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行動是建功立業的秘訣之一

行動未必總能帶來幸福,但沒有行動卻一定沒有幸福。

有一則笑話:威廉買了一雙新鞋,但沒有馬上穿。

別人問他買了新鞋為何不穿,他振振有詞:“噢,是這樣,售貨員說新鞋頭幾天穿會有些擠腳,所以我要過幾天才穿。”

看了這個笑話,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笑什麼?笑威廉的愚蠢,因為新鞋頭幾天穿總是要擠腳的,靠等幾天怎能避免?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不也時常會犯類似威廉“等幾天”的錯誤嗎?

克萊門特·斯通指出:“立即行動”是建功立業的秘訣之一。然而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

某商貿公司的老總要去日本參加一個國際性的商貿會議,他的助理們都忙得團團轉,把他赴日所需的資料都準備妥當,其中包括該公司的年度銷售計劃書。

在臨行的那一天,老總問身邊的銷售主管:“計劃書按照我的要求,已翻譯成英文和日文了沒有?”

“啊?沒……還沒有。”那位主管低垂下了自己的眼皮。

“為什麼?我在一個星期前就告訴你了!”老總提高了說話的聲調。“是這樣的,因為您的銷售計劃書在會議的第三天才用,所以……所以我準備這兩天再翻譯,等會議的第二天再給您傳真過去,那樣也不誤事呀!”銷售主管解釋說。

“我早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再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計劃書的可行性。你這樣做,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我在飛機上的時間?”說完,老總的臉沉了下去。

後來,在那次商務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這位主管就接到了公司的解聘書。盡管他以前的銷售計劃書寫得很棒,他的銷售業績也在同事中名列前茅。

對一位成功者來說,拖延也許是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你喪失了主動的進取心。

第一次遇事推諉後,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它們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可悲的是,拖延的惡習也有累積性,唯一的解決良方就是行動。當你真的放手去做任何事時,你會驚訝地發現,你正在迅速改變自己的處境。

對待工作要負全部的責任

接受責任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會贏得尊重。

社會學家們認為:負責任、盡義務是成熟的標誌。家長和學校都共同教育孩子成為負責任的人,就是在幫助他們走向成熟。

責任是積極、主動之源,是一種道德認識和態度。用先哲們的話來說是社會對生活於該社會中的個人的一種規定,一種使命;而對個人來說則是一種無可推托、必須完成的任務。詹姆斯·麥迪也給責任作了明確的界定:責任必須限定在承擔責任者的能力範圍之內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須與這種能力的有效運用程度相關。由此可見:一個不成熟的人還不能完全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

責任有大有小,並且無所不在,它滲透到人的社會生活所有方麵。因為世上的事都是由某些人去做的,這些人有能力、有智慧去完成它。我們必須承擔或與他人共同承擔的責任,隨著社會結構和政治體製而改變,但有一點永遠不會改變,就是一個人越成熟,他所擔負的責任就越重。

在工作中出了差錯,把責任推給同事,這是不成熟的表現;與伴侶爭吵,你負氣離家出走,這也是不成熟的做法。

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多問自己幾個“我做得如何”,這就是責任,也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的具體表現。

一個替人給院子裏的草坪割草打工的男孩打電話給瑪麗亞太太說:“請問您需不需要割草工?”

瑪麗亞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

瑪麗亞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說:“我會幫您讓草與走道的四周平齊。”

瑪麗亞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瑪麗亞太太那裏割草嗎?為什麼還要打這種電話?”

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這就是他成熟的標誌。

然而在工作中,幾乎每個人做錯了事,都會尋找借口推脫,或是在接到任務時,尋找無數個理由來證明“那件工作不適合我幹”,總是態度消極、牢騷滿腹,這樣的人,無疑也是不成熟的人。如果你總是無法承擔責任,你認為你在別人眼裏的價值是增加還是減少呢?一個人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除了能增加談資、博取同情以外,根本幫不上任何忙。

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過,“自由意味著責任,所以大多數人害怕自由。”的確是這樣。與其害怕負責,人們更應該勇敢地去尋找它,因為隻有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能真正生活得充實。

責任不是我們應該逃避的東西,如果我們想充分享受生活的偉大回報,就擁抱責任吧!並且對自己說:“從今天開始,我要對自己的一切、對未來負起全部的責任。”

把工作做得比預期的還要好

一個人如果在某一天內沉靜地抱著偉大的目標工作著,這一天就是為紀念他而設的。

歐裏庇得斯曾說:“對那些思想高尚的人來說,不論什麼工作都是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