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又過去了十多年。夏朝在大禹的治理下,空前繁榮。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諸侯歸心,海外賓服。
然而大禹的天子做得並不輕鬆。整日殫精竭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生怕國家的事沒有辦好,生怕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不好。身心俱疲,再加上十三年的治水,積勞成疾,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患上了嚴重的風濕骨病。平日裏還好,可是一到刮風下雨,就疼痛難忍。
於是便產生了退意。也要效仿帝堯和帝舜的故事。把天子之位被禪讓給有德、有才的晚生後輩。然後自己帶上塗嬌,暢遊江湖,遍訪仙山,尋找一塊遠離紅塵的福地,終老天年。
早年大禹曾經有意將天子這位傳給皋陶。可是皋陶卻因患病,先於自己而死。眼下還有兩個繼承天子之位的人選。
第一個是伯益。伯益德才兼備,文武兼修,是出將入相的大才。自幼追隨自己治水,是治水時候的得力的參謀和助手。凱旋還朝之後,又一直擔任重朝廷的重臣,有功勞,有才幹,有資曆。
另外一個人選便是自己的兒子啟兒。啟兒這時已經二十多歲了,雄才大略,文武兼備,精明幹煉。而且朝氣蓬勃,勇於進取。一身王者之氣。彼受朝中大臣的推崇,都說啟兒就象當年的大禹一模一樣。都傾心和啟兒結交,把起兒視為大禹的接班人。
大禹也有心將天子之位傳與啟兒,可是又不便這麼辦。因為有帝堯、愛舜這兩位榜樣。他們都是傳賢而不傳子,因此被後人視為聖賢,傳為佳話。自己想要在身後留下一個好名聲,也須學堯舜的榜樣,傳賢而不傳子。
雖然啟兒也非常適合,然而不能破壞了堯舜立下的規矩。所以隻能忍痛割愛,委屈啟兒了。
於是大禹向上天推薦了伯益,作自己的天子繼承人。
這一切早都在大禹的醞釀和計劃當中。這一日,大禹與眾大臣正在朝堂上議事,忽然值殿官進殿奏道:“啟稟天子,朝堂外麵來了一個自稱叫做郭支的人,還帶著一條龍,說是要見天子。”
大禹吩咐道:“宣郭支進殿說話。”
不一會兒值殿官領進一個人來。隻見那人長得身高九尺,紫須虯髯。一頭帶卷的紅發,一對擰勁的黃眉,一雙黃色的大環眼,耳朵上掛著兩隻螺殼。身上斜披著一張豹皮。露著胳膊和小腿。渾身肌肉突出,筋骨強壯。一看便知是一個勇漢。身旁還領著一條黃龍。
郭支站在階下向大禹拱手行禮,說道:“山野村夫郭支給天子行禮了。”
大禹問道:“郭支壯士,你要見我有事嗎?”
郭支道:“郭支要把這條龍獻給天子當坐騎,天子以後巡視天下就快捷多了。”說著用手撫摸了一下身邊的黃龍。那黃龍服服貼貼,極是馴服。
大禹問道:“不知壯士是從哪裏得到黃龍的?”
郭支答道:“郭支家住河東,就在黃河龍門附近。那一年正逢三月孟春望月之日,我有幸見到了鯉魚跳龍門。鯉魚們跳過龍門之後都有天火燒斷其尾,然後有風雨相隨,飛上天去。其中隻有這條黃龍,跳龍門時不幸受了重傷。沒能飛上天去,半空中跌了下來,摔到了地上。
是我上前將他救起,帶回家去,給他療傷,慢慢地調養。等我把他的傷治好了,他也對我產生了依戀。因為他再也不能飛上天去了,隻能在半空中飛行。於是我便馴服他當了坐騎,騎著他到各地遊玩。
後來我想,天子比我更應需要他。天子如果騎龍巡行天下,既快又穩,節省了許多時間,也省去了鞍馬和車船的勞累。於是便來到朝堂,向天子獻這黃龍。”
大禹笑著問道:“郭支壯士,這條黃龍會聽我的話嗎?”
郭支答道:“我可以給天子當馭手,為天子馭龍。這樣黃龍也得其所了。我也當上了公家的人,一舉兩得。”
大禹和眾大臣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大禹又問道:“郭支壯士,你和你的黃龍到過海外嗎?”
郭支答道:“到過,海外的東西南北都到過。”
大禹說道:“我正準備要巡視海外,正好,你就先給我和眾大臣說一說海外吧!”
郭支答道:“既然天子和眾大臣想聽,那我就把我在海外看到的說一說:
先說海外西方。這裏到處都是沃野,人們在這裏自由自在地生活。鸞鳥在這裏自由自在地唱歌,鳳鳥在自由自在地起舞。鳳鳥生下的蛋,便是沃野百姓的食物。蒼天降下的甘露是沃野百姓的飲料。凡是百姓們想要的東西,都能隨心如意。有數不清的珍奇異獸與沃野的百姓們共同生活。
因為這裏有黃帝之丘,人們敬畏黃帝的威靈,所以連射箭都不敢麵向西方。
這裏有三身國。這裏的人長著三個身體,卻隻有一個腦袋。六條手臂,六條腿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