酥糖有點相似)、三白酒、手工藝品、藍底白花布及其製品等。烏鎮旅遊景點大多集中在東大街,與“老街”相匹配,突出“老”的特點,濃縮著古老的烏鎮風情。百年老藥號香山堂中那一排排烏黑的藥架,無聲地訴說著曆史滄桑。百床館展出浙北地區明清兩代的雕花木床,有夫妻床、姐妹床、小姐床等大小不同、式樣各異的木床近百張,清代的比明代的雕花更繁複、結構更講究、氣派更豪華。民俗館展示烏鎮一帶舊時紅白喜事、一年四節慶典、祭祀的場麵、程序和物品,有的與其他地方的習俗大體相同,有的則獨具特色。
烏鎮保存有一係列用傳統工藝生產的作坊。高公生酒坊用原始、簡陋的木設備釀製55度的“三白”(白糯米、白水、白酒曲)酒,我也嚐了一口,不是酒仙,亦非酒鬼,品不出什麼味道來,隻覺得辣辣的。宏源泰藍印花布作坊用古老的手工織布機織出白布,再把鏤花紙貼在白布上,然後用石膏與黃豆汁拌和的“泥”刷在鏤花紙上,撕去鏤花紙,把布放進藍色染缸,最後刮去布上的“泥”,將布晾幹,藍底白花布便大功告成。此外,還有絲棉作坊、刨煙作坊、紡紗作坊、木器竹刻作坊等,仿佛揭開《清明上河圖》之一角,呈現出古鎮的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