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添上一個“大”字
天才的素質包括機智、精敏和思想的獨創性。在各種困難麵前,要積極靈活地應對,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的第79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有聲片。他在1938年開始為拍片秘密做準備。1939年1月1日,卓別林著手編寫劇本,三個月後即告完成。同年六月,他公開向報界透露片子的內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的侵略魔爪伸向歐洲各地。這個現實生活中的獨裁者聽說要開拍一部公開諷刺他的影片,氣急敗壞地叫囂:“把那個肮髒的猶太人抓來絞死。”納粹德國的駐美使館向好萊塢發出通牒,威脅說,如果卓別林的拍片計劃不受阻止,納粹德國將抵製美國好萊塢的全部影片。同時,卓別林也收到許多恐嚇信,揚言要處死他。但是,卓別林毫不畏懼地說:“讓這些狗去狂叫吧!”
1939年9月7日,《大獨裁者》正式開始拍攝。
《大獨裁者》開始的名字是《獨裁者》。它改名還有一段故事呢。卓別林帶著演員前往外地拍攝外景。正當工作緊張的當兒,忽然,派拉蒙電影公司向卓別林寫信說,《獨裁者》的題目原是他們的專利品,因為他們有過一個劇本,題目就叫《獨裁者》。
卓別林感到事情節外生枝,很有些棘手,便派人前去跟他們談判。談來談去,對方堅持不肯退讓,除非將劇本的拍攝權交給他們,否則決不罷休。不得已,卓別林隻得親自找上門去,好言好語地同他們商量。可是派拉蒙公司堅持,如果卓別林不肯出讓拍攝權,又要借用《獨裁者》這個題目,那就必須交付2.5萬美元的轉讓費,否則就要以侵犯權罪向法院提出訴訟。硬也不行,軟也不是,感到左右為難的卓別林靈感爆發,機智地在《獨裁者》前麵添了一個字,使得派拉蒙公司勒索2.5萬美元的計劃頓時化為泡影。
原來,卓別林添上了一個“大”字。按卓別林的解釋,那部電影的題目加了“大”字,成了《大獨裁者》,就不是派拉蒙公司劇本所意味的一般獨裁者了。兩者之間有了質的區別,怎談得上侵犯專利權呢?
《大獨裁者》1940年10月15日正式公映,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契訶夫克服阻力進劇場
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靈活地解決隨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戲劇,是契訶夫少年時代最強烈的愛好。
那時候,社會上把戲劇看成是傷風敗俗的東西。中學生如果得不到校長的證明信是不準踏進戲院大門的。即使僥幸進了劇場,如果被值日的學監發現了,就要受到處分。
怎麼辦呢?聰明的契訶夫想出一條妙計:每次進劇場之前,他都要喬裝打扮一番,把長胡子或者大鬢角粘在臉上,然後戴上深色眼鏡。這樣,就可以從學監麵前大搖大擺地走過了。他的化裝總是很成功的。結果就成了台下的“演員”來看台上演員的表演。
在少年時代,他化裝欣賞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許多世界名劇。天長日久,他的化裝和表演才能越來越高。有一天,他穿得破破爛爛,帶著他親筆寫的乞討信,來到他的叔父家裏。叔父居然沒有認出眼前的“小乞丐”竟是自己的親侄子。看過信後,覺得怪可憐,便大發慈悲,施舍給他幾個小錢。這是契訶夫的第一筆收入,既是寫作的稿費,又是演員的酬勞。
盛田昭夫對付罷工
遇到問題的時候,退縮和躲避不是辦法,妥協也隻能使你遭受損失,隻有采取針鋒相對的策略,積極靈活地應對難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1961年,索尼公司的部分職工想利用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紀念的機會舉行罷工。
工會知道公司在5月7日舉行慶祝活動,於是聲稱要在當天實行罷工。要求隻雇用他們的會員。他們認為此次慶祝活動的意義非比尋常,隻要稍加威脅,公司就會讓步。可是盛田有自己的看法,他與大多數雇員交談過,深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知情達理的,不會支持隻雇用某一工會成員的做法。他堅信公司與雇員之間的關係是良好的,不能讓這些雇員被一小撮極端分子所利用。
盛田的態度非常強硬,並跟工會進行了多次談判,結果毫無進展。由於公司已計劃好在總部大樓召開慶祝大會,還請了包括池田首相在內的一些社會知名人士,到時如果滿街都是罷工的工人,公司就會丟盡麵子。所以,工會認定盛田隻是想嚇唬人,最終會妥協,而答應他們的要求。
隨著慶祝日越來越近,工會的頭頭們越發顯得神氣十足,大有決不求和之勢。其實盛田早已另有安排,隻不過沒有露出一點痕跡。他繼續率領談判小組與工會周旋,直至慶典的前一天晚上,雙方仍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於是工會頭頭憤憤離去。
在索尼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大慶的那天早上,罷工的人群包圍了公司辦公大樓。街上站滿了這個工會的會員。他們還從別處借來一批人以壯聲勢。有些人還舉著斥罵索尼公司和池田首相的標語牌。與此同時,一些工程師決定組織起自己的工會打出支持公司的旗號。幾百名忠於公司的工人也跟著到了街上,圍在罷工者的外邊。盛田做好參加慶祝活動的準備後,走到窗前,隻見大樓也已掛起了慶祝的條幅。但池田首相和其他貴賓卻一直沒有到這幢大樓來致賀。罷工者開始還以為公司被迫取消了此次活動,不過他們很快就意識到搞錯了地方。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公司全體經理都日夜守候在這幢大樓裏。直到前一天晚上,他們才給300名嘉賓一一打了電話,告知慶典地點改在一裏外的王子賓館。結果,池田首相等平平安安地出席了慶祝大會,整個慶祝活動辦得也非常成功。當罷工者發現自己受騙時,他們已出盡洋相,無法挽回麵子了。盛田從公司辦公大樓的後門溜了出來,趕在慶祝活動結束前到達賓館,他走進會場時,大家都向他鼓掌慶賀。首相說,索尼公司對待極端分子的態度很值得其他公司學習。
最後,鬧事的工會放棄了罷工,新的工會也宣告成立了。現在,索尼公司共有兩個工會,其中包括當年鬧罷工的那個工會(有時,它仍然很難對付)。其實,公司大部分工人都沒有加入工會,應該說公司與全體雇員都相處得非常融洽。
盛田昭夫指出,有時部屬提出的要求並不一定是合理的,有的隻是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如果為這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做出損害大部分人的讓步,即會造成災難性的惡果。這會養成部下“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習慣,而使企業家喪失應有的原則,局麵會愈加難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