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年(紹興十四年、金皇統四年)五月,宋詔階、成、西和、鳳四州募兵赴都城臨安。
1151年(紹興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四月,金攻陷環州,宋所據秦隴16州全部被金占領。
1159年(紹興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四月,金主完顏亮建汴京新宮,張中彥為運送木材,開通六盤山、水洛之路,直通汴梁。
1160年(紹興三十年、金正隆五年)二月,德順州等地大風,房屋倒塌,人多壓死。是年春,階、成、鳳、西和等州旱。
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十月,吳璘遣吳挺、向起等與金人戰於德順的治平寨,金人戰敗,後金人又攻秦州,被吳挺、向起擊敗。忠義民兵統領柳萬攻克伏羌城(今甘穀縣)。吳璘遣將收複水洛城(今甘肅莊浪縣)。
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三月,金兵圍原州,原州守將段義彥、忠義首領鞏銓等率軍民登城堅守,金軍久攻不下。六月,金人攻克原州,屠殺城中百姓。
1163年(孝宗隆興元年、金大定三年)一月,吳璘奉班師之詔,棄德順回河池。金人尾其後追擊,吳璘軍傷亡慘重。於是秦鳳、熙河、永興二路新收複的13州、3軍又為金人占有。
1164年(隆興二年、金大定四年)是年,金複置秦、鞏、洮等地榷場。
1167年(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是年,金禁止秦州榷場賣米、麵、羊、豕,並禁可作軍品之物流入外界。
1172年(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七月,金世宗關閉保安、蘭州榷場。
1174年(淳熙元年、西夏乾祐五年)十月,宋在宕昌置場互市,換易羌馬,西路騎軍遂稱雄天下。
1176年(淳熙三年、西夏乾祐七年)七月,河西諸州發生旱蝗災,食稼殆盡。是年,西夏在鎮夷郡立黑水橋碑,此碑又稱《黑河建橋敕碑》或《西夏告黑水河諸神敕》。
1178年(淳熙五年、金大定十八年)七月,宋將吳挺在階、成、西和、鳳州等地營田,招民耕佃。
1183年(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是年,成州、西和嚴重欠收,宋將吳挺竭力賑恤。
1184年(淳熙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五月,階州白水江泛濫,衝決堤城,民房、祠廟毀壞甚多。
1189年(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七月,階、成、鳳、西和等州遭遇霜災,殺稼幾盡。
1191年(光宗紹熙二年、金明昌二年)七月,金加強榷場管理,惟東勝、淨、慶州、來遠軍榷場依舊。是年,階、成、西和、鳳四州旱,無麥。
1196年(寧宗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是年,金秦州西子城榷場歲獲122099萬貫。金人在靈台縣勝果寺鑄一鐵鍾。
1197年(慶元三年、金承安二年、西夏桓宗天慶四年)是年,金應西夏要求,許複保安、蘭州榷場。
1205年(開禧元年、西夏天慶十二年)是年,蒙古部鐵木真遣騎兵初征西夏,掠瓜、沙二州。
1207年(開禧三年、金泰和七年)四月,宋廷赦西和、階、成、鳳四州民租稅。
1208年(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八月,金在秦、鳳之地重開榷場。
1209年(嘉定二年、西夏應天四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四年)春,成吉思汗進入河西。六月,西和州水災,淹長道縣治、倉庫。成州大水入城,衝毀民房。
1214年(嘉定七年、西夏光定四年、金貞祐二年)七月,成吉思汗率軍攻取成州。十一月,蘭州人程陳僧聚眾叛金,金遣西關堡都統王狗兒鎮壓。夏派兵接應程陳僧。自此,金與西夏連年戰爭。
1215年(嘉定八年、西夏光定五年、金貞祐三年)八月,金主告諭堅守臨洮、環、慶、蘭、會、平涼、德順、鎮戎、涇原等處要害,並且分渭南州郡步兵屯平涼。
1216年(嘉定九年、西夏光定六年、金貞祐四年)十月,金升德順州為隴安軍。
1218年(嘉定十一年、西夏光定八年、金興定二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十三年)是年,因遭受戰亂,宋免天水軍租役差科,西和州免十之七,成州免十之六,將利、河池各免十之五。
