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與家主青梅竹馬,又是一國公主,當年那般隆重迎娶,本該是如花美眷,隻是曆來男子都是這般,有了嬌妻便想著美妾,當年山盟海誓,遇到利益時便一切土崩瓦解。若是在十年前,這位公主或許還有勇氣說不願與他人共侍一夫,如今孩子都五歲,哪裏還能說得這些話?眼看著昔日愛郎一個又一個迎娶新婦,就算她是大理公主又能如何,此處可是宋境。況且男子多妻妾本就是常事,她一個遠嫁的女子又能如何?
美婦眉眼中全是哀愁,這些個女子一個比一個能生,有不少都已經長大成人,隨在表哥左右,而自己的兒子卻是無知孩童,慕容家家產越來越多,人越來越複雜,隻怕將來更是一團亂亂麻,到時候自己母子該當如何?這些年夫君對她越來越敷衍,雖說看在兄長份上不敢薄待,可來她房中的日子也越來越少。那幾個小妾仗著自己背景對她也是越來越不恭敬。兒子小小年紀從出生到現在不知受了多少苦,不是今天掉水裏,就是明天唄突然掉下的什麼東西砸中,險象環生。
慕容複為他的大業忙得不可開交,哪裏顧得上家中,就算知道了,也隻是小懲大誡,畢竟那些小妾都是他將來的護身符,隻有她這個大理公主最是不值錢,初時還爭吵幾句,待得,每次她與他抄完之後便好幾日再不理她,她才知道在她心裏,早就沒了她這個小表妹。
想到此處,女子心酸不已,再也沒心情布置這個宴會,這是中秋家宴,看著表哥跟其他女人恩愛,自己還要在一旁裝大度。還不如回去教兒子認字,正好各個遣來的人還沒離開,自己可把那件事情辦了,主意已定,女子不再耽誤。轉身待人走了。
三日後,慕容家主才知道他的夫人帶著三少爺回娘家省親去了,知道他這妻子有再鬧別扭,雖說心中惱火,可也不能去把人追回來,畢竟那可是大理公主,所說大理離此地遙遠,奈何大理皇族在江湖上頗有勢力,隻好遣人帶足禮物拜會大舅子。
半年之後,慕容家的主母才隨著眾人回到燕子塢,知道兒子沒回來慕容複心中了然,這個兒子還年幼,而自己已近不惑,將來管不管用還說不上,既然妻子不放心兒子在家,交給娘家也是好事,如果到時候自己大業不成,好歹也能留下一條血脈,自己這個妻子雖然任性,這次卻是做對一件事,有此對妻子好了不少,眾位少爺因為少了嫡子競爭,心中歡樂;眾位小妾卻心下不忿家主對主母那個黃臉婆如此好,又引發另一輪的爭寵。
多年後慕容家被朝廷滿門抄斬,隻是遠在大理的三少爺卻毫不知情。
大理皇帝段正淳在位期間,可算勵精圖治,是自保定帝一來最為強硬的皇帝,可仍舊鬥不過高姓權臣,仍他多方籌措,朝政還是被權臣把持,好在他隻有一個兒子,雖說有眾位公主,可這皇位毫無疑問是太子的,權臣也不想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朝政再起波瀾,太子又是個仁厚之人,何況他還有兩個妹妹嫁給遼帝及其太子,由他即位,當是再好不過。
段正淳退位後便由太子段譽即位,改名段正嚴,因他所取乃是西夏公主,國內對其很是恭敬,朝政交替也算順當,段譽自當皇帝之後便兢兢業業從不凡妄自尊大,與四兩相處和睦。隻是最為皇帝,隻有一個皇後似乎有些寒酸,且不少朝臣還想借此機會將自己的女兒送入後宮,故此,皇後隻好忍耐,隻是皇帝與皇後同攜多年,感情深厚,就算有了不少美貌宮妃,皇後仍舊是皇帝心頭所好羨煞旁人,就連遠在宋境的妹妹也羨慕不已,更是將自己唯一的兒子送來給兄嫂教養,段譽曆來疼愛這個妹妹,聽她訴說原委後便毫不推辭。
