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官得到這個消息,派爪牙四處威嚇百姓,要他們在欽差問話時,一定要說豐衣足食、國泰民安之類的話。他還特地派人給老百姓發些魚肉,要他們在欽差來的那天掛在門口。

有一位張秀才決心要讓欽差知道真實情況,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主意。

他找到縣官說:“欽差大臣到來,小民想在自家門前貼上一副對聯,讓他知道我們這裏豐衣足食的景象。”縣官問:“你怎麼寫?“張秀才答:“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額是南北兩字。”接著,他又解釋說:“大人不是要我們告訴欽差豐衣足食嗎?我的上聯就是說穿的有二三四五套,下聯說吃的有六七八九樣,橫額指住房坐北朝南好地方。”縣官一聽,非常高興,連連點頭說好。

欽差到的那天,張秀才家門上貼出了這副對聯。寫法很別致:上聯”二三四五“的上麵空了一個字的位置,下聯”六七八九“下麵又空了一個字的位置,橫額”南北“兩字的前麵後麵也各空了一個字的位置。

欽差路過秀才家,看到了這副對聯,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它的意思,又用心暗訪了一番,查明了縣官的惡行,將他撤職查辦了。

這副巧妙的對聯真實地暴露了當地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情況,聰明的讀者,你究竟在這副對聯中看出了什麼答案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紀曉嵐巧對得球

清朝的乾隆年間,出了一位才思聰穎、學富五車的學士紀曉嵐。他從小就才智過人,不同一般。十歲那年,有一天和鄰居家的七八個小孩在街上玩球。恰好縣太爺坐轎子經過這裏,他們不小心把球踢進了轎子。小夥伴們一眼望去,隻見縣太爺板起麵孔,滿臉怒氣,一個個嚇得拔腿就跑。

這時,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地走到縣太爺轎前,深深地作了個揖,要討還球。縣太爺正想發火,見眼前是個彬彬有禮的小孩,隨即由怒轉喜,笑著說:“小孩子,我出個上聯讓你對。對得上,還你的球,對不上,就沒收。上聯是童子七八人惟汝狡。”紀曉嵐聽了一想,隨口答道:“縣官三五輩,僅公……還有一個字,我暫且不講。”縣太爺急切地問:“僅公什麼?“紀曉嵐接著慢慢地說:“如果大人還我的球,便是僅公□;假使不還給我球,就是僅公□。”縣太爺連忙把球遞給他,並誇獎說:“這孩子了不起,長大定是棟梁之材!“親愛的讀者朋友,請你想一想,紀曉嵐的這副妙聯究竟是如何對的呢答案還球,”僅公廉“;不還,則”僅公貪”。

小王冕智難財主

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從小便機智聰穎,天賦極高。但是由於他貧困的家庭條件所限,十歲時就被母親送到財主家去當放牛郎。財主見是孤兒寡母,就說:“這孩子年紀小,幹不了啥活。這樣吧,我們訂個合同,先試一年。如幹得好,又能解答出我提出的問題,就發一年工錢,繼續留用;如果回答不出我的問題,那就對不起,我不付工錢。請另找戶主!“王冕母親聽了,感到為難。王冕說:“母親不必猶豫,盡管照條件訂合同就是了。”於是,雙方在合同上畫了押。

很快一年過去了。王冕把牛養得膘肥體壯,就去向財主領工錢。財主說:“這一年你把牛養肥了,但要拿一年的工錢,還需按合同解答我一個問題。”王冕說:“你問吧!“財主說:“從前有一夥窮人在鋤地,忽然挖到一塊有花紋像籃蓋似的東西,可誰也認不出這是啥東西。當時有人把它放到水裏一洗,啊!原來是一塊玉璧。大家叫道:是塊寶貝呀!我們分了吧。於是,他們就把玉璧砸碎,一人分到一塊。可是,他們卻不懂,這塊價值千金的玉璧一旦砸碎了就分文不值了。結果,這夥窮人仍舊是兩手空空。這是一個故事謎,猜一個字,你猜吧!“王冕聽了這故事立刻就把這個字說出來了。財主隻好把一年的工錢交給王冕。

接過工錢的王冕由於對財主剛才用謎來侮辱窮人,心中憤憤不平,有心要還擊他一下,就冷笑說:“東家,我也說段故事,請你猜一個字。猜出了,工錢還你;猜不出,工錢照領,我也不想幹了,就此告辭。”財主想:“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豈怕你這窮小子什麼字謎?“於是連聲說:“行,你快講吧。”王冕說:“過去有個財主,在鄉下放高利斂了許多錢,可他還不滿足,又想出外做生意發大財。他雇了一個夥計,在合同上寫明:財主出錢,夥計出力,一年後賺了錢三七開。一年後,他們果然發了大財。他們把金銀財帛裝滿一箱,馱在馬上便回家。晚上,財主看看這滿箱的錢財,想到要分三成給夥計,他心痛了,於是就想出一個壞主意來。第二天,當夥計來分利時,財主哭喪著臉說:昨天我們分手後,馬受驚狂奔起來,把那隻裝錢的箱子踏扁了。這樣,財主便獨吞了所有錢財。你猜猜這是個什麼字?“財主抓耳撓腮地想了好一陣子,終於也被他猜出來了。隻是他氣得半死,瞪著眼半晌說不出話來。

讀者朋友,你知道財主和王冕講的字謎的謎底各是什麼嗎答案財主講的是”窮人分寶還是窮“是個”貧“字。王冕講的是”裝金銀財帛的箱子給馬路扁了“是個”騙“字。

借畫諷慈禧

相傳,山東煙台有一位名聞遠近的畫師,叫李奎元。慈禧聽說了,就召他進京,到頤和園作畫。李奎元遂奉旨帶著四個徒弟來到了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