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部隊第一路進攻部隊美第18空降軍所屬第24機械化步兵師,也在西線向伊拉克境內展開了進攻。該師的戰鬥任務是,在發起進攻之後突破當麵伊軍防禦,直插幼發拉底河,然後掉頭向東推進,殲滅在科威特戰區陷入包圍的共和國衛隊。
美軍第24機械化步兵師在進攻之前曾經派出臨時配屬給它的第197旅一支戰鬥偵察巡邏隊去北部偵察。
偵察隊在伊拉克軍隊第一道防線西端駕車巡邏了20英裏,竟然沒有發現伊拉克軍隊的影子,以至巡邏隊決定留下一部分人員,作為24日197旅進攻行動的尖刀偵察分隊。
第24機械化步兵師(含197旅)於24日下午3點發起進攻,3個旅並列展開進攻,以師屬騎兵營在前方實施偵察和掩護作戰,以每小時25—30英裏的進攻速度向伊拉克境內推進。到24日半夜,第24機械化師已經深入伊拉克境內75公裏。
由於沒有遇到伊軍的抵抗,美第24機械化步兵師的進攻是相當輕鬆的,一位美軍隨24機械化師的戰地記者寫道:
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戰爭,但我感覺到我們就像是趨車前進到某一地方兜風一樣,一路上隻管前進、前進。即使有伊拉克士兵,但他們隻是來向我們投降的,而不是向我們進攻的,以至每隔30公裏,就得建立一個臨時戰俘收容所。戰爭開始時那種緊張感沒有了,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一個士兵講了一個關於薩達姆的笑話,惹得一車人哄堂大笑。當然危險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害怕薩達姆向我們發射他的生化武器炮彈,因此我們隨時備著防毒麵具,以防不測。
在地麵戰鬥第一天裏,第一路多國部隊俘虜伊拉克軍人3200名,本部僅1人受傷。
第二路部隊進攻態勢
多國部隊第二路進攻部隊由美國第7軍,下轄第1裝甲師、第二裝甲師(前方梯隊)、第3裝甲師、第1騎兵師、第1機械化步兵師、美第2裝甲騎兵團和第7軍的4個野戰炮兵旅:第210、第79、第42和第142野戰炮兵旅組成。配屬第11航空旅和英國第1裝甲師。第二路進攻部隊共有1300輛坦克,是世界作戰史上最強大的裝甲集群。
屬於美國第7軍下轄的第1機械化步兵師是美軍有名的戰鬥主力部隊。組建於1917年,當時名字為第1遠征師,組建之後立即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作戰158天,傷亡2232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該師返回美國本土,駐紮在紐約地區。接著又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1年8月派往英國,然後又被派往北非。
在此後的4年戰爭中,作戰443天,參加大小戰役幾十次,傷亡20659人。該師以敢打敢拚敢傷亡而獲得“大紅1師”美稱。1955年,該師從歐洲返回美國堪薩斯賴利堡駐地。1959年改為訓練師。1961年又改為戰備值班師,1962年改編為機械化師。1964年該師參加了越南戰爭,一戰5年,傷亡20770人。該師從未退出過現役。參加海灣戰爭時編製為:下轄3個旅部、5個坦克營和5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全師配備坦克290輛、步兵裝甲戰鬥車370輛、其它裝甲車69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60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80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屬美第7軍的另外一個主力師是第1裝甲師,駐地在德國的安斯巴赫。也是美軍裝甲兵組建較早的部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和北非地區同德軍作戰。沒參加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1971年該師部分部隊同第4裝甲師合並組成新的第1裝甲師,駐防歐洲。該師下轄3個旅部、6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全師編製17000人,裝備坦克348輛,其中部分是美軍先進的M1A1型坦克。步兵戰鬥車316輛、其它裝甲車68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48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44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第3裝甲師原來隸屬駐歐洲的美軍第5軍,駐德國的法蘭克福。該師成立於1941年,是美軍比較年輕的裝甲部隊。但成立之後就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參加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傷亡9200人,英勇善戰,有“矛頭之師”之稱。二戰之後該師在西德解散。
1947年又恢複為國內訓練師。1955年改為作戰師,當年調西德駐防。全師下轄3個旅部、6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17000人。裝備M1坦克348輛,也有一部分美軍先進的MIAl坦克,步兵戰鬥車316輛、其它裝甲車68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48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44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配屬美第7軍的第2裝甲騎兵團是美軍4個獨立團之一,駐德國紐倫堡。下轄3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約3300人。該團組建於1836年,最初名為第2騎兵團,參加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51年改名為第2裝甲騎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