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各自歸宿篇(1 / 3)

少室山,依舊雄偉,少林寺的高僧們依舊晨鍾暮鼓,隨著莊嚴地佛號,緩緩步入大殿,此時正是早課時分,眾僧臉上除了虔誠,再無其他。幾年前的少林寺英雄大會,似乎沒有給這古刹帶來多少影響,平靜如水。

後山是少林寺與俗世交界的地方,少林高僧再怎麼莊嚴肅穆,那也是人身凡胎,一日三餐不能不食,包括所謂閉關修煉的和尚,管膳食的知客僧似乎正在與個一對賣菜的夫婦討價還價。

“這位施主,若是來少林寺參拜請走前門,若是來尋親,還請早點打消這念頭,此處都是出家之人,哪裏來的家人,還請施主不要為難我等。”

“大師,求求你,讓我進去見見我兒子,隻要你裝作沒看見讓我進去一次,定當厚報。”說著便拿出袖中籠著的不少金錠,膳食和尚是跟俗世交往最多的人,本就六根不太清淨,看到這麼多金子,目光便有些發直,喉頭聳動,吞咽口水的動作很是明顯。

“施主,不是小僧不近人情,隻是這少林寺向來就沒有女客拜訪,你這一去會被人發現,到時候我可是要受重罰的,不過…”話說一半意思很明顯,女婦人一副農婦打扮,眼神看似卻很精幹,能拿出金錠的人必不是普通人,何況這兩夫妻還是跟著山下少林寺自家菜園的人一起過來的,必定有些門路,那農婦身旁的男子不言不語,年歲約在六十左右,可知客僧看他的眼神很是敬畏,這後半句話就是對著他說的。

“大師有何難處盡管說出來,隻要能讓我見到兒子,我們夫妻都承你的情!”農婦見事情有門,當下滿口許諾。

“女施主進去定是不能,若是這位男施主喬裝一番跟我進去,我也許能叫你們見上一麵。”說著便那眼睛打量那男子。

男子本是眼睛微閉,這是突然抬眼看向知客僧,眼中精光流轉,很是有神,可見身具高深武學。他抬眼看向少林寺的後門,裏麵雄偉的建築隱隱在目,似乎是觸到他的心事,眼神中閃過意思複雜,長歎一聲,轉頭看一眼那農婦期待的眼神,隻好微微點頭。

知客僧見男子應允,當下也很是鬆一口氣,躬身行禮道:“如此甚好,請施主午後再來,我當派人在此處相候,不過到時還請稍作收拾,寺內有不少人認得施主,未免被人認出,施主委屈片刻。”

男子低聲道:“多謝大師,隻要能見到虛竹,稍許遮麵又有何難處?如此多謝大師周旋。”

“不敢,不敢,施主請便。”

夫妻倆千恩萬謝,直到那知客僧走進山門,大門關閉時,才戀戀不舍走下山去。那農婦看似四十多歲,容貌若很是俏麗,隻是臉頰上有幾道抓痕很是顯眼,眼神中隱隱帶著煞氣,農夫倒是一派慈和,隻是微微有著苦意。兩人並未真的下山而去,在後山的一個隱蔽山坡上有一個山洞,少林寺隻有少數人知道,稱其為紫雲洞,這兩人便是在此處落腳。

看到洞門時,農夫長歎一聲,“二娘,當年之事,你可曾後悔?若不是因為我,你仍舊做你的大小姐,嫁人生子,一輩子長樂。隻因我一人之故,你流落江湖吃盡苦頭,如今更是跟親兒不能相見,你可曾…怨過我?”

農婦似乎沒想到男子會這麼說,半響才道:“說是沒怨過,那是騙你,當日在天下人麵前,我說不怨你,那也是遮掩之語,可我從遇到你便知道,這輩子不可能平凡安樂,你那麼大的本事,又被人敬重,能與你在一起,我高興還來不急呢,如今你我總算是在一起了,等咱們把兒子接出來,一家團聚便是天下第一樂事,再不提那些苦日子。”

這男子正是昔日的少林方丈玄慈,而女子卻是他相好,天下四大惡人排行第二的葉二娘是也,他長歎一聲,看向葉二娘,這是他這些年來第一次與她談起此事,自從被趕出少林寺之後,他除了自怨自艾,渾渾噩噩,就算是有人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言不語,都是葉二娘幫他打理。

