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槐、馬臉兩個乞丐越聽越怕,哆哆嗦嗦向牆壁猛地磕頭,嘴裏不住念道:“請神仙饒命,請神仙饒命,,,,,,”又爬過來,一會兒朝陳姑娘磕頭,一會兒向李田求饒。鄧子龍藝高膽大,自然不信神仙了,心道:“這小叫化是真材實料還是故弄玄虛?”走到馬臉後麵,一腳踢過去,罵道:“沒用的東西,去死罷。”馬臉瘦長的身驅撞向一丈之遠的牆壁,沒出一聲,便已斃命。突然他左腳向李田掃來,李田哪料到會這樣攻來,被他一勾,重重地摔成仰麵朝天在地,痛的喊不出來。鄧子龍提起左腳踩住他的胸上,笑道:“瞧瞧,神仙保祐你不死沒有?嘿嘿,小叫化,你也去死罷。”左腳立時狠狠圧下去,李田快要窒息了。陳姑娘看到危險在際,右腳踢出,攻向他的右腳,想要他抽回踩在李田胸上左腳,鄧子龍冷笑一聲,隻極伸出快右手,竟能抓住陳姑娘的踢來的右足,並順勢往上一送,陳姑娘立站不穩,仰翻在地。

忽然一股疾風吹來,喇了一聲,鄧子龍感到一下透心的劇痛,一顆石子已打在左腿上,鄧子龍不禁向後退了幾步。黃影一幌,隻見一個美麗的女子已立在廟裏了。李田叫了一聲神仙姐姐,就暈過去了。此人正是郭襄,她蹲下來,一掌抵在他胸前“神封穴”上,約莫過了一盞荼時分,悠悠地醒來,低聲叫道:“神仙姐姐,快救出那位陳姑娘。”郭襄嗯了一聲,問道:“李田,你還記住那套好玩的掌法麼?”李田道:“還記得。”郭襄道:“那很好,你起來,就用那套掌法跟他打。”李田道:“我行麼?”郭襄拍拍他的肩,道:“放心,沒問題的,但你要記住,你要用一,三,五,七那幾招跟他打了。”

鄧子龍見來了隻是一個姑娘,她蛾眉斂黛,嫩臉勻紅,眉梢口角間似笑非笑,透著一絲玩世不恭的邪氣。他心道:“真是上天賜給我的尤物。”恐懼之心頓消,不覺的心存輕薄起來,拱手作輯道:“請問姑娘芳名?鄧子龍有禮。”郭襄道:“哼,我的姓名還是不知為好。”鄧子龍笑道:“本公子非要知道不可了。”說著便欺身上來,右手探出,抓向郭襄腰間的短劍,郭襄會意,冷笑一聲,身形早已移開,繞到鄧子龍的後背,在他後心上輕輕地一敲,又借力一推,鄧子龍一個踉蹌,撞向牆壁,鄧子龍隻好用左手往牆上一抵,消去推送而來的力道,忽然看見牆壁滿是馬臉踢死牆上的鮮血,忙縮手,抖出袖中的摺扇抵上去,嚓了聲響,抵擋之處戳出了一個窟窿,原來這是鐵骨的摺扇。

郭襄笑道:“你這三腳貓的功夫還不配和我動手了。”

鄧子龍驚出一身汗,他心下明白,適才要不是她手下留情,我早已沒命了,也怪自己大意輕敵,使她投機巧勝。鄧子龍道:“哼,那便試一試鄧家‘登雲掌’了,請姑娘不必手下留情。”雙掌擊出,展開鄧家“登雲掌”,掌影向郭襄一層又一疊地攻來,心想:“十招定要取她,取不下便麻煩了。”郭襄暗暗吃驚:“看來是不可小瞧,你使掌炫耀,哼,我揀些讓你開開眼界。”雙臂揮動,使出了外公的“落英神劍掌”,四麵八方都是掌影,虛實結合,或五虛一實,或八虛一實,猶如桃林忽起狂風,千萬紅花飄落一般。鄧子龍驚叫道:“落英神劍掌!”郭襄也吃一驚:“這種僻壤的小地方,竟有人識得我外公的落英神劍掌,但武林中尚無聽過鄧姓的高手。”不禁微笑道:“算你小子識貨,小心了。”郭襄功力渾厚,雖出隻三分,出掌仍然如劍,比起外公東邪黃藥師,自是別有一番妙哉,隻見她姿勢飄逸,黃衫隨風擺,宛如翩翩起舞,驚豔無比,可掌風卻異常淩厲,所到之處砰嘭、乒乓、喀喇之聲不絕。鄧子龍初時凶猛剽悍,但內力弱小,“登雲掌”盡耗內力,十招過後,出掌便有形無實,熱汗淋漓,全無招架之力。鄧家“登雲掌”威猛淩厲,出掌密如雲,連綿不絕,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很耗內力。

