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戰事即將發生(1 / 2)

李業詡出了皇宮,即回軍營中,與蘇定芳和鄭仁泰商議特衛軍到高原一帶進行訓練的事兒。同時使人到府中傳話,說這些天有諸多事要辦,沒空回府了。

三人經過幾天的斟酌商量,製定具體的訓練計劃,包括訓練的目標地、訓練方式和內容、行進路線、與經過各州的情報交換、後勤補給、與長安的聯絡方式等,並把最後討論完結的計劃寫下來,交給李世民批複及兵部備案。

李世民並沒多作考慮,即同意了李業詡提交的訓練方案。

兵部的行文也很快下達,特衛全軍開始做開拔前的準備。

不是戰時,萬餘人的大軍調動不是個小事兒,要由兵部及戶部行文下發告知各州縣,讓各州縣配合。還有糧草的補給問題,幾個月所需的物資不在少數,除特衛出發時所帶的一部分糧草物資外,訓練中所有後勤補給都交給邊境的州縣負責籌集。

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的準備,特衛全軍一萬兩千人,除二千人留在長安城外軍營中進行日常練習外,其他一萬人在蘇定芳和鄭仁泰帶領下,出發前往疊州一帶。

在大軍即將出發前,李業詡再次收到從吐蕃境內傳來的情報。

在沒有突發情況時候,各地的情報基本都是一月左右傳遞一次,這次從吐蕃境內傳回情報,離上次收到的情報才半個來月,當是有重大事情了。

情報上顯示,大唐使團已經在三月初踏上了歸程,往長安進發,由吐蕃大論祿東讚率領的請婚使團,也一道兒往長安而來。

不出李業詡所料的,在使團出發後的半個月左右,集結在邏些城的近二十萬吐蕃大軍也開拔,在棄宗弄讚親自帶領下,往東北方向行進。

據情報人員初步探聽到的消息,吐蕃大軍此行跟隨在使團後邊,目標大致是青海到劍南一帶。

因上次吐蕃大軍在柏海一帶被不明身份的人偷襲,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次吐蕃人吸取了教訓,對糧草牲畜的看管很是嚴密,全軍也比以往更是提高了警惕,棄宗弄讚主帳周圍,有數千人的忠勇之士守衛。吐蕃兵丁管理極其嚴格,人員滲透不進去,沒有情報人員能混進吐蕃大軍中。

以情報發出的日期看,使團出發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而吐蕃大軍開拔也有半多月的行程了。

情報不能實時接收傳遞,這兩隊人馬具體到哪個位置了,李業詡無從知曉,吐蕃大軍最終的攻擊目標,也是個未知數。

李業詡收到情報後,立即奏報了李世民。

如此重大的情報,二十萬吐蕃大軍有可能對大唐邊境進行攻擊,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議問策。

沒有出乎李業詡的料料之外,朝中對吐蕃人再次派遣使團到長安請婚都是很不屑,要求皇帝李世民拒絕吐蕃人的請婚要求。

“各位愛卿,吐蕃人數十萬人馬往東北方向而來,有可能對我大唐邊境攻擊,有何對策?”見朝臣們意見一致,反對吐蕃人請婚,李世民甚是滿意,再接著問如何應對吐蕃大軍。

“陛下,臣建議,在吐蕃大軍行進過程中,不斷派小股軍士騷擾他們,同時應派遣大軍,趁吐蕃人遠道而來,遭受襲擾,士兵們身體疲憊之時,將其擊潰或者消滅,臣願領兵出征!”李業詡第一個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兵部尚書侯君集馬上跟著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李業詡的意見。吐蕃數十萬的大軍往東北方向而來,除有可能攻擊諸羌之地外,更大的可能是我朝的邊境州縣,以武力迫使大唐允婚,這是對大唐的侮辱,也是大唐所不能容忍的,必須對其進行迎頭痛擊。

接著執失思力和契苾何力也站了出來,建議出其不意地攻擊吐蕃大軍,並願領兵出征。

但讓李業詡失望的是,朝中大多大臣們都是反對的。

“陛下,臣反對侯尚書和李少匠之提議,吐蕃人派遣使團到長安來請婚,雖然也有大軍跟進,但臣認為,此隻是其一個威嚇手段。吐蕃人遠道而來,士卒疲憊,有我邊軍嚴密的防守,定是無計可施,且今還未知曉吐蕃人的意圖,在敵未有行動前,我方冒然出擊,實在是師出無名,有失我天朝上國的禮儀!”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侍中魏征,並隻是以李業詡較低的官職軍器監少匠的職務稱之。

“陛下,臣附議,魏侍中此言甚是在理,吐蕃人未對我方實施攻擊,我先派軍出擊,實在是師出無名,且吐蕃大部地方乃高原之地,多高山河穀,人畜生存困難,相比青海,環境惡劣百倍,吐蕃人長期生活在此高寒之地上,比之我方,更適應如此高地,我大軍入此地,未與吐蕃人交戰可能就潰敗,因此,當以邊軍嚴防,即足矣!”司空長孫無忌出列表示同意魏征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