初時兩人到處逃竄,被葉二娘昔日的仇人追殺,日子過得極為顛簸,可是隻要玄慈有自殺意圖就會被人暗中打斷,玄慈為人精明,哪裏猜不出這些人的來曆,他生平做過的虧心事也就那麼幾件,能在這麼快扇動仇家報複又能在暗中護著不讓他死的人隻怕也沒幾個,玄慈也是少林寺高僧,對佛家所言的因果報應自然明了,想通之後便不再求死,隻是對葉二娘卻絲毫沒有夫妻之間的情分。在他眼中,仍舊把自己當出家人一般看待,多年來葉二娘除了想盡辦法維護他,便是心心念念要將兩人的兒子從少林寺接出來,也好一家團聚。

玄慈雖說也想看看兒子,可他又怕俗世牽扯太多,影響他向佛之心。對於葉二娘的執著並不能理解。多年來追殺他們的都是那些失去孩子的人,二人沒有辦法隻好兵行險著,藏到當初兩人幽會的那個山洞中,這才躲過那源源不斷地仇家,玄慈眼中所見,腦中自然要思考,葉二娘本來一個溫柔的大家閨秀,卻因為自己失去孩兒而加害別人的孩子,手段殘忍惡劣,這一切都是因他玄慈而起。

若是他當初,初任少林方丈時沒有自以為是,想著替少林寺提高威望,聽信妄人之語,帶領那些豪俠埋伏雁門關,那些人便不會死於非命,蕭遠山一家也不會家破人亡,自己不會因此心魔難除,由此便不會有後來與葉二娘私會之事,如此也就不會有兒子又失去,也不會有四大惡人之一的葉二娘,更加不會有後來那些因著帶頭大哥而無辜送命的人,一切都是因自己當初一時的貪念,以後更一步錯不不錯。雁門關一役、蕭峰一家的慘事以自己被逐出少林寺,少林寺百年聲譽被自己所毀作為報酬,算是了解。

可與葉二娘之間的孽緣卻並沒償還清楚,那個站在背後的人之所以三番五次要護自己周全,為的就是要他贖罪,把他欠天下人的罪都恕清了,他與葉二娘都是罪無可恕,念多少佛都不能讓那些死去的孩子活過來,而自己活著卻再也不能按照心願出家為僧,一把年紀卻要在這俗世上行走,嚐盡人間冷暖,恩怨情仇,受盡各種磨難,被世人唾罵。想通這一節,這才有今日與葉二娘一談,既然那人要自己做個凡夫俗子贖罪那就如他所願吧,反正這一身罪孽,下了地府也沒好下場。

不管玄慈心中如何翻江倒海,葉二娘卻因想見到兒子絞盡腦汁,最後她自己也喬裝打扮一下,做僧人樣子,束起胸膛,臉上塗黑,與午時到了少林寺山門外,玄慈本就不想進少林寺,他自言罪孽深重,隻怕佛祖見了他也要生氣,如今見葉二娘這樣裝扮自是打算自己去看兒子,如此甚好。

後門的小和尚見來了兩個男人,一個還做僧人打扮,自然以為那是師父吩咐的要進來的人,也不多說便將女扮男裝的葉二娘帶了進去。

此時此時灶間已經沒有幾人,虛竹正好來取飯,被知客僧留住,葉二娘進來時便見到一個相貌醜陋的小和尚正在往竹筐裏放饅頭。虛竹卻不知道有人打量自己,一邊認真數饅頭,一邊嘀咕,平日裏他和師傅師兄們的飯食都是旁人代取,今日卻非要他自己來拿,還不裝好,要他一個個得數,這卻是何故?

葉二娘突然看到日思夜想的兒子,差點就一個忍不住哭起來,旁邊的知客僧看到葉二娘,一時沒認出來,還想這昔日方丈就是了得,看看這妝畫得都認不出來。便把周圍做雜事小和尚都借故遣了出去,自己也走出門去,順手帶上房門,此時這裏便隻剩下母子兩人。

虛竹終於數完了饅頭,抬頭想要跟知客僧說一聲就走,卻發現四周都沒人了,隻有對麵站著一個黑臉僧人眼睜睜看著他,這人好麵生之前沒見過,不過虛竹為人老實,這膳食房本就不是他該管的,忙躬身心裏道:

“師兄,虛竹已經數好了,數目都對,這就去了,師兄請便。”說著左手拎起竹籃,就往門口走去。

葉二娘哪裏能讓他走脫,猛的上前一步拉住虛竹空著的手,眼淚再也止不住,頃刻間將她臉上的偽裝衝刷下去,露出白皙的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