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新時期的整黨(2)(3 / 3)

這種‘左’和右的錯誤傾向,都是同黨的性質、綱領和黨所肩負的曆史使命不相容的。”“要堅決地改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軟弱無力的狀態。要自覺地正確貫徹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堅決地抵製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錯誤思想的影響。”在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鄧小平同誌鮮明地提出思想戰線不能搞精神汙染,並有針對性地尖銳地指出,“不少同誌片麵地總結曆史教訓,認為一講思想鬥爭和嚴肅處理就是‘左’,隻提反‘左’不提反右,這就走到軟弱渙散的另一個極端。”整黨決定和小平同誌的這些論斷,都是符合實際,非常正確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具有全麵性。在對待”左”和右的錯誤傾向的問題上,同樣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全麵性的要求。既要堅持有“左”必反“左”,又要堅持有右必反右,而決不可以偏廢,決不可以帶有主觀隨意性。對哪一種錯誤傾向忽視了,都不可能穩定國家和社會的大局,都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反對精神汙染鬥爭的曲折就是一個明證。

反對精神汙染,也就是反對右的錯誤傾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本來是黨的思想整頓的一個重要內容和任務,但是由於個別領導同誌不執行中央的決定,不願在軟弱渙散的極端上回頭,致使整黨開始後不久,反對精神汙染的鬥爭很快就被打斷了。其結果是保護和縱容了一些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使得這種錯誤思潮的泛濫日趨嚴重,直至後來釀成了少數學生鬧事的所謂“學潮”,直接危害社會的安定團結。這是這次整黨中的又一個沉痛的教訓。小平同誌最近會見西班牙工社黨副總書記、政府副首相格拉時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這八九年的經曆證明,我們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總的情況是好的,但不是說沒有幹擾。幾十年的‘左’的思想糾正過來不容易,我們主要是反‘左’,‘左’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勢力。現在中國反對改革的人不多,但在製定和實行具體政策的時候,總容易出現有一點留戀過去的情況,習慣的東西就起作用,就冒出來了。同時也有右的幹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對於這些重要論述,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和黨員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正確掌握它們的精神實質。“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都是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方針的。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治國之本,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四項基本原則在新時期的正確運用和新的發展。它們是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的兩個基本點,是相互統一,唇齒相依,缺一不可的。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就必然會滑向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搞不下去;不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四項基本原則就會失去同實際結合的活力,也堅持不好。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隻有堅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的兩條戰線的鬥爭,才能保持兩個基本點的統一,保證它們的全麵貫徹執行,從而也才能保證和促進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