“登雲掌”在武林中久負盛名,江湖常道:北“降龍”,南“登雲”。北“降龍”,指的是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南“登雲”,便是雁蕩山的“登雲掌”了,南北雙掌齊名。據傳,一日鄧氏先祖練功完畢,仰麵躺下閉目小息,忽睜開眼來,天空萬裏碧朗,雲推雲湧,密密麻麻,一拔又一拔,即大開大闔,又前撲後續,當下陡生一念,大開思路,經過時日,終於創出了驚世駭俗的武功絕學“登雲掌”,獨步江湖,傳至鄧百道,依舊聲名顯赫。但五十年前,雁蕩山的當家人鄧百道與中神通王重陽拆千招不敗後,突然便銷聲匿跡,鄧家莊也人去樓空,成江湖一大迷局,也有江湖的好事者探尋不斷,都不了了之,沒有人解開迷底。郭襄自然不知道,便連她爹爹郭靖之輩份知之甚少。

郭襄當下撒手躍開,說道:“李田,該你了。”頓了一會,又說道:“你盡管甚麼都別想,一門心思照著那好玩的掌法路數使就行了。不用怕,有神仙姐姐在旁了。”

李田自從父母病逝後,一直是乞討為生,遇到挨打或搶食,隻是小孩子似的當時哭了一回,到了第二天便甚麼也沒有了,也不記仇,更不念著報仇,到了十七歲的年紀仍是懵懵懂懂的,心智沒開似的,但天真快樂,富有正義感,當下有神仙姐姐在場,便有恃無恐了。李田走上前去,對著鄧子龍,竟不覺膽怯,掌腳沒開,卻瞧著鄧子龍,眼神忽然變的嬌癡無邪,鄧子龍莫名其妙,心道:“哼,我才不怕你的攝心術。”他趕緊低首,飛起右腿,疾往李田腳上踢去。李田哪懂的攻防之道,盡管依著朱膽的招式“兩手無猜”,一式不差地施展起來,竟適到合處躲開鄧子龍的踢來腳,卻不知如何還手。

無塵道姑上官紅所創的“鳳求凰”,是當年和戀人自娛自樂之作,由於閱曆和資質所限,雖然不是博大精深的武功,不善於功敵之厲,但其防守之道是精妙絕倫。李田人雖傻頭憨腦,可習武卻有天賦,這幾招“鳳求凰”使的生疏,卻讓鄧子龍碰不到一絲一毫,每到觸到之刻,李田在亦癡亦笑,亦苦亦甜之中,猶如泥鰍一般鑽來跳去。郭襄癡癡地沉浸其中,美玉生暈,明豔無比,又關注著李田的安危,但李田打來打去便是這幾招,他看了朱膽七招的“鳳求凰”,郭襄又要他隻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招,加了也隻共有四招。李田從頭到尾使完了,急中生智中竟從尾到頭的使來。

鄧子龍既怒又餒,他斜身側步,擺頭搖尾,右手的摺扇逕向李田的右肩刺去,李田側步讓過,仍舊“兩小無猜”,反複出招,避開了。畢竟李田是一個沒習過武的普通人,體力逐漸不支,額上汗珠已淋漓下來,喘息急促,步法已亂,隻是忍著一股倔強的毅力支持著。鄧子龍當下心中竊喜,右腿踢出去,右手同時揮出,砰的一掌,將李田擊了出來。

李田雖倔強,於臨敵拆解之道卻一竅不通,隻是心有所恃,牛犢不怕虎,焉能是鄧子龍之敵?這下額頭撞在牆壁上頓時鮮血長流,心有怯意,抹了抹額上鮮血,不敢看郭襄,道:“神仙姐姐,該怎麼好?”郭襄眉顰咬唇,想起楊過曾教張君寶三招打倒尹克西,我為何不可拿來用一用呢?郭襄不禁嫣然一笑,有如異花初胎,可可美豔,心道:“學大哥哥的法子,麵教之招和口授之招不同即可。”她自幼與襄陽城的豪傑為伴,眾人都當她是小侄女看待,互相脫略行跡,生成豪爽個性,絕無男女之嫌,於是在李田耳邊說道:“我教你連續三招,第一招叫‘推心置腹’左右互調,我使右手時,實則使左手,我出左袖時,你須用右掌打他。”李田不由一怔,第一次相距女孩子這麼近,隻覺得吹氣如蘭,不禁心蕩神迷。郭襄見他迷迷糊糊的茫然,道是還沒聽懂,又繼續講了第二遍,李田方如夢初醒,跟著郭襄劃拳推掌,心中卻默記左右互調。郭襄又道:“第二招‘四通八達’,左便左,右便右,不用調了。”李田雖從未練過武功,卻有異賦,試了幾遍便記住。

