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燕赤追憶(1 / 3)

在這樣奇怪的環境裏,燕赤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往事。

“劍癡”燕赤俠的父母都是成名劍客,從他三歲起就教他學武練劍,一教十五年。十八歲時,在附近燕赤俠已經找不到敵手,除了父母,變得異常驕傲。生日過後幾天,父母留書走了,寫著“天下第一時再相見”。

漫漫尋親路,一找就是十個寒暑,燕赤俠邊尋親,邊見識,邊曆練,邊修行,見識了各地的高手,抹去了坐進觀天的驕狂,武功日益精進。見識的東西多了,有了想收集的念頭——尋找天下第一的神劍。一心尋劍,成就了“劍癡”之名。

西京長安,一個熱鬧的大酒肆裏,有一個特別的說書大廳。說書人聲情並茂、舌燦蓮花,吸引人一大批客人。

“各位,各位,今日的主題是‘名劍傳說’。”

“什麼啊?”其中一位忠實聽眾喝了杯酒問。

“名劍就是著名的寶劍。”

“寶劍,寶劍好啊。”聽眾們一下子來勁了,這裏的很多好酒之人都好劍。

“好。今天先講孔周三劍。《列子?湯問》記載,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有三把寶劍,分別叫寒光、承影、宵練。關於這三把寶劍有個故事。

名劍傳說吸引了燕赤的強烈興趣。

承影,在清晨天將亮的時候,或傍晚天將暗的時候,麵向北觀察它,淡淡地似乎有件東西存在著,但看不清它的形狀。它觸碰到物體,清清楚楚有點聲音,它從體內經過,卻不覺得疼痛。關於承影劍另一個傳說。春秋時的一個黎明,衛國郊外一片鬆林裏,天色黑白交際的一瞬間,一雙手緩緩揚起。雙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劍柄,隻有劍柄不見長劍劍身,但是,在北麵的牆壁上卻隱隱投下一個飄忽的劍影,劍影隻存片刻,就隨著白晝的來臨而消失,直到黃昏,天色漸暗,就在白晝和黑夜交錯的霎那,那個飄忽的劍影又再次浮現出來。揚起的雙手劃出一條優雅的弧線,揮向旁邊一棵挺拔的古鬆,耳廓中有輕輕的“嚓”的一聲,樹身微微一震,不見變化,然而稍後不久,翠茂的鬆蓋就在一陣溫和掠過的南風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輪,昭示著歲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長劍又歸於無形,遠古的暮色無聲合攏,天地之間一片靜穆。這把有影無形的長劍就是承影劍。曆史流傳下了孔周舞承影劍篇章。

“關於十大名劍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軒轅、湛瀘、赤霄、泰阿、七星龍淵、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另一種是勝邪,純鈞,湛瀘,巨闕,魚腸,泰阿,龍淵,工布,幹將,莫邪,今天我就講第二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中剩餘的名劍我下次再說。

第二種說法,除了幹將、莫邪是由歐冶子女婿、女兒鑄造,其它的都是鑄劍大師歐冶子親自鑄造。

先說幹將、莫邪。據我朝的《吳越春秋》記載,幹將莫邪劍以幹將莫邪夫妻二人命名,這雌雄雙劍代表了他們的情誼,代表了至情至性。

幹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幹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們分開。

幹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莫邪為幹將扇扇子,擦汗水。

三個月過去了,幹將歎了一口氣,莫邪也流出了眼淚。

莫邪知道幹將為什麼歎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幹將也知道莫邪為什麼流淚,因為劍鑄不成,自己就得被吳王殺死。

在一天晚上,莫邪卻突然笑了。

看到莫邪笑了,幹將突然害怕起來,他知道莫邪為什麼笑,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

莫邪沒說什麼,她隻是笑。

幹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

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看到幹將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從遠處急急奔來。她笑了,她聽到幹將嘶啞的喊叫:‘莫邪……’

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淚水也同時流了下來。幹將也流下了眼淚,在淚光模糊中看到莫邪飄然墜下,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幹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

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一雄一雌,取名幹將莫邪。

幹將隻將‘幹將’獻給吳王。

幹將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幹將團團圍住。幹將束手就擒,打開劍匣絕望地向裏麵問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

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幹將也突然消失無蹤。在幹將消失的時候,吳王身邊的‘幹將’劍也不知去向。而在千裏之外的荒涼的貧城縣,在一個叫延平津的大湖(延平湖)裏突然出現了一條年輕的白龍。

這條白龍美麗而善良,為百姓呼風喚雨,荒涼的貧城縣漸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縣城的名字也由貧城改為豐城。

可是當地人卻時常發現,這條白龍幾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麵張望,像在等待什麼。有人還看到它的眼中常含著淚水。

