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大喜,說道:“好,郭支,你和你的黃龍就留下來吧。我任命你作為朝廷馭龍師,專門為我馭龍,你願意嗎?”
郭支答道:“謝天子,這正是我的願望。”
大禹吩咐管理車駕的官員,帶郭支去安頓他和黃龍。然後接著與眾人大臣議事。
大禹說道:“我早就有要巡視天下的想法了。一是時機不成熟,二是路途遙遠,山川阻隔,來去不容易。現在好了,國家大事都已大定,我無憂了。
今天郭支又獻來一條龍,這回巡視海外,再也不費力了。所以我決定,明日開始,我要巡視海外。歸來之後藏書藏寶於名山大川。然後攜塗嬌一道,暢遊江湖,尋訪仙山去也。”
眾大臣聽完了大禹的一番話,感到很突然,都是一驚。伯夷問道:“天子巡遊海外,那朝廷大事怎麼辦?”
大禹說道:“這些我都早有安排。之前,我已經向上天推薦了伯益,繼承我的天子之位。在我巡視海外期間,由伯益代行天子之事。讓夏啟接任伯益的司農之職,由伯夷和夏啟二人輔佐伯益。其它朝中大臣依舊各司其職,共同處理好朝政。”
伯益聽了大禹的安排,大吃一驚。急忙站起來,連連擺手。說道:“不可,不可,天子的安排,非常不妥。伯益無才,不堪當此大任。還是請公子來執掌朝政吧!公子雄才大略,正該繼承天子之位,伯益願輔佐公子。”
伯夷也說道:“公子大才,人所不及,正應接任大統,繼承天子之位。臣願與伯益共同輔佐公子。”
大禹說道:“夏啟無論是資曆還是才幹,都不如伯益。讓他接任伯益的司農之職,已經算是我存有私心了。我要效仿帝堯、帝舜的故事,將天子之位不傳子而傳賢。我意已決,你等都不必再說了。
我明日便起程,巡行海外。你等要競競業業,辦好朝廷的事,國家的事。”
伯益雖然心中還在打鼓,可是知道大禹定下的事,是不能改變的。所以一直流著眼淚,唯唯稱諾。
伯夷又問道:“請問天子,出巡要帶多少兵馬軍隊?”
大禹說道:“我不帶一車一馬,一兵一卒。有郭支為我馭龍,我隻帶上塗嬌,夫妻二人同行足了。”
伯夷又問道:“那麼吃、住、行,由誰來安排呢?”
大禹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我做為華夏的天子,無論走到哪裏,都是我的家。還怕吃不上飯嗎?況且我乘龍出巡,在天上行走,有誰能跟得上?”
夏啟問道:“父親還有什麼囑咐的話嗎?”
大禹說道:“做事要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上無愧於祖宗,下無愧於百姓足矣。”
第二天一早,郭支已經與黃龍做好了準備。大禹將曆年得到的天書《金簡玉篆》、西王母所授《召神符籙》、巫山女神所授《上清寶文》、伏羲所賜“量天尺”、洛河神女所贈《洛書》、黃河河伯所贈《河圖》、風後所傳《八陣圖》。打做了一包,帶在身邊。又帶上了開山神斧。攜塗嬌一道走出了家門。
治水時候的幾個小兄弟和朝中眾大臣,把大禹夫婦二人送到了朝堂前。郭支扶大禹夫婦乘上了黃龍。郭支騎在龍頸之處,一聲口哨,黃龍呼嘯而起,張牙舞爪,飛上了藍天。眾大臣抬頭仰望著大禹乘龍消失在了天際。
卻說伯益是何等聰明。深知大禹走後自己的日子不會好過。夏啟頗得人心,朝中以伯夷為首的許多大臣都推崇夏啟。夏啟具有王者風範,雄才大略,一身霸氣。絕非帝堯之子朱丹,或帝舜之子義均可比。自己是被架在了火上,今後的日子不會好過。
另外伯夷是夏啟的老師,他一心希望夏啟能當上天子,他帶頭推崇夏啟。所以大臣們都聚在了夏啟的身邊,反倒冷落了自己。心中想道:“夏啟絕非久居人下之人,不如遠離朝廷這個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要想自保,還是早早離開朝廷,回到封地方為上策。於是便借口治水時落下了病根,回封地去養病為理由,將天子之位讓給了夏啟。遠避到封地商丘去了。
這樣一來,夏啟順理成章地被眾朝臣推舉成了天子繼承人。在鈞台之上召開了天下諸侯大會,祭告了上天,正式繼承了夏朝天子之位。從此以後,廢止了禪讓製,實行了傳承製,開啟了父死子繼家天下的先河。同時也開啟了夏朝四百年的天下。
大禹到海外四方巡視了一週。回到中原之後,便把天書、寶貝分別藏進了天下名山。然後打發郭支和他的黃龍回帝都去了。自己攜塗嬌一道遠離紅塵,來到了會稽山上,過起了神仙生活。
多年之後大禹與塗嬌雙雙升仙而去。一同回到天庭,大禹又當起了他的金星白帝。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