郭襄接下來授他第三招“鹿死誰手”,卻是前後對調,這招最難了,穴位不可弄錯,說道:“你不會認穴,那也無妨,待會我在那裏做個記號,你用指節牢牢頂在這個記號之上,便使他動彈不得,這一招全憑步法取勝,你要記住了。”當下錯步轉身,左回右旋,猛地裏左手成虎爪之形,中指的指節按在李田的胸口。

李田點了點頭,又默記了幾遍,走到鄧子龍的身前。當郭襄傳授李田之時,鄧子龍瞧的分明,早已想好應付之策,見李田近前,不等李田出招,便一掌擊出來。這一下李田不知如何是好?適才神仙姐姐隻教我怎麼打他,卻沒授我要是他打我怎麼辦?瞬間間不容發,忙亂中雙手叉開,拂了出去,卻是一招朱膽的“情竇初開”,格退了鄧子龍,李田得勢不饒人,先發製人,跟著右掌左拳,使出了第一招“推心置腹”。

鄧子龍正如張君寶遇到的尹克西一般,哪有料到這招“推心置腹”使出來方位左右到調,和郭襄傳的截然不同,吃了尹克西如出一轍的虧,見他左肘橫推,料得便可擋開他右手的一掌,不料手肘竟擋推了個空,砰了一聲,響亮又結實地吃了一拳,跟著右手又抓了空,小腹再中一掌,可惜李田毫無內力,僅有隱隱作痛,猶如尋常拳腳,但丟人現眼著實拾不起麵子,滿臉難堪不已。

李田一招得手,奮袂攘襟,踩出大步,使出第地招“四通八達”。這雖是一招掌法,卻是大開大闔,包含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休、生、傷、死、景、驚、開八門。鄧子龍眼見李田身形敏捷,又攻了上來。他適才吃了大虧,隻道他掌法是左右互調,應左則右,應右則左,當下搶到左側,製敵先機,發掌便打。豈知鄧子龍自作聰明,料敵一錯,出招全部落空,但覺一陣疼痛,左肩、右腿、前胸、後背,一齊中掌。鄧子龍雖無傷大礙,卻疲於應對,十分狼狽。

郭襄揚揚得意,哈哈大笑,罵道:“蠢才,武功豈能一成不變?”又揀些覺遠和尚的話,埋腔學調地叫道:“鄧居士,這一下你可錯了,要知道左右前後,全無定向,後發製人,先發製於人啊。”

鄧子龍聽了郭襄陰陽怪調的話,忽然覺的此話有理,更加疑惑地瞧著郭襄,不知她葫蘆裏賣甚麼藥。言著無意,聽著有意,他尋思:“第一招他左右位置互調,第二招又不調了,下一招我不可再蠻撞了,且看了他的來拳去處,再度勢而謀。”鄧子龍收勢入定,竟站著守株待兔,不再發招。

郭襄暗叫:“這一下麻煩了。”忽聽得嗤的一聲輕響,一粒小石子向他左頰射去,石子雖小,勁道卻大的驚人。鄧子龍無奈何,隻好退了一步避開,但又是嗤嗤的兩聲輕響,哪想到第二、第三粒小石子追隨而至,挾風勢來,同是左頰方位。鄧子龍接連被逼退了第二、第三步,驚魂未定,當第四粒小石子飛來時,鄧子龍按部就班地退了第四步,這粒小石子卻在他項頸之下的“大椎穴”隻是輕輕擦過,但覺頸椎部“嗖”的涼一下,無感疼痛,驚惑不已。

郭襄反其道而行,用“彈指神通”的功夫彈出三粒飛向同是左頰的小石子,再冷不防彈出第四粒帶血的小石子掠過頸椎的“大椎穴”,在白色的衣衫之上,清清楚楚地留下一個鮮紅的血跡。

李田趁他遲疑之際,當即向東錯步,使出了郭襄所授的第三招“鹿死誰手”。這招“鹿死誰手”東奔西走,招招搶先,古語雲:“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豈能容的猶豫?

鄧子龍卻也聰明,當即背貼著佛像,以逸待勞。郭襄一怔,當即彈指發彈,逼他出來,但抬頭一望栩栩如生的觀音像,心生敬畏,扣住不發,喊李田撤回已遲了,他招已發,左一回右一旋,李田繞到鄧子龍右側,隻見他頸項之下裏側衣衫上隱約有一點紅跡,當下不及細想,左手指節成虎爪之形,按在這紅印之上。隻聽郭襄大叫:“不可!”陳姑娘更是啊的一驚呼,左胸便中掌,但覺眼前金星亂舞,五髒六腹翻動,全身冷汗直冒,這一挨受的實是不輕。李田強抑胸口要噴出的鮮血,死死地按住紅印不放。

');