六百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裏,豐城縣令雷煥在修築城牆的時候,從地下掘出一個石匣,裏麵有一把劍,上麵赫然刻著‘幹將’二字。

雷煥欣喜異常,將這把傳誦已久的名劍帶在身邊。

有一天,雷煥從延平津湖邊路過,腰中佩劍突然從鞘中跳出,躍進水裏。

正在雷煥驚愕之際,水麵翻湧,躍出黑白雙龍。雙龍向雷煥頻頻點頭意在致謝,然後兩條龍脖頸親熱地糾纏廝磨,雙雙潛入水底不見了。

在豐城縣世代生活的百姓們發現,天天在延平津湖麵含淚張望、據說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龍突然不見了。而在第二天,縣城裏卻搬來了一對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鐵匠,技藝非常精湛,但他隻用心鍛打掙不了幾個錢的普通農具,卻拒絕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幹活的時候,他的小妻子總在旁邊為他扇扇子,擦汗水。

這就是幹將莫邪雙劍,傳說兩把劍合在一起,能發揮四倍的威力。”

說書人喝了口茶繼續講故事。

“下麵再來講講也是同時鑄造的龍淵、太阿、工布三劍。據《越絕書》記載。

楚王命令風胡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隻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製出利劍來。最後他來到了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鬆樹下麵有七口井,排列如北鬥,明淨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

歐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鐵英,拿來煉鐵鑄劍,就以這池裏的水淬火,鑄成劍坯,可是沒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劍,歐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尋萬覓,終於在秦溪山附近一個山嶴裏,找到亮石坑。發覺坑裏有絲絲寒氣,陰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異物。於是焚香沐浴,素齋三日,然後跳入坑洞,取出來一塊堅利的亮石,用這兒水慢慢磨製寶劍。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三把: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鬆,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好劍的人聽得入迷,不好劍的隻覺得他說煩。唾沫橫飛的說書人,覺得口幹舌燥,又猛喝了一口茶。

“另外五把劍其實也是歐冶子同時鑄造的,分別是湛盧、純鈞、巨闕、勝邪、魚腸。

《史記》記載,魚腸劍是專諸刺殺吳王撩的寶劍,又短又窄,是用來刺殺的好東西,所以現在模仿魚腸劍的很多,假魚腸劍很容易買到呢。據我估計,魚腸就是用剩餘材料做的。

勝邪又稱殘劍,每鑄造一寸,邪氣增長一分,歐冶子實在不敢鑄造這麼恐怖劍,所以隻鑄造了半截,可惜了,不然必將成為排名榜第一的曠古魔劍。

排名第二的是佩劍純鈞。

《越絕書》記載,春秋時期,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經過數年臥薪嚐膽終於擊敗吳國的越王勾踐,睡了一個甜美的午覺後醒過來,心情非常舒暢。

飲了一壺上好的龍井新茶後,勾踐興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薛燭。

薛燭是秦國人,此時正在越國遊曆。

薛燭雖然年紀輕輕,但卻已經名動列國,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相劍大師。

不大一會兒,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薛燭就趕來了。

賓主一番客套寒暄之後,就帶著隨從來到室外寬闊的露台之上。

越王勾踐酷愛刀劍,這個露台高達數丈,氣勢舒張,光線充沛,專門用來看劍賞刀。

落座之後,勾踐掃了一眼身邊的薛燭,心想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閱劍無數,一般刀劍肯定難入他的法眼,於是一開口就叫手下取來了自己頗為得意的兩把寶劍:毫曹和巨闕。

哪知,薛燭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隨便地說了一句:“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光華散淡,巨闕質地趨粗,不能算寶劍。”說完,他還在溫暖的陽光裏懶懶地打了一個哈欠。

勾踐頗感意外,覺得很沒麵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個貼身侍從耳邊吩咐了幾句。過了一會兒,侍從率領幾百個鐵甲武士,護送一把寶劍來到台下。

薛燭感到好笑,問道:“大王這麼興師動眾,拿來的是什麼劍啊?”

勾踐對薛燭的態度有一絲不快,沒好氣地吐出了兩個字:“純鈞”。

隻聽見“咣啷”一聲,薛燭從座位上仰麵摔倒,束發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發披散下來,麵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

隻見他腳尖點地,幾個縱躍掠下台階,來到劍前,深深一躬,然後又表情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從侍者手中接過寶劍,小心翼翼地敲了幾敲、掂了幾掂之後方才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

隻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劍柄上的雕飾如星宿運行,閃出深邃的光芒,劍身上陽光渾然一體,象清水漫過池塘,從容而舒緩,而劍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斷崖,崇高而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