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黔東酸湯魚(2 / 2)

酸湯魚煮好,把飯鍋一樣大的楠竹筍洗淨切片,再放在酸湯裏,撒些少許蔥薑蒜末,一鍋大吃大喝就開整上了。

花江狗肉,采用苗人飼養馴化過的下司犬做底,采用黔北關嶺花江鎮的傳統烹飪手法,因為要求太高,這道菜是大齙牙親自操刀的。

花江狗肉馳名華夏,同樣的愛狗人士,大家的愛法也就各不相同了。

有的是愛狗狗的聰明機敏,就比如李大江喜歡小強攆山護院,閑下來當做寵物萌犬耍著玩。

而喜歡吃花江狗肉,則是大多數吃貨的最愛了,他們的愛更加純粹,純粹到幾乎對這種美食沒有半點免疫力。

而且兩種愛狗人士也可以互通有無,吃著狗肉遛著狗,絲毫沒有違和感,原本生活就是這樣子,半點沒有扭捏。

當一鍋湯鮮味美,皮滑肉嫩,油光爛酥而不膩的狗肉上桌,剛剛吃過鮮香酸辣的酸湯魚的兄弟們都恨不得長出來第二長胃了。

二者都是美味,華夏西南的美食美女都是出名的,而且都有久食而不厭之特點。

狗肉本身具有和血脈、補腎、健脾、潤肺之特效,酸湯魚更是強身健體,驅內出寒、滋補的上品。

用老李頭的話說就是,這些酸的辣的吃下去,對消化不良、高血壓、降血脂及肥胖有療效。

甚至《本草綱目》都還列舉,常吃狗肉對腰酸、腎虛,陽痿,氣冰膨脹有益。

真是“聞著狗肉香,神仙也跳牆”,“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

都有了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美女。

也不用南越各國那些小泰妹,北邊老毛子那些大洋馬,直接叫上個本地苗家姑娘姊妹團就可以了。

純粹的唱歌喝酒,苗族妹子可是很有特色的,性子火辣放的開,穿的改良後的刺繡盛裝,一身銀飾叮咚響,麵前那團子波濤起伏的,敬酒歌那更是左一出右一出唱著。

本地沒幾個人不懂苗語的,外人可能會聽的稀奇古怪,感覺跟外語沒什麼區別。

可是本地這些大混子,乃至唐彪這種旅居此地的退役兵王,對於苗家美眉的漂亮多情,真的是有種得隴忘蜀、樂不思蜀的感覺。

話說宋明家裏那口子,就是人家苗寨苗王的閨女,聽說陪嫁的時候,人村裏整整送了兩頭大牯牛,一千斤糯米,還有十頭豬,以及幾箱子的金銀首飾。

苗疆腹地,濕熱就容易有毒蟲瘟疫,自幾千年前蚩尤敗給黃帝部落,一路西遷至此,各種針對毒物的研究跟應對就有了一套很成熟的極致。

苗族的銀器豐富多彩,大多都是穿戴打扮,可是細心之下就會發現,這些銀器針對試毒防毒,有著難以想象的實用性。

就比如麵前這個苗家姑娘的發簪,一拔下就可以用來檢測身上跟食物中有沒有被毒物感染,效果簡直立竿見影,真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