1219年(嘉定十二年、西夏光定九年、金興定三年)六月,平涼地震,金派郭著視察災情,撫諭軍民。
1220年(嘉定十三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十五年、西夏光定十年、金興定四年)春,蒙古汗國木華黎軍攻克涇、原等州。八月,宋與西夏相約攻金。宋都統王仕信率軍攻熙、秦、鞏、鳳,並招諭陝西五路官吏軍民反金。
1223年(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西夏光定十三年)是年冬,金兵攻占會州。會州為西夏所據近四年,至此為金所有。
1224年(嘉定十七年、西夏乾定元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十九年)五月,成吉思汗率兵攻圍沙州;十一月,西夏遣使請降,沙州圍解。
1226年(理宗寶慶二年、西夏乾定三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二十一年)三月,河西諸州旱災,民無所食。五月,蒙古兵圍攻肅州,城破後,除鈐部106戶免死,肅州城民盡被屠殺。六月,蒙古軍攻破甘州。七月,成古思汗領兵攻西涼府,於是搠羅、河羅諸縣皆陷。
1227年(寶慶三年、西夏寶義元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六月,西夏末主降蒙古汗國,被殺,西夏亡。七月,成吉思汗死於清水縣薩裏川哈老徒之行宮(今甘肅六盤山之下)。
1230年(紹定三年、金正大七年、蒙古太宗二年)七月,金與蒙古軍戰於大昌原(今屬慶陽)。
1235年(端平二年、蒙古太宗七年)是年,闊端出鎮涼州,形成自己的封地。金鞏昌便宜都總帥汪世顯歸附蒙古。
1236年(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三月,階、岷、疊、宕州十八蕃族降蒙古汗國。十月,蒙古軍攻破會州,郭斌及將士投火自焚。
1247年(淳祐七年、蒙古定宗二年)一月,西藏佛教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讚與蒙古皇子闊端在涼州會晤。
1253年(寶祐元年、蒙古憲宗三年)八月,忽必烈駐軍臨洮,遣使赴大理招降。是年,蒙古汗國於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
1260年(景定元年、蒙古中統元年)九月,阿裏不哥派阿藍答兒率軍至西涼府,與渾都海軍在甘州會合。
1261年(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六月,蒙古汗國以汪良臣為鞏昌路便宜都總帥,凡軍民官並聽良臣節製。
1262年(景定三年、蒙古中統三年)七月,甘州饑。閏九月,沙、肅二州乏食。
1263年(景定四年、蒙古中統四年)八月,忽必烈詔西涼流民複業者免其三年租稅,並給鈔賑濟西涼居民。
1264年(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是年,置甘肅路總管府。
1268年(度宗鹹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二月,蒙古汗國析甘州路所屬肅州,自為一路。
1269年(鹹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是年,割陝西行省所屬鞏昌都總帥府河州路歸吐蕃等處宣慰使司統轄,河州便成為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治所。
1270年(鹹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是年,置肅州路總管府。
1271年(鹹淳七年、蒙古至元八年)七月,鞏昌、臨洮、平涼府、會、蘭等州受霜災。八月,賑鞏昌府饑荒。是年,改甘肅路總管府為甘州路總管府。
1272年(鹹淳八年、蒙古至元九年)十一月,闊端子隻必帖木兒於西涼府城北30裏另築新城,世祖賜名永昌城。
1274年(鹹淳十年、蒙古至元十一年)四月,分陝西隴右諸州,置提刑按察司,治鞏昌。
1275年(恭帝德祐元年、蒙古至元十二年)五月,遣肅州達魯花赤阿沙簽河西軍,始有簽發壯男為軍之製。
1277年(端宗景炎二年、蒙古至元十四年)是年,複立瓜州。瓜州於宋初為西夏所據,夏亡,州廢,於此重置。
1278年(宋帝昺祥興元年、蒙古至元十五年)六月,置甘州和糴提舉司,以備給軍餉賑災民。是年,立永昌路。
元(1279-1368)
1280年(至元十七年)五月,升沙州為沙州路總管府,瓜州隸屬。十一月,複置漳縣,隸鞏昌路。賑鞏昌等路饑民,免其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