慕容家三少爺自從到了大理便再也沒見過娘親,一直以來都將皇帝皇後當自己的親人,沒人跟他說起父母是誰,他便當做自己父母雙亡,他為人聰慧,過目不忘,深的皇帝喜歡,拿他當親兒一般教養,這邊惹得其他那些宮妃生的兒子們不滿,如此便是另一段公案。
卻說大理新帝登基,惦記自己的妹妹們,便遣使往遼國探望妹妹,大理皇帝妹妹段朱。段紫皆是遼國妃子,不同的是,段紫是太子側妃,而段朱隻遼帝宮妃,說來這兩人也算是過盡豪華生活,卻隻有妹妹如魚得水,那阿朱癡戀前遼國南院大王,嫁給遼帝也是為了多見他幾麵,卻不想蕭峰辭去官職,從此杳無影訊。阿朱苦斷愁腸也無力挽回,遼帝初時很不喜歡阿朱這般哭哭啼啼的南人樣子,待得宮中眾人見遼帝不喜歡她便百般折辱,阿朱這才醒悟過來,這裏是皇宮最是勾心鬥角,人人都放著被人抓住把柄,自己卻在主動將把柄送給人,幡然悔悟之後便是刻意奉迎皇帝。
阿朱為人聰慧,之前是心灰意冷,如今既然不想就此被人整死,當得滿頭計策,不多時便將遼帝哄得回轉過來,當時宮中皇後生了兒子,被立為太子,就是自己妹妹嫁的那個,可元妃卻最是勢大,她生了不少兒子,各個都對太子虎視眈眈,元妃貌醜善妒,最最是見不得皇後這般美貌婦人,連帶阿朱也成了她眼中釘肉中刺,隻是阿朱乃是別國公主一時動不得她,可皇後卻好動得很。
說來這皇後也是自找的,他與皇帝也算是自小一同長大,感情深厚,眼前她越長越有美人樣,當時身為太子的皇帝便奮力求取,卻不想皇後乃是深受漢學影響,多得是傷春悲秋的情感,皇帝卻是雄才大略,最愛豪爽女子,兩人越走越遠,便給小人可乘之機。
元妃見皇帝對皇後越來越不滿,便與大臣勾結欲陷害皇後,同時牽扯太子,一石二鳥。阿朱與皇後親和,深知元妃最愛記仇,隻怕整倒皇後下一個便是自己,在這遠離故土的深宮之中誰能救得了她?於是便想盡辦法阻止。
誰知這皇後真是找死,阿朱費盡心機也隻是將自己與太子撤出泥潭,最後皇帝還是將被冠上私通罪名的皇後貶入後宮,阿朱暗示太子盡力討好皇帝,並與權臣修好,這才躲過一劫,太子心中淒苦,可也知道側妃姐妹為了自己費了不少功夫,他好歹也參與朝政,知道母親的事情牽涉有多大,當今之事隻好韜光養晦,隻要人還活著,隻要自己將來能登上皇位,不愁就不出母親。
大理皇帝遣使來時便正好遇到這事情,阿朱向來討皇帝喜歡,這此事情更顯機智,遼帝心中愉悅便恩賜明妃可帶同小王子同去大理省親,太子側妃及其子陪同,阿朱喜不自勝,姐妹兩帶著自己兒子紛紛回娘家。
遼帝此舉足見對這對姐妹愛重,群臣最會察言觀色,對太子也客氣不少,太子經此一事,更是低調,上下籠絡。遼帝年老更是荒廢朝政,隻知享樂。不幾年便被太子架空,這便是後話。
阿朱跟妹妹再次踏上大理故土,卻在車馬行走間,突然看到心底那個深藏的身影,他在大理!
阿朱顧不得行走的馬車,跳下地來,急急往人群中看出,卻見那英威身材,穿著擺夷族衣飾,肩上騎著個小男孩,兩人正邊走邊鬧騰,他們身旁一個曼妙身影緩緩相隨,似乎在說話,又似乎再看父子倆相鬧,阿朱本想追上去的腳步卻不由得止住。耳邊傳來妹妹呼喊:“姐姐你跳下去做什麼,你看寧兒被你嚇的…”
阿朱眼看著一家三口越走越遠,這才低頭看向自己兒子,見他怯生生的看著自己,小手卻緊緊抓著裙角,一雙大眼滿是關切,不由抱著兒子失聲痛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